遼西冀東覓長城——小河口、板廠峪長城自駕紀行

作者: 木吉他

導讀 遼西冀東的長城,並非只有一個著名的山海關那麼簡單。明王朝為了防御崛起於東北的女真勢力,對這遼東鎮與冀鎮相接一帶的長城防線極為重視,並自山海關附近將遼東鎮長城一直修建到了現在遼寧省丹東市虎山附近的鴨綠江邊。然而數百年後的今天,遼寧省內的長城殘跡多已不存,只有遼西冀東兩省交界處,長城依舊在莽莽群山中巍峨屹立,吸引著我們朝拜的腳步。 端� ...



遼西冀東的長城,並非只有一個著名的山海關那麼簡單。明王朝為了防御崛起於東北的女真勢力,對這遼東鎮與冀鎮相接一帶的長城防線極為重視,並自山海關附近將遼東鎮長城一直修建到了現在遼寧省丹東市虎山附近的鴨綠江邊。然而數百年後的今天,遼寧省內的長城殘跡多已不存,只有遼西冀東兩省交界處,長城依舊在莽莽群山中巍峨屹立,吸引著我們朝拜的腳步。

端午小長假期間,我駕駛“小愛”(愛麗舍16V)從北京出發,探索遙遠的長城,目的地是小河口與板廠峪——兩處我向往已久的地點。

小河口長城,位於遼西綏中縣永安堡鄉小河口村,自北京駕車走京沈高速,出秦皇島西站出口,再沿國道向東前進至海洋鎮轉向北,走S251經石門寨、駐操營、走董家口岔路過大毛山山口沿前大線向東可以抵達。本次我們走的路線是從萬家出口離開高速,在前所古城西側左轉上前大(前所——大甸子,大甸子是永安堡鄉的另一個稱謂)線,這個路線最大的缺點是山海關收費站因需要對大車稱重計費,通過極其緩慢,我們在此路段堵了一個多小時才得以通過。

車子接近永安堡,山水逐漸變得清秀起來,遠山如黛,一條小河在公路右側相隨,這偏遠的遼西山溝竟露出幾分江南氣質。

不久,公路穿過了橫亙在眼前的長城,從此處長城豁口向右(東),可到達這一段現存長城的最東端金牛洞。我們由此左轉,繼續沿前大線行進。

過了永安堡後部分水泥路段正在重鋪,只能下道走石子路繞行。我們在其中一難行的路段險些陷車,經過多次拖底後我們的小愛終於掙脫了那一層厚厚卵石的羈絆。繼續前行至山崖前離開水泥路右轉進入土路,一直前進到一處分岔路口,左路地面上有用石子鑲嵌的小河口三個字,左轉不久便來到了小河口山村。

此處兩側有長城從山坡垂下,小河口就位於長城所在的谷底。沿右側長城向西登山往高樓山、西溝、大毛山、董家口方向,沿左側長城向東登山則通向錐子山,但據說前往錐子山途中有斷崖無法通行。所謂錐子山,是長城一處重要的結點,東、西、南三個方向的長城彙聚於錐子山之顛,其中向東延伸的一路,是自清代便被從地圖上抹去的遼東鎮長城,向西的一路為明長城主線,向南的一路則延伸至長城與大海握手的地方——山海關。

小河口村中唯一的接待戶為劉福生家,他家大院足可住宿數十人,院牆修成了長城垛口的樣式,非常容易辨認。

我們停車在劉福生家門前,沿村路繼續向山口前進約五十米,便有小路向右側生有松樹的坡頂延伸,此為繞行登上長城的路線。

上升不到半小時,我們便到達了一處小埡口的長城之上,此處長城僅余基石,而垛口城磚顯見是被村民拆除蓋自家院牆去了。繼續向西前進,便可到達此線路上的第一個保存比較完整的敵樓,只見敵樓上半部分轉牆已斑駁不堪,而地基條石由於使用當地整塊紅褐色石料精心打磨而成,居然仍嚴絲合縫,樓子一側有一片綠得可愛的平坦草地,看來曾經被驢友用作營地。

再上升到坡頂的敵樓,可以看到對面孤峰上的一座保存完好的瘦高樓子,箭窗與拱門齊全,二層上鋪房的一面尖頂牆猶存。但登上該樓的路徑頗不好走,必須離開長城由左側繞行,手腳並用的登上陡崖。



當我們走到這座瘦高樓子近前,才發現此樓是小河口一帶特有的具備浮雕拱門之典型。

我早就聽說小河口一帶很多樓子都有浮雕裝飾,這是小河口長城的一個別致的特征,更曾因此而有“女性長城”的稱謂。推測由於明朝駐邊士兵常年生活、駐扎樓內,以浮雕裝飾自家門額也屬正常。

