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遊記列表



中華之魂中國人-華人心中的泰山

中華之魂中國人-華人心中的泰山--華夏民族的精神家園 張偉明 泰山在中國大地上與其它名山大川相比,泰山海拔不是最高的,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奇最險的,更不能說是最美的.但是泰山在很多華人心中有著很重的分量. 登泰山,不像黃山步步山路步步景,四面奇峰怪石松雲盡收眼底,謂之"可觀".亦不似青城漫步山林時而有小橋流水人家湧現讓您駐足以致留戀忘返,謂之"可游".也不同山水甲天下"不願做神仙,願做桂林人"的如陶 公描述的桃花源般的去處,謂之"可居".登泰山充其量謂之"可登" 難怪有人講:"泰山並不美"甚至還有人講:"其實泰山一點也不美". 那麼,泰山為什麼會在很多華人心中有著很重很重的分量?這 ...

齊魯情何了

“慎終追遠”,教科書上的解釋沿襲了一代大家宋儒朱熹的理解,於我,更認同南懷瑾先生的理解:欲慎其終者,必追其遠因。萬事都有因果聯系,與其看重事情的結果,不如追溯導致這個結果的淵源,也就是說一個好的開端是完美結果的先決條件。人事提醒,年假還剩3天,過期作廢。友說,“有些錯誤是一輩子的恥辱,錯一次就不會再犯。”聽後,默然無語,深有觸動。《花樣年華》片尾,梁朝偉在吳哥一棵古老的大樹旁,獨自對著樹洞呢喃,是懺悔,還是追憶,除了他自己,無人知曉,每個人都要為埋藏在內底的秘密找個出口。狠狠鄙視自己,為何總把生活搞得一團糟。先休一天假吧,錯開人 ...

寂寞泰山

11月13日,上海,晴 難得上班不忙,網上搜索攻略,確定好出行路線,訂好賓館。下班後,直接去火車站買票。很幸運,買到T106,上海開往泰安的經典車次,上鋪,201元。 22:10,火車准點啟動。和同車的人隨口搭訕了幾句,一口的山東腔,都是回濟南的。23:00,上鋪睡覺。輾轉難眠。 既然不是一個好的開端,既然不是停泊的終點,沒有同行的勇氣,請不要挽留,讓我繼續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11月14日,泰安,陰有小雨 6:30,黑青色的天空中透出一線白,火車緩緩駛入泰安火車站,晚點一刻鐘。下車,迎面感受到一股冬天的清冷。出站口左側是售票大廳,為保險起見,提前買好回程車票。16日,T10 ...

三孔遺風

上海出發那天,從當當上買的幾本書剛好送到,決定帶上一本,路上消遣。選張小嫻的散文集還是南懷瑾先生的文集?畢竟此行將去聖人聖地的曲阜,風花雪月的東西就免了,最後一本正經的拿上南懷瑾先生《論語別裁》。 途中空暇時翻了翻,南老先生造詣了得,見解獨到,深感折服。一度對儒家思想有所曲解,認為其某些思想帶有封建殘余,禁錮和阻礙了中國文化的健康發展。經南懷瑾先生的點撥,醍醐灌頂,方知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非我這種凡夫俗子能全盤領悟的。 歷代帝王在借鑒其文化理念鞏固政權時不可避免添加一些封建政治色彩,而後代儒學大家在闡述批注孔子思想時也不可避免雜 ...

【到泰山上吃燉雞】

本人是地道泰山人,喜歡吃,更喜歡地道泰山小吃。同其他旅游城市一樣,泰山的吃住文化也被全國各地的特色大軍所淹沒。如果想品嘗下地方草根們都趨之若騖的美食,那就“上山”吧,找幾間草房或掛著招牌的民居,在那裡同當地人一塊饕餮下泰山土餐,或許你會不虛此行。 所謂“上山”,實際是在山腳下,本地人習慣於把“岱宗坊”為界,坊下為泰安城,坊上為山。山上的小吃比較著名的是虎山公園一帶。自己帶車可問下當地人直抵目的地。打車更方便,城區到山上5塊人民幣足夠。 山上小吃夏季以燒烤為重點,雖花樣繁多,然“萬變不離其宗”,反正就是守著木碳小爐烤東西,可做休閑或 ...

齊魯情未了

前言2004年7月,我經過精心設計,在短短的兩天時間內蜻蜓點水般玩轉齊魯大地,歸來後頗有遺憾未能盡興,但留下些許回憶,於是便取前人的詩句做我游記的題目——齊魯青(情)未了… … 齊魯情未了(之暴登泰山) 我剛剛衝出泰山火車站,映入眼簾的不是那崔嵬的泰山,竟是火車站廣場潔白的雷鋒半身塑像,感覺有點與眾不同,可能現在的每年除卻3月5日沒人會提起雷鋒,倒是在不經意地哼唱雪村的“東北人都是活雷峰”時牽強附會地找到些許影子,一絲澀澀的酸楚和無奈不經意的掠過,但願是杞人憂天吧! 坐上悶熱嘈雜的3路公共汽車,須臾便到了泰山腳下的紅門。 從古老的紅門開始了我 ...

夜訪泰山

真的可以“登泰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嗎?帶著這份好奇,7月13日我們踏著帝王祭祀時虔誠的足跡,帶著年輕人獨有的狂妄和傲氣登上了這座神山。岱宗坊---中天門 我們是晚上10:30到達岱宗坊的,一行9人准備在岱宗坊做短暫的休息。過了岱宗坊就是登山的起始了,望著從黑沉沉的山幕中伸展出來的石階,我們都作了最壞的打算。帶著前途生死未僕的憂慮,個個都開始在路邊的電話亭打電話,仿佛都在交代後事。然後開始排隊買門票和保險。我沒買保險,心想,若天意如此讓我留在泰山,那也未嘗不是好事了。 從岱宗坊出發,恰巧沒有路燈,一路只有無規則的石階和明月做伴,但永遠 ...

我是泰山人,我的登山體會

游泰山最大的樂趣是拾級而上,隨心所欲。你可以細細把玩道旁柏樹下林林總總的碑文、石刻,饒有興趣地研摩下古樸文字與濃厚的歷史典故;你可以偶而撇下盤道,一頭扎進旁邊的山林,說不定在哪片山坡上你會發現一株奇異的花草或一塊渾然天成的泰山石;你可以跟質樸的山民討上一杯山泉水,跟他們談上幾句,他們會很樂意告訴你關於泰山的人文軼事。你可以停足久駐某座道觀,查看已褪色的古牆的朱紅,觸摸已千古的蒼柏的質感;你可以自己靜靜地躲在一個無人山凹裡,在樹下,在水邊,體會下山的大,或體會下自己的大。 而這一切,恰恰是大多游人所忽視的。當然,“子非魚 安知魚之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