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裡遊記列表



江南水鄉游之四:清純樸素的同裡

由周莊坐客運,二十多分鐘就抵達了同裡汽車站。一路上車窗外雨下個不停,殊不知雨中的水鄉更美,這一點讓我暗暗竊喜;下車時,還搞不清方向時,有一輛電摩托車拉我們上車,我也想省些腳程,說好6元到正福草堂。 但是很奇怪,居然不由正門,走另外一邊繞了一圈,從一個側門進去,車夫一路苦勸我們住他所推薦的旅館,但我們已心有所屬,不為所動;從側門買了每人80元的門票,進去轉個彎就是明清街了,抬頭一看,正福草堂就在眼前。 正福草堂:同裡鎮新明清街138-58號 電話:0512-63320576 正福草堂的主人姓陸,先前網上看過不少的介紹,非常喜歡它那古色古香的味道,這家客棧就在 ...

江南水鄉游之五:雨中的同裡  

半夜醒來,看看時間才五點,倒床再睡,四周靜的像是在森林曠野中,一時不知我身在何處,想了想才察覺我現在同裡水鄉中呢,模糊中又睡著了,六點起床,梳洗完畢,七點整和老婆一塊出門踏青尋幽。正是微風細雨的清晨,我們穿上擋風又擋雨的風衣,載起連衣帽,手中撐著可折疊的小傘,走進同裡的清晨;有點涼意,真好;我們從明清街的南邊走出來,路上沒幾個人,石板路被雨水淋得濕濕的,那種水鄉的味道完全呈現出來了;來到中川路的街口,看到一個賣蛋餅夾油條的小販,不禁嘴饞,買了一份,2元,還不錯吃。 清晨,細雨中的明清街口 走進對面的小街竹行埭,兩旁屋子的牆壁有些 ...

真實的同裡食住

周末去了同裡,對於景致大家有目共睹,還算對得起4A的評級,對於吃住,這是准備前行者最急於在網上搜尋信息的,我就來說說一些真實的情況. 出發前,我也在網上搜了老半天,對於托兒的說法將信將疑,直到到了同裡才明白網上好多游記果然都是托兒的作品.我訂的是一家網上評價數一數二的民居旅店,去了之後和我的期望值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如果你略帶小資,請你一定一定三思而後行,至少先忘了網上那些贊美之詞,回過頭來掂量一下價格,可能可以幫助你調整心態,不至於太失落.千萬要忘了那些星級酒店的標准,建議自帶拖鞋與洗漱用品.店主的態度也不如描寫的那般熱情,還算客氣,畢竟我們是他們的衣食父母 ...

同裡橋憩之一

同 裡 橋 憩 一、 半年來,讀了些余秋雨的著作,書中的江浙古鎮,頗為趣悟,可奈終日燕遷,從未近旁。 十一假後,滬蘇項目再啟,心思暗牽:允我幾日親觸古鎮多好?! 忙碌數周,終獲兩日周末可用。班後,急不迭網上掃查,可選太多,無從擇良。滬周邊有朱家角、周莊、西塘、烏鎮、同裡、南潯等。朱家角太近郊、周莊、烏鎮太商業、南潯開發無多,余下西塘、同裡最宜。西塘珍留給幾個友人一起同去,同裡成為一選。 目的地鎖定,再發揮我之所長,篩選當地吃、住、行,層層網頁窗開,條條貼士記下,圈住同裡中心“三橋”地帶之“呂家客棧”。過往旅友多其好評:老板娘“呂阿 ...

同裡橋憩之二

二、 近開車尚有半鐘, 尋“發車時刻表”---無,電子查詢機未能逃脫徐行的專業操作,居然當眾重啟了—無奈。無奈中拾得一“同裡導游宣傳小冊”,算得小慰。 九點二十,登上同裡大巴,座號貼至低窗,極難尋覓。後得知:集散中心的大巴均社會征集,本無座號。熱心的我,一一告訴那些盲目尋號者。徐行不臨窗,我代之。車上所持大多為返程車票,司機驗票一一問詢。突然一羽短信飛進,呂家說可以接站。再次引發討論:什麼是人性化服務?最尾上來的一眾濃妝中年婦,鐵定“港澳台” 路程不遠,大半城間高速。途間江浙湖色,新區廠宇。僅有一只孤獨的狗,在眼中停留最久。經過兩個 ...

同裡橋憩之三

三、 五分鐘後,一黃衫女孩跑來,直覺是她。核對姓名,尾其前行。步履太快,碎步急趕,徐行落後。見狀,女孩減速,告訴我:古鎮路都是彎的,易迷路,住戶的正門都向南開。迷失方向時就看門。初來,走路要當心,石板路深一腳淺一步的。又指點了套票上提及的景點。幾分鐘後,“呂家客棧”旗飄前方。 寫到此,鈍筆良久,不知如何再述,我的初衷?我的來意?單樸睹聞?單素景物? 萬噪之靜、千愁之悅,該為歸屬。 呂家傍依小橋流水,一順擺著鋪了土布腊染的方桌。極想不要臉的一屁股坐在河邊,可是所有的椅子都有了屁股。帶著暫時的惆悵和僅存一串溫熱臭豆腐的肚子,安頓行李、登 ...

同裡橋憩之四

四、 河邊的方桌旁人散少了,選了個最近河沿的落坐。放下包,展著腿、挺著腰。同師傅和徐行出來,菜單不是為我備的,是給她們的,心肝情願作個悠閑吃貨。呂家位於同裡三橋中心,T字型的河邊。三座古石橋繞著。河水查無音息的流著,無聲、無浪、無味,卻無了清澈。椅子就著河岸略斜,桌子墊過。我們卻用腳墊著自己。微風中一杯“同裡炒青”舔潤干喉--“舒服”,這個詞彙反復出現席間。 菜碟蓋住桌面,有醬鴨、松花豆腐、田螺、白蝦、砂鍋燉草雞,還點了同裡啤酒及瓜子。菜食在最初的飢餓下,迅速滅減,在最後的飽脹下,無筷碰及。至於酒,自始自終和著清風像河水般流著。腆 ...

同裡橋憩之五

五、 回到呂家已近晚八點,淡季裡游客不多,又大多是一日游的,這個時間都回城了,呂家老小依然固執的坐在店前,盼著客人光顧。總以“還有河邊的位置”做為賣點,可當有客一直霸著河邊位置不起,呂阿姨則會以“這個位置訂出去,人已經來了”,清空之,重拾賣點,鬼聰的阿姨。 徐行一周來少眠多事,驅使她早早鑽進明代雕花大床,休息去了。留下紅燈照耀下的小橋流水陪我夜讀余秋雨的“山居筆記”。他的“文化苦旅”在飛機上讀完了。為來同裡,特別買了現在讀的。詩詞雅居之地,總要不失文素,總要不丟臆情。細細翻來,書中提到牡丹江、開原、鐵嶺均是古代的蠻荒之地、流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