此樓拱門浮雕內容為花卉圖案,由於石質堅硬,至今仍清晰可辨。

從瘦高樓子再向西望,可見更高的山上有一座大型敵樓,那是附近的制高點,當地人稱之為高樓,樓子所在海拔500余米的山峰也因此被稱為高樓山,過了高樓便進入西溝村的範疇了。然兩座敵樓均臨斷崖,從瘦高樓子下降已經殊為不易,更看不清對面崖底是否有路能繞行上升,我們不敢輕舉妄動,再加上當日山中霧氣蒙蒙,沒有好的光線,只得自此返回。

回至登上長城的埡口,我們決定繼續沿長城前進,看能否直接從長城上下降到小河口村。

翻過一個小坡,果然又有收獲,對面的樓子拱門處又見浮雕,圖案為藤蔓花卉,比適才所見更加精美。



從此樓繼續下降的一段仍存有比較完整的邊牆垛口,下一個樓子二層鋪房的四面磚牆均保存完好,唯南牆已經傾斜,恐怕不久後也將坍塌了(見題圖)。“鋪房樓”以下長城無法下行,而左側有小路下山,直通小河口村中車道。

這一趟小河口西坡的行走路線太短,且附近城牆幾乎不存,雖城樓精致卻顯不出長城的氣勢。從高處望東坡上的長城,仍是不見完整的城牆。而遠眺西溝長城,似乎能看到一道相對完整的城牆在較為低矮的山間左右盤旋,估計西溝高樓之上無論清晨或黃昏均可拍攝到理想的畫面。

次日凌晨三點半,我們告別了劉福生家,駕車前往西溝村拍攝。

從小河口村原路返回到地上標有“小河口”字樣的岔路,向左轉繼續走“前大線”的延長線,不久走上水泥路,下一岔路仍沿水泥路左轉,而右側一條土路是通向大毛山埡口和董家口的。再向前進村後不久水泥路向左彎去,彎道處右手有土路,離開水泥路走土路前行200米左右左轉進入一條狹窄小路,直行走到盡頭山腳下農家旁停車。

清晨時分山坳中降下了大霧,我還對高樓上的天氣報有一絲幻想,希望日出時分陽光能把霧氣驅散,於是仍按原計劃沿西溝村的小路向高樓進發。

小路沿田埂右側向左前方山谷前進,不久彙入一條可行越野車的道路,再向前,車道封閉,我繼續沿小路向山谷中走去。

從此路登高樓相當方便,全程僅半小時左右,見到城牆的時候小路是一個三岔口,本應走右路登頂,我急於登上城牆,選擇了左路,結果來到前一日所見的兩處斷崖之間的埡口,從此登上高樓又要經過一段攀岩般的路段。

高樓上的霧氣比山下更重,能見度不到十米,四外白茫茫一片,我在高樓的凄風慘霧中等待了一小時,仍不見天色好轉,只得氣極敗壞的原路返回。此次登高樓的唯一收獲是發現高樓的拱門上亦有浮雕,浮雕中部為孔方圖案,兩側似雕有牲畜,估計是祈禱農牧興旺之意。

在小河口的短短一天時間內,由於天氣太差,我沒有領略到遼西長城之壯美,下次若再走這裡的長城,時間當選在10月中下旬紅葉期,想來遼西山區層林盡染的季節裡,長城與紅葉共舞的景像會更加動人吧。

離開西溝村,我們返回水泥路與土路的岔道,走上了土路的一側(仍是前大線),逐漸開始翻越一座山口。

此口稱大毛山口,公路攀至最高點時穿過了長城豁口,兩側可遙見山頭上密布的敵樓,若天氣晴朗場面必蔚為壯觀,可惜晨霧仍是不散,我連舉起相機的興趣都沒有。

過大毛山口後公路開始下降,降到谷底時便到達了董家口村。

董家口長城目前已是收費的景點了,我看到公路右側有景區樹的一個牌坊與售票處。董家口城堡尚存,規模較小但堡子城牆仍較完整,只是面向公路的東門上懸掛的鮮紅匾額“大明遺風”極為刺眼,顯得不倫不類。

車過駐操營鎮,公路上出現了板廠峪景區的標志,隨標志右轉行駛不到10分鐘,就是板廠峪景區的售票處了。

在進入景區之前,我們先逛了逛板廠峪村南的一座石塔,以及塔旁的據稱深不見底的“天然洞”,那洞穴極窄且低,在洞中只能蜷曲著身體前行,我走了幾步便已沒有興趣。

我原以為板廠峪是極少有人知道的地方,沒想到景區竟相當成熟,一條大道貫通南北,沿路可參觀明代長城磚窯、長城文物陳列室,以及斑鬣狗化石挖掘現場等,直至道路將盤山而上時,公路上標示著“禁止一切車輛通行”,要從此處上行只能徒步或是乘坐景區的觀光車了。

這裡已是板廠峪一列高山的腳下,仰視絕壁之顛,長城在高高的山脊上一字排開,每個高峻挺拔的山尖上都有敵樓,這景像與自山南仰視司馬台長城有幾分神似,將我們對小河口的些許失望一掃而空。

