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遊記列表



重游桂林(2)——游漓江邂逅韓國姑娘

我獨行陽朔已是第二天了,今天的行程是游漓江。12月的陽朔寒風陣陣。上午9時,陽朔縣城下著毛毛細雨,我在酒店退房後背起沉重背囊到陽朔西街游船購票處等候上船。街頭早已喧鬧起來,二輪和三輪麾的在濕漉漉的街道轉來轉去拉客:街道兩傍的小食店熱氣騰騰,客人在門外坐著小木橙圍著小食桌津津有味地吃著桂林米粉。購票處門外已有一個背著小背囊、撐著雨傘的20多歲的高個苗條小姐在等候。這位小姐看到我背著背囊朝購票處走來,估計我也是坐游船的,微笑著點頭向我示意,我也微笑著點頭表示會意。這位小姐約1.73米的個子,白嫩的皮膚、留著披肩長發,穿著得體的長裙,是很有氣質 ...

重游桂林(2)——優美的興坪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陽朔美景在興坪。”我已不記得是哪位名人這樣評價興坪的。這次在興坪住下來是我重游桂林的目的之一。 興坪依山傍水,群山合抱,碧水似帶,三國時期東吳在此設縣治。 在陽朔碼頭和同游漓江的幾個老外分別後,我來到一家臨江的旅館和老板娘討價還價,也許是旅游淡季,最後以25元一晚包房住了下來。打開房門不由得暗喜:整潔的房間,潔白的被子,還帶衛生間,窗外是如畫的漓江。 興坪唯一像樣的街道是一條從碼頭穿過圩鎮直達車站滿是塵土的水泥道,在街道兩旁參差不齊的陳舊房屋裡是桂林米粉店、雜貨鋪,根據網上了解的線索,我到碼頭聯系拍 ...

賀州攻略之風景篇

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酒是故鄉濃》的外景地,一部影視劇的熱播,讓其一時間聲名雀起。掩映在叢林中的仙姑瀑布,有著小家碧玉的溫婉,而需要考驗你意志的銀河落九天瀑布,應證了一句古話“世之奇偉瑰怪常在於險遠”可是當你千辛萬苦爬到了山頂,那頗有氣勢的飛瀑一定會讓你覺得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記得將你的背包寄存在寄存處,只帶上相機和水就可以了,否則你的旅程會更艱辛)。這個時節去姑婆頂沒有任何意義,異常艱苦不說,還見不到杜鵑花。另外如果你想趕時間可以坐摩托車進出,但是一定要自已走一走,山裡的空氣清新,道路也不錯,很適合徒步。在這裡,你可以到九鋪 ...

賀州攻略之食宿篇

賀州,地處桂東,是一個新興的旅游城市。隨著《茶是故鄉濃》,《酒是故鄉醇》的熱播,這個桂東小城逐漸為世人所熟知。盡管各方面的條件還有待進一步改善,但如果你不是一個特別挑剔的人,請別擔心,這裡的條件足以滿足你的需求。飲食推介 賀州汽車站旁有一條小吃街,形式上像大排檔。南寧老友粉,柳州螺絲粉都值得一試。加上點酸筍,味道一級棒。街口那間的和味田螺味道不錯,叫上一支味道純淡的漓泉啤酒,在微涼的夜風中,在搖曳的燈影裡,真是神仙一般的感覺。 富川油茶煮開的茶裡,加上少許鹽,蔥花,拌上幾勺剛炸好的小米,花生。裊裊的茶香裡便有了誘人的蔥香。忍不住 ...

東行漫記之——夜色讓你如此美麗

在城市逼仄的空間裡呆得太久,連心靈也艱於呼吸。於是,我又一次背著行囊,遠離這方煩囂的土地。影視傳媒的推波助瀾,使賀州這個桂東小城一時間聲名雀起。“徹一盞清香四溢的好茶,溫上一壺香醇濃郁的老酒”賀州於我,已是一個難以抑止的誘惑。 清明時節,本想不是旅行的旺季,但沒想到賀州方向的車票卻異常緊張,好容易買到票,卻要凌晨兩點才到賀州,注定,我們要在深夜裡相互凝望了。 汽車一步步地遠離廣州,那些霓虹閃爍,那些璀燦燈火。漸漸消失在視野的盡頭,心裡湧起的竟是淺淺淡淡的離愁。 車上正播著一部有良好催眠效果的國產故事片。無奈,高分貝的音箱和顛簸的 ...

西街映像

20:00左右,我們清洗了一天的疲勞和灰塵又開始了新的歷程,不過這回是比較閑散的逛西街。西街是一條五百米長左右的街道,青石路板,據說曾換過,以前的青石路板因為年久走的人太多,磨得光滑,下雨天特滑,很容易摔著,於是換了現在的新石板路。西街以酒吧和衣飾店為主。這裡的酒吧裝修都差不多,都是用原木裝修,這裡的桌椅也基本上是原木的,笨笨的拙拙的感覺,可是卻很樸實,給人感覺很親切,很原汁原味。有的會鋪上扎染的桌布,很有風味。西街上已有不少的人在走動,也許是因為平安夜的關系吧,呵,不少人戴著聖誕帽,在一間間店鋪裡出入。我和蘭藍決定從第一家店鋪開始 ...

記春游貓兒山之野趣

一個男人和四個女人的三天兩夜記春游貓兒山之野趣 籌備了一個星期的攀登華南第一峰的行程終於成行, 我們早上10點鐘從南寧出發。本打算在車上抽空打一小盹的,但幾個同伴都是俗話說的三個就能湊成一場戲的那種,而且現在還不止三個,結果不但沒盹成還被迫強打精神一路陪聊,到了桂林已是下午兩點多,朋友已幫買好直達貓兒山的車票,是3點40的車,匆匆到車站附近吃了碗桂林米粉,味道還不錯,而且也比南寧的便宜,才一塊五一碗。然後又匆匆趕上車,上車後才發現,雖說這是唯一直達貓兒山的班車,但其實根本不用提前買票,車上的乘客就我們是買票上車,其他都是上來才買,而且還 ...

龍勝和‘洋’朔

今天剛從桂林回來,其實不像從鳳凰回來時那樣很有記錄的願望,但還是寫點什麼吧。我把桂林只是作為一個中轉站,除了像鼻山,哪兒都沒去。我想天下的溶洞應該都是一樣的。不過米粉我很喜歡。 第二天,坐8:20的車去龍勝,再轉車去龍脊。桂北山區只種一季稻,所以每年5月份才灌水,農歷八月十五收割。這個季節,滿山遍野只是淡淡的草綠,但也很壯觀了。在那裡特別能體會到土地對於農民的意義。與他們相比生活在平原地區的農民真的是很幸福了。但他們辛苦一年種出來的糧食也就夠自己用的,旅游的開發對於他們真的是福音。現在去龍脊玩的人已經挺多了,因為在桂林的旅游介紹中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