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遊記列表



避“運”游(131)——永寧山下(五十八)

現在的時間是: 2008-10-03. 15:20 . (清西陵地圖) (清西陵全景圖) 我由慕陵道口沿著環陵公路東行約150米,路左邊有一條小馬路通向慕東陵。 慕東陵為道光帝孝靜皇後的陵寢,位於慕陵東北方的雙峰岫,原本是慕陵妃園寢。 (墓主人孝靜皇後 [轉貼]) 孝靜皇後博爾濟錦氏,曾生皇2子順郡王奕綱、皇3子慧郡王奕繼,均不足三歲即夭折。 道光12年11月21日生皇6子恭親王奕忻,封靜貴妃。 孝全成皇後去世後,靜貴妃代為撫養其子鹹豐帝。 鹹豐繼位後,尊其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頗受恩養。 但當她去世後,其子恭親王奕忻請求鹹豐帝授予她皇後封號入葬。 鹹豐帝未置可否,僅以“哦,哦”兩聲作 ...

避“運”游(132)——永寧山下(五十九)

慕東陵在慕陵東北二裡。 20分鐘後,我看到了慕東陵。 按清朝規制, 皇後先於皇帝薨逝者,與皇帝附葬一處; 後於皇帝薨逝者,則另建山陵。 但慕東陵則有異於此,既非帝後合葬,亦非另建山陵,而是皇後與眾皇妃嬪葬在同一陵寢中。 這是由孝靜皇後身世的變化造成的。 她由貴人累晉為皇後,死後本應另建山陵,但因後妃陵寢位次系由道光皇帝生前親定,嗣皇帝不能變動。 轉貼一段網友的閑言碎語: ......................... 還有最後一個要說的。 以前一直盛傳孝靜的太後是小六(恭親王奕忻)矯詔逼鹹豐承認既成事實。 當然,下面這條材料並不能推翻這一點,不過多少有所補充。 從下面 ...

避“運”游(130)——永寧山下(五十七)

現在的時間是: 2008-10-03. 14:20 . 我沿著慕陵西側院牆外的小路向北走,到陵後的砂山上看看慕陵。 20分鐘後,我站在慕陵後面的靠山上。 美麗的景色呈現在我眼前: (鳥瞰慕陵) 站在慕陵後面的靠山上向南望,遠處是西華蓋山。 向西望,陽光照耀下可見一座高大的四阿頂黃琉璃瓦建築。 那不是清皇陵,是國朝權貴建的陽宅。 東面偏北的遠處可見一紅牆黃瓦蓋頂的院落————慕東陵。 慕陵始建於1831年(道光十一年),1836年(道光十六年)竣工。 內葬宣宗道光帝、孝穆成皇後鈕枯祿氏、孝慎成皇後佟佳氏、孝全成皇後鈕祜祿氏(鹹豐帝的生母)。 南面近處就是慕陵: (鳥瞰慕陵) (鳥瞰慕陵) ...

避“運”游(128)——永寧山下(五十五)

我沒有買門票。 轉貼18張圖片大家看看。(之三). 大殿後為玉帶河一條,上建青白石平橋三座,僅中路橋安有欄板: (石平橋三座[轉貼]) 石平橋往北為一座三間四柱三樓形式的漢白玉石牌坊。 隆恩殿後卡子牆中央建石級。 其上改一般的琉璃門為石牌坊一座及石欄杆,取代傳統的三座門: (石牌坊[轉貼]) (石牌坊[轉貼]) 石牌坊兩側連牆,牌坊中門正面額枋上刻有滿蒙漢三文“慕陵”: (正面額枋[轉貼]) 背面刻有漢文: “皇考宣宗成皇帝朱筆遺諭:敬瞻東北,永慕無窮,雲山密邇,嗚呼,其慕與慕也!子臣奕詝敬錄”。 道光帝生前並未給陵寢起名,但當時卻教四歲的文宗奕詝和三歲的 ...

避“運”游(129)——永寧山下(五十六)

我沒有買門票。 轉貼18張圖片大家看看。(之四). 慕陵的陵寢院內裁撤了二柱門。 漢白玉石牌坊的北面是石五供。 石五供與其他帝陵相同: (石五供 [轉貼]) 請細看,香爐內和左側的燭台內有物件呢! (石五供之香爐 [轉貼]]) 其後為一月台,面闊45.4米。 其上再建一個台基,高1.92米,前出三道台階,均十二級。不設方城、明樓和寶城。 上台基後有一條御道。 道路的盡頭是一個方形月台,邊長38.47米。 月台上的須彌座中央即正圓形寶頂: (寶頂 [轉貼]) (寶頂 [轉貼]) 其下為地宮,取消了地宮的琉璃瓦頂,僅用青白石條合龍券頂,上覆城磚,再上覆三合土即為寶頂。 地宮刻意求簡,為 ...

避“運”游(126)——永寧山下(五十三)

先轉貼一張維修前的慕陵遠景: (維修前的慕陵遠景 [轉貼]) 隆恩門建在石質須彌座上,台面鋪金磚,面闊五間,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中開大門三道: (維修中的隆恩門 [原創]) 隆恩門內是收費游覽區。 我沒有買門票。 轉貼18張圖片大家看看。(之一). 隆恩門門內東.西兩座焚帛爐已無。 東西配殿較小,面闊僅三間,進深兩間,前出廊,單檐歇山頂。 隆恩殿最為特殊: (隆恩殿 [轉貼]) 隆恩殿一改面闊五間的慣例,縮為三間,進深也三間,改重檐歇山頂為單檐歇山頂。 隆恩殿四周設有回廊。 裁撤了月台和大殿周圍的欄板和雕龍頭,月台上僅設銅爐兩尊,不設鹿、鶴。 月台東西兩角有 ...

避“運”游(127)——永寧山下(五十四)

我沒有買門票。 轉貼18張圖片大家看看。(之二). 隆恩殿月台前有丹陛石: (丹陛石 [轉貼]) 隆恩殿南面檐下懸匾: (隆恩殿南面檐下懸匾 [轉貼]) 隆恩殿大殿正面三間都開門,殿東西兩側中間開門,其余為磚牆封閉。 隆恩殿、東西配殿所有木構件全部采用珍貴的金絲楠木,造價驚人。 隆恩殿建築不飾彩繪,以楠木本色為基調。 隆恩殿其天花、群板、絛環板、雀替等處一改傳統的金蓮水草案,而是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雕刻上千條雲龍、游龍和蟠龍(僅隆恩殿內就有木雕龍714條)。 三殿共有木雕龍1318條,成為清代帝王陵寢中獨具風格的藝術珍品,只有承德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與之相同。 道 ...

避“運”游(124)——永寧山下(五十一)

龍鳳門以北建有下馬碑,東.西各一座: (西面的下馬碑) 龍鳳門以北神道上無石望柱,無石像生。 慕陵是關內唯一無石望柱的清帝陵。 神道碑亭的東面是神廚庫院。 (神廚庫院) 神廚庫院院外南側的井亭被農田包圍,只露著亭頂。 神道碑亭體量較小: (小碑亭) 神道碑亭內的石碑。石碑的正面刻有宣宗謚號: (正面是謚號碑文) 石碑的陰面按照道光的遺囑,刻有鹹豐帝親自撰寫的記述宣宗一生事跡的碑文。 這在清陵中絕無僅有,其實是兼有聖德神功碑的作用。 由於功課未做好,我不知道石碑的陰面有碑文,沒有拍片。 (遠望慕陵) 神道碑亭往北,是神道橋。 慕陵沒有按照三路三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