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遊記列表



避“運”游(105)——永寧山下(三十二)

三孔石平橋西北面的建築就是大清皇陵的最後一座大碑樓————————昌陵的聖德神功碑樓。 昌陵神道轉向北。 迎面是掩映在松林中的大碑樓: (松林中的大碑樓) 走近大碑樓: (大碑樓) 大碑樓的券門緊閉,門窗縫隙釘有鐵網,無法拍片。 碑樓廣場的四角建有四座華表: (碑樓.華表) 碑亭的北面是一座五孔石拱橋: 這座橋與泰陵的七孔石拱橋並列西.東,相距約600米吧。 很奇怪的是:這座橋並不在南北兩端建築的中心連線上,呈之字形扭了個彎: (五孔石拱橋) 橋北面是昌陵的石像生,龍鳳門,......遠景是昌陵。 昌陵由於地勢所限,南北方向建築間的距離顯得有些局促。 側面 ...

避“運”游(104)——永寧山下(三十一)

08:30. 我站在泰陵大碑樓與南面石平橋中間的泰陵神道旁。 西面有一條神道與主神道相接,那就是去往昌陵的神道。 (去往昌陵的神道) (去往昌陵的神道) 關於兩條神道的連接處的選點,我很不以為然。 現在的接點有兩點不妥: 其一,兩座大碑樓形成並列,無主從之分,缺少對祖父雍正帝起碼的尊重。 雍正帝是承前啟後的一代聖君。 嘉慶帝是沒有建樹的平庸皇帝。 其二,昌陵神道的接點過於向南,靠近了大紅門,未給後來需建的帝陵神道預留連接的空間。 也許嘉慶帝已預見到沒有預留的必要? 吾皇聖明!!! 我踏上昌陵神道向西行: (昌陵神道) 西行約600米,神道上有一座三孔石 ...

避“運”游(103)——永寧山下(三十)

早睡後是早起。 朦朧中聽見公雞叫,我忽然醒來。 環顧四周,才想起我是在清西陵的農家院——《燕趙山莊》院裡。 看看時間: 04:50 . 走到門外看,院裡一團黑。天上繁星閃閃,天氣看來不錯! 回到屋內看地圖,清除記憶棒內的不理想的照片..... 洗漱後已是06:00. 天色微亮。 (清西陵地圖) (清西陵全景圖) 出門沿環陵公路向南行,來到八角樓。 在路邊排檔吃過早飯。 起身向西行,來到了泰陵宮前廣場。 現在的時間是: 2008-10-03. 06:30 . 早晨的西陵,游人非常少,四周靜靜的。 泰陵在淡淡的薄霧中若隱若現,宛若仙境..... 紅日冉冉升起,照亮了泰陵,松林,神道,草坪,好像一幅山 ...

避“運”游(102)——永寧山下(二十九)

雍正後妃陵寢 雍正帝有皇後2人,皇貴妃2人,貴妃、妃、嬪、貴人、常在、格格等 20人,共24人,分葬在泰陵、泰東陵和泰陵妃園寢。 據康熙年間規定的後宮典制,在同一時間內,皇帝可有皇後一、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 而實際上宮中包括侍女在內的數百女子,皇帝都可隨心所欲地役使享用,根本不會受到什麼限制。 泰陵地宮中除葬著雍正帝外,還葬有他的孝敬憲皇後那拉氏和敦肅皇貴妃年氏。 這兩個人去世都在雍正帝崩之前,所以雍正帝崩後入葬時將其拊葬。 孝敬憲皇後,烏喇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人,內大臣費揚古之女。 雍正帝為雍王時,康熙帝冊 ...

避“運”游(101)——永寧山下(二十八)

(清西陵全景圖) 離開泰東陵,沿原路回到環陵公路上。 轉向東行約200余米,北面有一岔道。 沿著彎曲的岔道北行近50米,有一座單孔石拱橋。 泰陵妃園寢到了。 走了約20分鐘。現在是15:00 . 先鳥瞰一下: (鳥瞰泰陵妃園寢 [轉貼]) 參觀簡介: 泰陵妃園寢是安葬雍正帝眾妃的陵寢,位於泰陵東南1公裡處的楊樹溝。 泰陵妃園寢最南端為單孔石拱橋一座。 單孔石拱橋北東西廂房,布瓦硬山頂,面闊三間,前出廊。 東西廂房北為東西班房,面闊僅兩間。 東西班房北為宮門。 宮門面闊三間,綠琉璃瓦單檐歇山頂。 宮門內東側綠琉璃燎爐一座。 享殿五間,單檐歇山頂,前出月台,大殿中三間 ...

避“運”游(100)——永寧山下(二十七)

泰東陵現不對游客開放。 轉貼9張圖片,作為補充。 泰東陵是關內清皇陵兩陵區內的第二座皇後陵。 泰東陵是標准的皇後陵。 進入三座門,院內由南向北分別是: 1.石五供; 2.方城,方城之上建有明樓; 方城下南面中央開有券門——古洞門: (古洞門[轉貼]) 3.寶城,寶城內是寶頂。寶頂下是地宮: (寶城內是寶頂[轉貼]) 清陵帝. 後陵寢的格局規制大體相同,所有的寶頂與地宮都建在寶城之內。 有所差異的是: 皇帝的陵寢,其明樓下的古洞門後邊為一小院落,迎面是一堵高大的磚牆堵塞,俗稱“啞巴院”,實稱“月牙城”,因城內前半部呈現月牙式弧形而得名。 其古洞門迎面高牆正中 ...

避“運”游(99)——永寧山下(二十六)

泰東陵現不對游客開放。 泰東陵約於乾隆八年(1743)建成。 泰東陵主要建築由南至北依次為: 三孔拱券橋一座、東西下馬牌、東西朝房各5間、東西值房各3間、隆恩門一座5間。東西燎爐、東西配殿各5間、重檐大殿一座5間。陵寢門3座、石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寶頂下是地宮。陵前左側是神廚庫。庫外井亭一座。 泰東陵與其他皇後陵相比,有三點獨創之處: 一、首創隆恩殿月台上設銅鹿、銅鶴之制。在泰東陵之前建成的昭西陵和孝東陵,隆恩殿月台上只設銅爐一對。而泰東陵則又增設銅鹿、銅鶴各一對。很明顯,這是仿照帝陵之制,首創了皇後陵設銅鹿、銅鶴的制度。以後建的各 ...

避“運”游(98)——永寧山下(二十五)

一路三孔石拱橋北面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下馬碑。 三孔石拱橋橋北東側有神廚庫院。 神廚庫院外南側有井亭一座。今已不存。 站在三孔石拱橋向東看: (站在三孔石拱橋向東看) 泰東陵的神廚庫院內僅存北側的神庫: (神廚庫院) 泰東陵其主要建築由南至北依次為: 三孔拱券橋一座。 陵前左側是神廚庫。庫外井亭一座。 東西朝房各5間。 (東朝房) (西朝房) 東西值房各3間。 (隆恩門) 隆恩門一座5間。 隆恩門大門緊閉。 泰東陵現已不對外開放。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