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遊記列表



三峽記行——一曲華美的樂章

引 子 古語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延綿萬裡的長江,千萬年來一直在中華大地上流淌。從遠古的大漠洪荒到神農采藥的莽莽林海,從大禹治水的神話到屈子懷沙的高潔,從昭君故裡安祥古樸的農舍田園到諸葛孔明神奇變幻的八陣雄圖,從一代謫仙奇絕千古的詠唱到杜甫入蜀出蜀的瑰麗詩篇。這裡有幾千年深沉厚重的歷史積澱,這裡有人神共棲的美麗傳說,這裡有峽谷風濤中古老高亢的川江號子,這裡還有如《離騷》般源遠流長的詩的源頭,這裡更有衝灘瀉瀑般的憂國思絮和如風般逍遙的自由靈魂。古老的長江浩浩蕩蕩,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挾著一段段竹簡青絹的歷史,終於走入了一個嶄新 ...

履足車溪

車溪太幽靜了,幽靜得讓人不敢想像在離宏偉的三峽大壩才幾十公裡遠的地方,居然還有這麼一處世外桃園。 車溪太質樸了,自然水流驅動的各種造型水車,仿佛一把把古韻天成的豎琴,在向每一位有幸走進車溪的游人,演繹著土家人那具有厚重歷史底蘊的文化傳承。 車溪太清純了,從濃密的山林植被間彙流成溪的泉水,仿佛不染纖塵的鄉間少女,在落差別有風景的溝壑河谷間漂流著婀娜“身姿”,唱著歡歌流向遠方。 走進位於湖北省宜昌西南部的車溪,除了感受到因水割之功形成的山峭峰險這一自然景觀外,以水動能為中軸線牽引出的土家人文化,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透過歲月的塵埃,在車 ...

規劃旅游

因為工作的原因,外出的機會很多.加之周圍好友的影響,旅游成了追逐時尚和放飛心情及交友學習的一種方式.我愛旅游.特別喜歡自助游!喜歡旅游,喜歡所見到的大千世界和風土人情;喜歡各地的湖光山色和歷史典故;拋棄繁忙的工作,不必為繁瑣的人情關系所累,放飛自己的心情,呼吸新鮮的空氣,沐浴明湄的陽光,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追逐世界上一切真善美,自由地享受生活.那是一件多麼快樂和我這笨筆描述不出的事情啊.一個字,爽!旅游的範圍很廣.有周邊游國內游國外游;形式多多.跟團游,全家游,組團游,單位游,自助游,自駕游...;主題名義不一.什麼學習,考察, ...

夢回雲南

帶團去過兩次雲南,走過瀘沽湖,呵.去瀘沽湖是對你耐心的一次挑戰,長達六小時的山路,時刻要擔心有泥石流。當地人的一句話非常玄妙“不去瀘沽湖遺憾一輩子,去了瀘沽湖一輩子遺憾”,呵呵,天機不可泄漏,自己悟吧^_^但是那藍色的湖水還是在一瞬間就打動了我的眼睛。 在麗江,騎自行車四處閑逛。就是有點累,四公裡多,用了好長的時間。胡蘿蔔是在束河古鎮——比麗江還老的古鎮的酒吧裡吃的,就著清茶,直接從小河裡冰鎮的。 大理好像很給面子,幾乎都可以看到陽光,也比麗江多了很多城市的氣息,可是我更喜歡麗江,那裡純樸的有章法。背靠著蒼山,讓你只想曬太陽、做白日夢。 ...

在宜昌千萬別去乘座私人承包的客船飛翔號等全部騙人的

本人於11月10號從宜昌被票販子騙買了宜昌到萬縣的船票。當時承諾買散席就可幫我們簽到三等倉的位子。結果到了船上才知道:1,不是他們說的18.00開船而是等宜昌所有鐵路旅客和長途車旅客到了宜昌,接齊才開船,那時已經是22.00多了;2;船上的服務之差聞所未聞,糟糕到極點,清潔也差,惡臭的不能進入倉內;3;換船票時不履行承諾要2張散席換一個三等臥鋪,一起的一個人就無法換,讓人家補錢才給換。在船上遇見一對50歲的夫妻也被騙了,比我們還要損失嚴重,他們本來購買的三等倉的票,可給的散席的票面,我們花92x2買兩張散席,換一個三等倉,而他們夫妻花了157x2(2元保險費)買了2張散 ...

新的三峽,唉

去了趟三峽,在大壩建成後。因為是第一次,沒有前後比較的基礎。 水位已近130多米,小小三峽已經可以開進可載上百人的大船。拉船的纖夫應該早由ZF安排到了更好的工作,或者移民到別處去了。 導游手持著圖冊,對照著告訴我們,現在的位置是某某舊址,目前已經被淹沒了。 新建的城市多建到北岸,據說今夏是很熱的。而且從百年或千年歷史一下子歸為零,一切變得相似和索然無味。 坐的是上行的船,船上的服務生能歌善舞,還會一手好鋼琴。真是謀生不易啊。 ...

九畹溪漂流記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據說在1971年9月之後的某一天,毛澤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林彪尚有村。 從宜昌往九畹溪的路上,這幾句詩不停地在我腦海中翻騰。有山如此,難怪從這裡走出過千古佳人,也走出過一代名將。深山璞玉,臥虎藏龍,就如這山一般一重一重的古樸深邃。 這裡的山,連綿不絕,奇峰突起,下與水相依,上與天相接,可說秀美,又可說雄渾,崇山峻嶺中竟又似隱隱掩藏著殺氣。境由心生,山本無言,只是讓人感嘆,這不是畫上的麼,何以竟可真的如此! 在船上看了三天的三峽,第四天從宜昌去九畹溪漂流。水中看山,多少是遠遠的仰視;而 ...

夜登白帝城

游船晚點,到白帝城時,已是傍晚6點多。暮靄沉沉,山頂上一點燈火,如同舊郵票上畫的那樣孤寂又頑強。夜登白帝城,反而更有一番滋味。當年劉備全國之兵沒於一旦,惶恐中從夷陵(宜昌)狂奔到奉節,拖著病體不知是怎麼登上這白帝城的。那窮途末路的感覺,在暮色重壓下的山頂燈火中隱隱傳遞了過來。諸葛亮從成都趕到白帝城,這一路也當是狂奔,那艱辛和惶亂,崇山峻嶺中不知是怎麼翻過來的。 關羽受重托守荊州,卻大意失之,終究不是獨當一面的帥才。孫吳殺關羽,劉備於義,必伐吳;而諸葛亮隆中對的大戰略是要聯吳抗曹。該當如何?忍讓?斷絕外交關系?抗議?想不出更好的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