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遊記列表



岳陽

岳陽樓,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雄踞岳陽城西門之上,氣勢非常雄偉,與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並稱為中國江南三大名樓,歷代文人墨客多會於此,留下了不少千古名篇。據傳,岳陽樓最初是供據守城門的衛兵憩息和了望的譙樓。三國時,東吳大將魯肅在岳陽操練水兵,將其改建為閱軍樓。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陽,對此樓再次進行了擴建,名南樓,又叫岳陽樓。宋慶歷四年(公元1004年),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並請自己的好友,著名文學家範仲淹作《岳陽樓記》,寫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岳陽樓更是名揚天下。岳陽樓本只是一座閱 ...

岳陽長沙印像(一)

岳陽長沙印像(一)下了三個星期的陰雨,讓我郁悶頹廢,再加上周圍的一些人和事,使我有種想出逃的感覺。3月21日星期五天晴了,久違的艷陽天使我出游的欲望越發膨脹。晚上上班時我匆匆決定去岳陽,聯系朋友,竟無人有空做伴,不過,她們給了我一些行程安排的建議,所以,我選擇了獨旅。 星期六上午簡單地收拾了一點行李,坐車直奔武昌火車站。可惜可氣的是我以五分鐘之差錯過了12:10的過路車,只有等下午3:30的1561次,心中很是懊惱,為自己未提前咨詢武昌火車站問訊處而後悔,為自己連這麼細節的問題沒能考慮到而自責。站在空闊的候車廳,突然間我的衝動,鹵莽,孤獨和沒有方 ...

萬類霜天競自由

萬類霜天競自由--記首屆全國洞庭湖觀鳥大賽 江 南 我們盼望良久並為之做了大量准備工作的首屆洞庭湖觀鳥大賽終於在十二月六日上午十點正式拉開帷幕了。盡管此時我們還正坐在從岳陽市區開往采桑湖管理站的車上,但我們四個參賽隊員四雙充滿渴望和信念的眼睛就像四台精密的車載雷達一樣,覆蓋著車窗外兩邊的道路、樹木和田野。 很快,10:05分,在建新農場,一只站在路邊電線上的棕背伯勞成為我們廈門嵩嶼電廠隊在大賽中觀察到的第一種鳥類。接著喜訊頻傳,灰喜鵲、珠頸斑鳩、大山雀,紛紛“落入”我們的眼中,雖然讓我這個記錄員都有點來不及記錄了,但我喜上眉梢,越忙越高興 ...

小橋

岳陽樓側有小橋墓。 《三國志》載“...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攻皖...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提及小橋的僅此一句。其他史志關於小橋的記載亦不多。倒是民間至今流傳不少周瑜夫婦的故事版本,想必這些都是後人的演繹了。 小橋生平不多見於正史,卻得之於民間,這其中緣故,恐怕唯小橋是一女子故。橋公。地方名望,孫策、周瑜,世之英雄,門當戶對。英雄美人,相得益彰。然一女子,夫唱婦隨,周公謹指點江山,“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盡情揮灑著英雄本色,,而區區一個女子,又有誰在乎她在做些什麼呢。 在岳陽樓偉岸的 ...

岳陽樓上對君山之一岳陽天下樓

到岳陽下車,正是黎明時分。顧不了一夜辛勞,稍作安頓,即乘二路車去訪岳陽名勝。“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岳陽樓。名滿天下的岳陽樓它屹立於岳陽古城之上,背靠岳陽城,俯瞰洞庭湖,遙對君山島,北枕萬裡長江,南望三湘四水,登樓遠眺,一碧無垠,白帆點點,雲影波光,氣像萬千。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初唐時,稱為“南樓”,唐開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中書令張說駐守岳州,把這個樓大加修葺,並定名為“岳陽樓”。大詩人李白也為岳陽樓寫過聯 ...

岳陽樓上對君山之二君山洞庭秀

下午1:30乘巴陵17號游輪去君山。湖風陣陣,白色的浪花拍擊著顛簸的船身,在水天一碧的混沌中,一葉扁舟徜徉在萬項波浪中。水天空闊,更感到天地之浩茫,人生之短暫。岳陽樓上望君山,煙水蒼茫無所見;而站在游輪的甲板上向城裡回望,但見岳陽樓虎踞雄視,那亭台,那樓閣,那城牆,似見輪廓,似乎又顯得線條清晰,穩穩沉沉地座落在地平線上。前望君山,但見水天相連處一抹橫黛,雲繚霧繞,浪動波搖,如詩如夢,醉人心魄。君山,是洞庭湖中一個美麗的小島,古稱洞庭山、湘山,距岳陽市12公裡。君山之小,不成其為山,面積不到一平方公裡,最高處海拔六十三點五米。然而君山之 ...

岳陽樓上對君山之三佳話傳千古

君山不僅風光秀麗,環境幽靜,更有許多美麗的傳說為之增光添彩,倍增游人尋古探幽之雅興。湘妃祠東有柳毅井和傳書亭,龍女牧羊、柳毅傳書、錢壙破陣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柳毅的俠膽義腸君子可風,鑄成這段故事的傳書之處自然不能不游。柳毅井,古稱桔井。位於君山龍口內的龍舌的根部。據清光緒《巴陵縣志》載:“君山自古盛產柑桔,稱為桔鄉,此井即稱桔井。”桔井相傳為柳毅傳書進入龍宮的入口之處。“井入口丈許,有片石作底,鑿數孔以通泉,井下深不可測。”流傳甚廣的《柳毅傳書》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據唐朝李朝威的《柳毅傳》和民間傳說:唐朝儀鳳年間,書生柳毅從長 ...

君山問茶

洞庭湖中,有一極富人文與自然產出的小島,名曰君山。君山之小,不成其為山,面積不到一平方公裡,最高處海拔六十三點五米。 然而君山之顯卻使其列名山之林。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曰: “洞庭湖中有山,曰洞庭山,……是山,湘居之所游處,故曰君山。” 君山有許多古老而又美麗的故事,這裡有呂洞賓的朗吟亭,娥皇女英的二妃墓,柳毅井等陳跡勝景;君山還盛產竹茶魚果。但最引我向往的是茶。君山氣候溫和,土質肥沃,富含有機質和礦質元素,是得天獨厚的宜茶之地,素有洞庭茶島之稱。 早在湘游之前,便從茶經上識得湘之洞庭山產名茶君山銀針。 “試把龍泉烹雀舌,烹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