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遊記列表



台北一日3——艋舺龍山寺

五、艋舺龍山寺 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龍山寺,所以不明白為啥它與台北101、國立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為外國觀光客至台北旅游之四大勝地。當然我現在明白了,因為這裡是台北的根。 台北有兩個龍山寺,一個位於淡水鎮內,另一個則是在台北市西南廣州街上的艋舺龍山寺。我去的就是“艋舺”龍山寺。熟不熟悉?“艋舺”——就是那部著名的台灣電影。 “艋舺”,是台灣平埔族Mankahg一詞的譯音,指獨木舟。十七世紀,艋舺一帶是平埔族聚集的地方,他們劃著獨木舟往來各地。清康熙48年(即1709年),大批福建移民由此上島,艋舺便逐步開墾發展起來。所以,如同“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 ...

一個殘疾老人周游世界──台灣(上)

台灣 徜徉在三民主義的遐想中 還依稀記得小時候,學校裡常常宣傳“台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一定要 解放台灣”。那時的我多麼希望人民解放軍能一舉攻克台灣,使祖國早日統一,讓廣大的 台灣人民也能過上像我們一樣“蜜糖般的幸福生活”。至於在台灣“苟延殘喘的國民黨”, 更是民主的敵人和人民的公敵,只是靠美帝國主義者的強力保護才苟活下來。 時鐘終於撥到了改革開放的年代,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到大陸省親、做生意。通過接 觸和了解,我和周圍許多人漸漸意識到台灣人的生活和我們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遠比 我們富裕,而經歷過文革的我們才是真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

一個殘疾老人周游世界──台灣(下)

老兵•探親 在旅途中,我想起去年我從香港乘“麗星”號游輪去海外旅游,船上曾與一群台胞 同團一起生活了一段日子。日夜相處了解後,他們知道我是個獨立思考的大陸商人,也 就無話不談。這些同船的台胞不少是退休的老兵、及台商和退休的精英派大學教師,談 起歷史都有一段辛酸往事。 台灣老兵幾乎都是二十多歲離開家鄉,如今已是白發蒼蒼,思鄉之情可想而知。老 兵說蔣總統曾許諾他們,“我把你們帶出來,就一定會榮耀地把你們帶回大陸去”。1975 年老蔣逝世這天,全台灣哭得最傷心是老兵,像死了自己父母,回大陸的夢想破滅了。 誰料到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給老兵們帶來了機遇。 ...

八日游中的台灣發現(上)

在1月28日到2月3日,帶著父母和小胖子參加了春秋國旅組織的台灣環島8日游,在這些天的行程中(我們晚上住在台北、南投、高雄、台東、花蓮等地),對台灣終於有了游離於以前我們所學課本之外的的認識,雖然這次旅游屬於走馬觀花,但有些細節的發現仍讓人難忘。 在所乘坐的長榮航空SKY SHOP購買的化妝品相比免稅店的還要便宜,但只能用維薩卡,刷美金合算。 下了飛機出關之後,去了台灣銀行換了台幣,比我在交行所換的台幣要合算(國內中國銀行要提前一天預約,交行可以當天兌換,交行是100:422,台灣銀行是100:433)。 台灣的小商販基本也收人民幣,彙率和台灣銀行差不多。 台灣 ...

台灣印像之一——冬季到台北來看雨

上海的冬天,氣溫降到了零度以下,坐在辦公室裡,由於空調不制熱,人不由得瑟瑟發抖,期盼著台北游的早日到來。臨行前,查了一下台北溫度,15度左右,直納悶著怎麼比緯度低的廈門高出5度呢。一早,上海下著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我啟程了!一個半小時的飛行,我們降落在台北松山機場,看到機場上的青天白日旗,有種恍然隔世的穿越感。此時正午的台北,艷陽高照,暖意濃濃,仿佛春天已經悄悄來臨。導游說,你們真是幸運,台北已經兩個多星期陰雨綿綿,今天才放晴,台北的雨不大,但經常會下,所以台北街道的商店下都有回廊,便於邊走邊避雨,台北人經常會帶一種自動傘,走出回 ...

台灣印像之三——“寶”島之魅

台灣有寶島的美譽,那可不是吹出來的。 寶貝之一:台灣高山茶。台灣位於北回歸線上,這個位置最適合茶葉的栽種,上帝賦予台灣種植高山茶的自然環境,可謂“得天獨厚”,主要是兩大優勢。一是因為高山氣候冷涼,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導致茶樹芽葉中所含“兒茶素類”等苦澀成分降低,進而提高了“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的成分。二是由於日夜溫差大及長年午後雲霧遮蔽的緣故,使得茶樹的生長趨於緩慢,讓茶葉具有芽葉柔軟,葉肉厚實,果膠質含量高等等的優點。高山茶之所以迷人,正是其衝泡後,久久不散的茶香氣韻及耐人尋味的回甘口感,喝上一杯,自有一種 ...

台灣印像之四——台灣文化年

這次的旅游,感覺非常的舒心,究其緣故,容我慢慢品味。旅游產品的名稱是“台灣文化年——台北日月潭6日豪華團隊游”。首先是住得很好,都是五星級的酒店,有最好的威斯丁酒店,台灣叫六福皇宮酒店,還有比之稍遜色的桃園諾富特酒店和台北華國飯店,這是不能與以往的三星旅游相提並論的。其次是吃得好,第一天的團餐食材好,做工精致,令人嘖嘖稱贊,但後面兩天呈下滑趨勢,料想是因為大家都沒有在指定購物店采購導致的,也在情理之中。最後是有兩天的自助游,聽說是明年四月將開放自助游,現在采用三分之一時間的自助作為過渡。 其實當初我很納悶為什麼稱台灣文化年,來了 ...

心動,台北~

想說,很喜歡台北,想去台北養老。。 私下裡覺得,台北,真的太適合我。。。 首先,是座慢城,這點很重要,次之,美食風物與氣候,以及社會儒家文化的滲透,一切都很得我心,再,有我喜愛的好影院好書店。。 想在那裡安個家,在靠近台北故宮的山腳下,外雙溪那片,那些有院子的民宿,好想老了就住在那兒,房子背倚山,面朝陽,院裡種有半大的芭樂和木瓜樹,碩果累累。。。 已很多年,沒有如此地,對一座城動心了。。。 (除此之外,原本就讓我動心的理由還有很多吧,從少年到不惑,三毛、席慕容、林語堂、白先勇、龍應台、林清玄、鄧麗君、羅大佑、齊豫、陳映真、林青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