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遊記列表



我在倫敦連載之十四:女用剃須刀

周五下午的課結束後,幾個同學建議還是去泡吧。我們還是去了上周去過的那個酒吧。這次只有5個人,其中還有一個法國女孩。她抽一種自己卷的煙,我覺得很有趣。我記得趙雲偉當初也覺得好玩買過這種煙絲,自己卷,卷得很細,最後用舌頭舔一下紙的邊緣,就像是貼郵票一樣封好,就成了一支香煙。我覺得這種煙絕對不會是煙鬼喜歡抽的,因為很費時間做,煙癮上來的時候,煙鬼絕對等不及化5分鐘時間卷一支細小的煙,然後在10秒鐘之內吸完。但是這個女孩卻顯然比好玩才抽煙的趙雲偉要煙癮重,因為她卷的煙很粗,雖然沒有平時賣的卷煙那麼粗,差也差不多,比應該細小的卷著玩抽的那是粗 ...

我在倫敦連載之十六:與陳水扁面對面

數周前知道台灣前市長,現台灣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將來LSE作演講。當時覺得也沒什麼大意思,並不准備去聽。但是今天真的時間到了時,卻很想去看一下,結果還算幸運,到進場時終於弄到了票。LSE每年大約會邀請25名左右人士,包括國際知名的政治家,學者,企業家等,作正式的公開演講。今年已經來作過演講的有歐盟主席普羅第,英國首相布萊爾和內閣部長,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弟爾辛教授和國際金融炒家索羅斯等。陳水扁是所謂的“英國台灣協會”邀請來作所謂的“台灣的新中間路線:一個全新的政治視野”的演講。由於LSE院長紀登斯是以所謂的“第三條路”理論著名的 ...

我在倫敦連載之十八:造訪NottingHill

這些天倫敦在流行感冒。流感成為倫敦最大的新聞。不僅報紙電視和廣播在說,連街頭和地鐵站也有廣告牌出現,有一則上面寫著,“你可不能得流感,因為辦公室需要你”。已經有許多人死於這次的流感,其中包括一個小有名氣的英式橄欖球明星。對於中國人來說,流感應該不算什麼大病。但是英國人的人心慌慌還是把我搞得有點擔心。我想外國的病毒說不定也比國內的病毒利害些,因為在國內我可沒有聽說過誰死於流感。所謂出門在外,應當處處小心才對,敵在暗,我在明,惹不起總躲的起。因此我就盡量不出門,盡量少乘地鐵和公共汽車,盡量少在公共場所停留。我隔壁的那個德國鬼子顯然 ...

我在倫敦連載之十:中國隊與泡吧

今天是中國和韓國國奧隊交鋒的日子。時間是上海時間19點45分,我這裡是中午12點45分。由於下午的課要上的材料我都沒有復印,也沒有看,我不得不在圖書館裡泡了將近2個小時。可是還是沒有把材料讀完。看到時間差不多了,趕緊回學校,到4樓的快餐部買了漢堡可樂,匆忙地吃完,就鑽進電腦房,想趕在2點上課前看一下比賽進程。電腦開啟,進入,開動中文瀏覽軟件,緩慢地進入網,進入直播室,那裡有一些跟我一樣無聊的人在網上晃,評球,夾帶著泡妹妹(大概這裡也會有喜歡足球的妹妹吧我沒來過猜想大概有)。頂上面是一個名叫老硯台的人在不停地描述比賽進程。老硯台的烏鴉嘴終於說,上 ...

我在倫敦連載之十一:倫敦的煙花

從11月4日晚上起,在倫敦的許多地方都燃放煙花。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就在我們住所的後面,在Butlers Wharf,靠近塔橋的河邊。我和Harry還有玲當時吃完晚飯,正在閑談。我們發現前面房子的玻璃反射出耀眼的煙花,並且聽到燃放煙花的聲音,於是一起擠到玲的房間看,因為玲的房間在北邊,能夠看到泰晤士河上面的天空。煙花很漂亮,比在國內時看春節聯歡晚會過癮。看煙花的時候Harry說,煙花是中國的發明,中國還發明了另一樣非常有用的東西,紙張。我說我們國內現在做不出這麼好的煙花。我知道這不是謙虛,因為煙花不再僅僅是點燃火藥那麼簡單,不說設計和藝術性方面的考慮,單說制造的技術 ...

我在倫敦連載之十二:英國人的英語

昨天晚上看書看到2點半。很累。可終於把要讀的那部分文章看完了。來這裡1個多月,雖然閱讀的單子從一開始就很長,但從來沒有這樣在一個晚上讀那麼多過。懶散成性的我,已經不習慣專心地看書很長時間,尤其是這裡的教授們從來都不會要求你必須讀多少,必須完成什麼功課。因為他們都精通經濟學,所以他們都假設學生都是理性的,知道如何對待自己的學習,知道將自己的學習效果最大化。而我,確實是理性的,所以不到不得已的時候不看書。昨天晚上之所以下決心看書,一方面是因為哈吉馬紐先生的希腊英語口音實在太重,我每次聽課都跟得好辛苦,而且還不能完全聽懂,所以不得不把他 ...

我在倫敦連載之十二:LSE的圖書館

今天在學校門口附近的郵局裡面發現了幾張有趣的明信片。不是傳統的長方形,而是根據上面的畫面剪裁的,比如畫面是倫敦特有的雙層巴士,街頭的電話廳等,都根據畫面剪成具體的形狀。我看了之後很喜歡,覺得這樣的構思不錯,就買了4張。很貴,化了2英鎊。買的時候還有些懷疑地問店員,這樣大這樣的形狀能寄嗎。在倫敦,經常會發現一些小的玩藝很有趣,最普通而最有倫敦特色的恐怕就是明信片了。其次是各種具有倫敦特色的工藝品,比如模型電話廳,模型出租車,T恤,服裝等。許多T恤上面印著“Mind The Gap”字樣,全世界只有倫敦的地鐵站的廣播裡會有這樣的提醒。還有蠟燭,各種各樣 ...

我在倫敦連載之十三:與鬼子泡吧

下午的課應該是討論公共選擇和經濟理論(Economic Theory)在監管中的應用。由於上課的老師嗓子啞了,因此整堂課是大家按照老師發下的提綱進行討論。雖然大家比較自覺,討論也不算不熱烈,但是總覺得不踏實。對於自己根本就不是很了解的理論--盡管事先已經讀過要求准備的材料,其實還是沒什麼真正的理解--這樣的討論也只能是走走過場了,要掌握的話,還得回來自己重新看書,或者請教老師。下課後,有人提議去pub坐坐,喝一杯。我覺得是個好主意。來倫敦已經將近兩個月了,卻沒有正正經經地泡過吧,豈非太也說不過去。於是大家興致勃勃地去了兩條街之外的一個酒吧。我們沒有去學校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