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遊記列表



徽州之游

這次我和表弟一家到徽州玩了四天,其中去了牯牛降,許國大牌坊,齊雲山,屯溪老街和宏村。去時,由於要去湖州辦事,所以走上海--湖州--長興--廣德--寧國--歙縣。但是長興到廣德的路非常難走,一路上坑坑窪窪,塵土飛揚,害的我們車倆次陷入土中不能自拔,浪費了很多時間,以至於放棄部分游玩項目。 終於到了歙縣的許國大牌坊,聽說它是徽州最大的牌坊,許國這位大學士真了不起,因為只有皇上才可以造這種八腳牌坊。 這次我認為最值得玩的是坐纜車上齊雲山, 在此之前我從未坐過纜車,所以我走到候車廳仔細地打量纜車,看見索道兩頭各有一個大轉輪,由它來帶動鋼絲 ...

歙縣游記攻略(2005年春節)

歙縣很多古村寨,但如果是普通游客,對民居的結構形式及雕刻手法沒多大認識的,純粹長下見識的話,建議只去呈坎、潛口、漁梁這幾個地方,這些地方也是網上很多驢建議去的。呈坎、潛口、歙縣縣城基本都在一 條線上,可以從屯溪出發,坐去徽州區的車(票價3.5,每6分鐘一班),然後包輛3輪車(2個人30-40),先去潛口,再去呈坎,再去縣城。 歙縣潛口,據說是當年陶淵明修隱的地方,當地政府按“原拆原建”的方法,按原樣彙集了徽州10處明代建築,都是皖南民居的精華,是了解房屋布局及雕刻藝術的好地方,建成了潛口明代民居博物館。(說到建築,這可是我的學術專長了) 缺點是32元 ...

徽州牌坊記----榮光後的凄厲

?“黝黑的軀體,走過綿綿歷史,如泣如訴地向我們走來。在殘陽的映照下被染成微紅,像陳舊的血跡。殘陽如血,血凝殘陽。”這是一位作家對徽州牌坊的描述。 ??每一位到過皖南的人,無不被徽州的牌坊所吸引,無不驚訝於這片小土地上竟有如此多的牌坊。據證徽州牌坊中近六成為貞節牌坊。 一個個牌坊身姿偉岸古樸,鏤刻細致精良。在建造牌坊的那個年代,它們像征著一種種無尚的榮光。或是成功的代表,更是道德的典範。  ??“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園”的徽州,早在公元四五世紀,就已經時常有人外出經商了。當地習俗,不少人往往十二、三歲就得完婚,十五、六歲就外出經 ...

古詩墨畫裡的箬嶺---徽州冬游三

箬嶺古道,就是小程在我去黃山前推薦給我的那條 “我自己的、游客幾乎沒有走過,很漂亮的”路線,在那之前我是從來沒聽過箬嶺的名字的,所謂黃山歸來不看岳,我想那裡再漂亮,也不過黃山的幾分之一吧,否則為什麼寂寂無人知曉呢?但小程在後面加的一句話令我躍躍欲試,他說“只是這一條線非常累,怕你受不了”-------如果導游都會覺得“非常累”的路線,應該是山高路遠,應該真是一方未被開發的世外桃源吧。因為對箬嶺的一無所知和小程的推薦,便生了尋芳探幽的好奇。2月1日一早,我們從屯溪出發,游過棠樾,穿過歙縣,一路風塵抵達了歙縣的許村。許村是一個以元明時代遺留的民 ...

駕車徽州行

兩度駕車游徽州第一次 一九九九年國慶節共六天。徽州的民俗,文化,山水一直名聲在外,原籍江西臨川的戲劇家湯顯祖的一句詩‘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促我上路。 路線:去程上海---杭州---昌化---昱嶺關---歙縣 回程歙縣--涇縣---蕪湖---南京---上海 游覽:歙縣許國石坊,太平橋,太白樓,新安碑園,長慶寺塔,棠樾牌坊,鄭家祠堂,北岸廊橋及吳家祠堂,深渡。 黟縣西遞,宏村,南屏 休寧齊雲山 屯溪老街 績溪龍川坑口村,胡氏宗祠,上莊胡適故居,胡開文故居,石家村,棋盤村 此次為有駐地(住歙縣)放射游。1,徽州各縣城中,歙縣最為古撲,縣城及周圍名勝古跡眾多,山水風光亦 ...

從徽州到杭州—歙縣匆匆

如詩如畫的新安江—富春江像錦帶將古韻留芳之徽州,人間天堂之杭州一線相牽。2003年10月3日在去歙縣的2239次火車上,兩個南昌到南京游玩的中學生在責罵南京就像一個大工地般雜亂不堪,難怪外地人,原本挺有韻味的古都,被毫無目的的市政規劃搞的大樹一天比一天少,水一天比一天髒,拆遷搞的人心惶惶,路修了再翻,翻了再修,一段路一年要修好幾遍,簡直是在“洗錢”。 13:17上車,20:00到達歙縣,練江大橋頭有不少私人旅館,自從徽州變成旅游熱點後,村子裡家家都建了小樓開旅社。隨便找了一家住下,馬上放下包袱到橋頭大排檔填飽肚皮,由於明天一早就要到深渡趕船,在歙縣只有 ...

山水畫廊新安江

2004年3月26-28日,上海山魂戶外俱樂部組織新老驢友,徒步暢游安徽歙縣境內以“山水畫廊”著稱的新安江。從漁梁鎮-深度鎮-石潭村,步行六十余裡。一路春花爛漫,山青水碧。如巧笑嫣然的妙齡少女,雖沒有傾國傾城的震撼之美,卻是暖若春風,去尤留香。一 花濃香滿路 一夜的睡睡醒醒,汽車顛簸之後,於27日清晨到達歙縣漁梁鎮。7時許,背上輕重不等的裝備,沿新安江而下,開始了徒步之旅。陽光逐漸從清冷到溫暖再到熾熱。一路經過了兩座長橋,擺過了三個渡口,穿過了八九個村落。遇到十余只貓,二十來頭牛,上百只狗。無數的竹林、莊稼、大樹和小樹。但最令人驚喜愛慕的,還是 ...

藍田古居匆匆一掠

古村石壩。清溪傍壩流,爺孫壩上嘻。古樹且作傘,為人遮陽雨。 溪水環繞的藍田古村頭外,有一700多米長的石壩,寬約三米多,上栽多種大樹,200多年的三角楓,300多年的黃連木的綠蔭遮住了射向壩上的陽光。站在壩上向村裡望去,寂無人聲。壩邊,壩上,有了老人帶孩子在玩耍,一幅天然天倫圖。據說這壩也是歷史悠久了呢,為村子擋住財氣不外流。壩上所栽的樹亦有講究呢。可惜,此地尚未開發,無資料,請了當地一老者講,可是不甚聽的懂。 文昌閣。鎮邪學堂一閣集,依稀猶聞讀書聲。 此地一般村口要建塔用以鎮邪,而藍田古村的祖先則以塔的形狀建了一座供無錢的孩子讀書的文昌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