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遊記列表



錦溪一日游

錦溪一日游錦溪---------一個新開發的古鎮,位於昆山的郊區,10月4號的7點,我們一班人從上海出發,只有用了1.5個小時,就到達了目的地,十分的快捷方便,一下車,就被眼前的風景吸引了,好大的一個湖,微風吹在臉上,伴隨著陣陣的湖水味,讓久居城市的我們一下子興奮了起來,而且人也不多,這正是古鎮最需要的。 停車場的入口處就是買門票的,十一起門票(包括景點的門票)由20元漲到了30元,游船也由50元漲到了60元,不過我覺得這比烏鎮,周莊要劃算的多。在路的周圍就可以看到那裡的特產鹽水蝦,鞋底餅,嫩菱,南瓜膏。不過我勸大家不要買,那裡比較的貴。但是這裡要說一句,現在 ...

周莊的豬沒有蹄子

昨天剛去了周莊一趟,總的來說感覺它沒有什麼特別的,我從小就在江南水鄉長大,小橋流水見多了,這種地方在蘇南浙北一抓一大把!而且它的商業氣息迅速吞沒了它原來古色古香的江南水鄉特色。我想也只有從小在大城市裡成長的的人或是北方人還會對它推崇倍至吧!周六從無錫坐火車到昆山住在中華園同學家裡。周日一大早就從昆山出口加工園區坐大客到周莊車站,票價6元。大門聯票60,我們一行四人只買了一張門票,為的是能到什麼張廳,沈廳裡去看看。進門到永和吃了早飯,開始游玩。 景點一一玩過,給我留下印像的是到處的叫賣聲,滿眼的萬三蹄,鱗次櫛比的茶樓飯館。特別是萬三蹄 ...

周莊漫游

一顆樹,又一顆樹...從身後飛馳而過,消失在塵土飛揚的公路邊 看著窗外,簡單而乏味,風很大,吹在身上,卻很愜意,而精神卻不免怠倦起來。 閉上眼睛,卻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了--太多的經歷交織在一起,記憶反倒模糊起來。 “周莊到了,請各位乘客下車”--中年女乘務員的聲音,千篇一律的音調,還有一絲的疲憊。 汽車的馬達聲,小販的吆喝聲,人群的喧鬧聲一下子把我從幻想的世界拖回現實。 “哦,原來在周莊了” 陽光有點刺眼,眯著眼,我邁步走在陌生的世界中。 夢裡水鄉,此刻卻如此地真實,陽光下,像畫卷一樣展現在眼前。 窄窄的小河,彎彎的小橋,還有各式各樣的老 ...

我的夢失落在錦溪

到錦溪之前,我參閱了不少網上的評介,褒者甚眾,故而我把自己關於江南水鄉最後的尋夢寄與了錦溪,而當我特意選擇江南黃梅時節家家雨的日子裡來到錦溪時,我發現眼前的小鎮似乎離我最初的向往過於遙遠。陳妃水塚本應是錦溪最富傳奇與感懷的地方,我最初也是從電視宣傳片中那掩映於湖水之中的長滿萋萋芳草的那片小洲中開始我對於錦溪最美好的幻想,但眼前的水塚已被當地人大興土木用石欄築起了駁岸,更為甚者水塚之上竟置有一水泥攪拌機不知意欲將水塚添磚加瓦至何等面目,我一直以為,不事雕琢惟有芳草相依的湖中堆塚是最能襯托南宋時那兵荒馬亂天涯孤魂般的氛圍的,但如今 ...

老子天下第一

在我國本土上,自古以來就有兩大宗教在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儒家學說是普通人最合適的一種信仰,無論他們是官場中人,還是為官場中人效勞之人。但是現實生活中還有一些人天性就需要自然地活著、自然地了化。這種人便需要感染一點道家的靈氣。在一個春日的午後,我穿過周莊別致的富安橋,忽見一座樓宇軒昂、面河而建、自有一股仙氣和靜氣撲面而來的建築,原來已到了莊上有名的澄虛道院了。 道院初建於宋哲宗年間,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了。它是從一個側面反映古鎮文化的地方,當地人叫它“聖堂”。那深入百姓內心深處的宗教文化,無論是時代怎麼發展,無論文明進化到多麼現代化的 ...

昆山.甪直一日游

三月十六日,我去了有“上海人的後花園”之稱的昆山和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一日游。昆山,地處上海和蘇州兩大名城之間,是被譽為“百花園中一株幽蘭”昆曲的發源地。也是全國第一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突破4000美元的縣級市,旅游資源豐富。 進入昆山,感覺有如夢幻一般!道路寬敞通順,市容整潔繁榮,天藍草綠樹青花鮮。工業區現代廠家林立,新昆山區一片現代化都市模樣,古老的享林路仍然是商業中心,街面拓寬,兩邊商家毗鄰,物品應有盡有,一派都市景像。一下車大家先去了坐落在亭林路半山橋南堍聞名遐爾的百年老店奧灶館,一嘗有“華夏第一面”之稱的奧灶面。奧灶館 ...

春色中的錦溪、奧糟面及昆山亭林園

我十歲展望二零零零年時,我顯然是奢侈了。 而現在回憶十歲的情景時,我充滿了傷感。 這是時間對我的迫害, 同樣的距離, 展望時是那麼漫長,回憶時卻如此短暫。 ------余華 今天要回憶的是不久以前我的一次“近足”,我常常認為身在上海對於一個旅游愛好者而言並不美好,因為周圍可以“近足”的地方不多,而且相比其他內陸城市,上海的另一面全是海水,無形中可去的地方又少了一半!在仔細打量了地圖有一支香的功夫之後,決定去昆山看看! 帶著可愛的女友妞妞和寶貝的佳能數碼相機,我們上路了,早上直接在火車站買了8:28分的5068次到昆山的票,票價10個大洋,如果不是空調車 ...

水鄉游-錦溪

午後居住的度假村臨湖。 沿著掛滿槐花的回廊走過去,有一段木板搭的小道伸入水面,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半島。(拆了木板就是估計可以練“水上飄”的木樁子了) 午後,四月的陽光暖暖的但已經顯出一點熱辣辣的勁頭。一群人(看上去老大不小的了,臉上有那麼一點都市鋼筋水泥叢林中染上風霜),或倚或半撐著,占據了小小的半島,架著幾根魚杆,嘻嘻哈哈,意思是說:“魚,上鉤吧!” 坐在曬得有點發燙的木板上,魚杆的浮標沿水波蕩啊蕩,感覺就像是坐著木船飄啊飄,有點槐香,天真的是藍的,遠處的湖面上有幾只木船... 湖光夜色 湖面因有了燈影而變得生動,隨光賦形的水波由此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