前往景區內的九道缸瀑布是個錯誤的決定,乘觀光車翻山到達九道缸倒是非常順暢,然而回程時卻坐不到車了,眾多游客聚集在九道缸停車場焦急的等待,而景區只有一大一小兩車往返運行。九道缸瀑布懸崖雖高,對於看過了黃果樹和德天瀑布的我們來說,那從高空撒下的涓涓細流實在難以稱為瀑布。

等待多時之後我們只好決定徒步返回,真不如把這浪費在登山路上的體力和時間留給長城。

從九道缸登上埡口需要約兩個小時的時間,埡口處的敵樓稱為楊來樓,是以當地解放戰爭中一烈士的名字命名的。以楊來樓為界,板廠峪長城可分為東西兩側,東側通向董家口、大毛山方向,西側通向義院口方向。兩側長城在向東、西方向延展之後不久皆轉向南,另有一橫向的坍塌嚴重的城牆在兩者之間串聯,這一道牆應不是明代所建,景區將其命名為“古長城遺跡”。

我們首先登上了楊來樓東側長城,經過兩個敵樓之後城牆由磚制變為石制,然垛口仍清晰可辨。第三樓為相對高點,我們發現這個樓子拱門上亦有雕花,看來拱門浮雕並非小河口長城的專利,很可能在板廠峪-董家口-大毛山-西溝-小河口一線長城中到處都分布著類似的敵樓。

夕陽下地表霧氣仍重,這一整天都沒有太好的光線。

每日傍晚多數游人散去後,山腳下“禁止一切車輛通行”處的橫杆便會開放,我借此時機將車開進了盤山公路的一側,次日便可駕車上山了。

在板廠峪的第二日,我們駕駛小愛上了盤山公路,游覽楊來樓西側的一線長城。

我們在景區“倒掛長城”徒步路線指示牌前停車,沿小道步行半小時以內便登上了長城。

這裡的長城看來極少遭到人為的破壞,保存得驚人完好。城牆均為青磚所制,部分垛口如同剛剛建好一般的棱角分明,磚與磚的結合處針插不入。附近的地質結構非常獨特,滿山都是犬牙交錯般林立的巨石,長城便從這巨石和峭壁組成的嵯峨山崖上奮力躍上巔峰,氣勢異常恢宏。



從登上長城的埡口處向南行不久遇到斷崖,根據我的觀察,對面山峰上的敵樓應是一個上佳的攝影點,由此向南可見義院口關附近層層疊疊的長城敵樓,無論晨昏均有大場面可拍,然而我沒有找到繞行的路。在網上經常看到有驢友徒步穿越義院口至板廠峪的長城,不知遇到這個斷崖是如何通過的。

我們折返向北前進,走倒掛長城登上山脊。這倒掛長城坡雖陡,卻有完好的台階,與長城沿線的眾多險地相比如履平地。

長城在山脊上轉向東,此時行走在長城上可見南北兩側無限風光,路也非常好走,更有多處平坦的敵樓與戰台,相信若在附近露營一定非常過癮。



待接近海拔851米的最高峰時,我們發現直接沿長城登上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長城以天險為憑,消失在懸崖之前。從此有景區小路向右側下山,經過一片稱為“狼牙山”的滑坡碎石後小路向公路延伸下去。我們不甘心過早下山,仍沿著一條極不明顯的路線向西探索,一路穿叢林攀巨石,終於還是登上了最高的敵樓。

從這個敵樓往楊來樓下降時我們再次遇到了麻煩,楊來樓往西數第一個樓子長城斷行,尋找再三才發現城樓左側有一道通向山下的已不可稱之為路的痕跡,經過在茂密的灌木叢中一番掙扎,雙臂上劃了七八道血絲之後,終於重新回到長城,降至楊來樓,至此與我們昨日行走的路線剛好接上。

板廠峪最高峰敵樓上風光一般,且沿途常有帶刺的藤蔓,極為難走,正常的徒步線路還是應自“狼牙山”回到公路。

下山前發生了一件另我們極度郁悶的事情,小愛不知為何無法發動了,反復點火就是打不著。我給4S店打了電話,負責維修的員工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又將電話轉到了專家室,還偏巧專家臨時不在。焦急等待了一個多小時後,就在我即將打電話到秦皇島叫拖車的時候,終於聯系到了4S店的維修專家。

專家不愧是專家,一語道破了問題的所在。原來我把車停在一個斜坡上,車身左低右高,因油量所剩不多,油箱右側的吸油嘴夠不到油面了。我按照專家所說將車推到平地上,果然恢復了正常。

又學了一手,今後停車的時候可要注意了。

對遼西冀東長城浮光掠影般的一瞥結束了,我所收獲的是更多的向往,錐子山、九門口、董家口、義院口......這裡還有太多長城上的傳奇留待來日尋覓。

返回北京家中時,汽車裡程表上已記載了近800公裡路程。

(歡迎光臨木吉他的行色空間:http://***/JasonHou)


精選遊記: 秦皇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