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遊記列表



皖南,參觀牌坊和宗祠有感

多年以前,在天都峰頂看到過完整的日出,這次就沒有再上黃山。 我們以屯溪為據點,往祁門,歙縣,黟縣,績溪等皖南地區游走了一趟。 歙縣現為黃山市下轄的一個縣,古徽州所在地,近代數百年來一直是皖南的中心吧。買一張80元的套票,可游覽城內的徽園,太白樓,漁梁壩等景點。徽園內的許國石坊甚為奇特,是一座四面朝向的石牌坊,本來是一座很有代表性的古跡,當地卻把它介紹為”東方凱旋門”,令人有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說它有代表性,是接下來的幾天裡,牌坊以及祠堂成了我們皖南游的主體印像。 最覺得不值的是去看那個要另花80大圓,在歙縣城外的”棠樾牌坊群”,這個所謂的4A景區以及全國重點文物保 ...

無夢到徽州之歙縣(一)

上回說到R&B從千島湖溯游至安徽深渡,煙雨迷朦中棄舟登岸。 深渡是歙(she,四聲,音同社)縣新安江畔的小鎮,自古一直是古徽州通往浙江的水上咽喉,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當年的徽商就是從這裡下江南,開始他們的經商旅程的。從深渡坐中巴到歙縣縣城,一路駛來感覺就像是來到了咱大荊山區。 出門前聽說咱樂清和歙縣不知什麼時候結成了友好城市,便向車上司乘人員攀情拉故,順便探聽下打算入住的新安賓館的方位。沒想邊上一穿港務局制服的小兄弟說自己家就那附近,執意要給我們帶路,那就恭敬不如從命吧。新安賓館是以前的縣委招待所,可諾大的賓館進來只見到一個前台小姐和看門 ...

無夢到徽州之歙縣(二)

上回說到R&B游完歙縣老城回到賓館,搞定第二天的包車事宜,BOBO摟我我抱周公,一夜呼呼到天亮! 早上八點不到,黃山雲海樓聯系的車子就已經候在賓館樓下了。BOBO小姐的屁股就是信號彈,剛一落座,車子立馬向漁梁壩進發! 漁梁壩位於歙縣城南的漁梁古鎮,它橫斷練江,跨江而臥,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古代攔河壩。車就停售票點邊上,驢友攻略說從邊上小路進去可逃門票,我們剛想探個究竟,一老頭早已攔手含笑而問:“兩位買票了嗎?”本來也沒想逃什麼票,索性就直奔售票處買單吧。漁梁壩是我此次徽州之行中遇到的最大方的主人了,門票價格低還隨票贈送一風韻猶存的 ...

無夢到徽州之徽州區

上回說到R&B在牌坊群干完午飯,不事休息,告別歙縣,直奔徽州區唐模村而去! 話說隋朝名將汪華歸順唐朝後被封為越國公,死後謚號“忠烈王”。汪氏後裔不忘唐朝對祖先的恩榮,按盛唐規模建立村莊,故名“唐模”。下車買票,售票小姐莫名其妙打了個折,想想大概是司機投桃報李關照的吧。不過一個招呼票價就可以隨意打折,管理還是比較混亂的,如此惡果便是一到售票點我就想到打折啦! 路口一棵槐蔭樹,《天仙配》中為七仙女和董永開口做媒的便是此樹,樹洞還的確像滄桑老人的嘴。托《天仙配》的喜,槐蔭樹被包裝成了“許願樹”,樹上掛了許多紅絲帶。見過黃絲帶,還真沒見紅絲帶 ...

行走的風景---歙縣、婺源、三清山之行(一)

想背著包出去走一走,想了很久。MSN上一說想法,眾人皆附和。 8月24日終於成行。第一站:安徽歙縣古城鬥山街、許國牌坊、太白樓、棠樾牌坊群 打尖的飯店對面,一個城樓,上書“徽州府”,不協調的是城門口大大的“售票處”三個字。決定繞行,穿街過巷,尋找傳說中的鬥山街。色色拉在後面,買了一馬夾袋的野生獼猴桃,比普通葡萄稍大,才八毛錢一斤。惹得李總回頭也跟進了一袋,直說便宜便宜,上周在大明山開價是十元一斤。 鬥山街隱匿得很深,巷口很不起眼,差點錯過。其實真的錯過了也好,也許看著網上的照片心底會湧起一份遺憾的美麗。很失望,小小的巷,保留得並不完整,也 ...

安徽歙縣周邊暨新安江山水畫廊自助游流水賬(2)

第三天(5.1 歙縣—淳安 陰轉多雲) 也許是頭天太累的緣故,大清早剛醒,就聽老王笑著說,昨晚聽了一夜的呼呼。我心想這也就怪了,半夜曾醒來過,那分明是因為老王在一邊大聲疾呼的緣故啊。哈哈,這個老王… 早起後兩人在村頭轉了轉,又拍了幾張霧氣中朦朧的江景,遠遠望去,很有點李太白語錄的意境,一時間很陶醉…。 洪老大的機動烏蓬船早六點二十准時離開“樟潭”,沿途經過“綿潭”,“棉溪口”和“防裡”等村落時,都曾短暫地停靠。看得出,盡管公路早已通車,但對居住在江邊的當地百姓而言,選擇水路出行可能更顯方便和實惠。 告別洪老大,在“深渡”港乘上了一艘黃色 ...

安徽歙縣周邊暨新安江山水畫廊自助游流水賬(3)

第四天下午(5.2昌溪—石潭下太村 多雲) 告別昌溪,確如許多攻略所言,是踩著一條石板路進山的。盡管依當地老鄉的話說,去石潭,只要順著這昌源河走,肯定迷不了路。可我和老王卻不敢大意,畢竟已經是第三天了,這時的我們害怕的就是走冤枉路。好在正是農忙季節,隨處可見采茶的山民,加之一路上山,每隔不久都能遇到相向而行的旅友,哈哈,比較新安江兩岸,山裡的風景別有一番滋味。 這一帶無論是山坡上,小河邊,映入眼簾的除了茶樹、桑樹外,基本上都是已接近成熟期的帶籽油菜,這也就不難想像,春天來這裡拍油菜花的攝友們會如此之多了。 感覺真正開始爬山是在過橋之 ...

漫山油菜黃金甲

莖,青翠挺直;花,小巧娟秀;香,沁人心脾。這就是心目中的油菜花。長於北方的我,並不熟悉那曾在房前屋後山腳溪邊隨意一片又一片盛開的尋常物種,只知在江南它是每年三四月間靜靜地開,又默默隨風凋零,既可做成菜油,又可當作肥料,一種經濟類作物而已。 女兒的家庭作業中要求寫一景色,遂帶她去踏青,出城跑了一圈僅找到一小片油菜地,很不起眼,她遠觀近賞倒也寫得好不熱鬧。早聞江西婺源的油菜花是極為聞名的,被贊為“中國最美的鄉村”,於是利用雙休驅車前往。 事先查線路,寫路書,定農家,付定金,似乎一切都安排妥當,不成想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清晨出門就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