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遊記列表



二女獨闖洛陽之少林途中1

終於要啟程去少林了!一想起來,我的嘴樂得就合不上呢。自小愛看武俠小說,少林、武當那是武林泰鬥,幾百年來英雄俠客,能人輩出。金剛經,易筋經,洗髓經……那個聽起來不叫人血脈賁張,意氣風發!而也就是這份對少林的崇拜與向往,才促成了這次的洛陽之行!車上除了我倆還有五個游客:一對戀人和三個女人,再加上司機和一個副手,總共9個人。最有特色的是那個司機副手,他已經換成了個男的,估計原先的那個女的是專職拉客的。他留著一撮小胡子,似是有意留的,卻又不加修剪,看起來像毛刺刺的黑鞋刷子。 車子啟動之前,他開始收錢。一人來回少林的價錢是30元。為了讓車上的 ...

二女獨闖洛陽之少林途中2

白馬寺 諸位大概都聽過這個名字。據影視劇作上面所說,當年武則天出家時,曾承蒙白馬寺一小和尚之悉心照料,二人也建立了模糊不清之情誼。日後武皇登基,那小和尚也榮登住持之位,而該寺亦身價倍增,名垂青史。所以諸位一定要救人於危難之間,因為不定何時我們就像小和尚那樣善有善報了。(當然,那小和尚當了方丈後便利欲熏心,囂張跋扈起來,此一點我們當然萬萬學不得。) 去少林會途經白馬寺。自車窗向外望,頓時失望萬分。寺一看便是新近建的,油彩上得極重,我還從未看過那麼乍眼的紅柱子呢。紅得發亮,像是滴血的罌粟,我沒見過罌粟,但因為覺得這寺廟的柱子紅得邪惡 ...

二女獨闖洛陽之少林途中3

現在,我們已在嵩山之中了。山色尚好,但較之其他名山大川也沒什麼特別之處。才是早春三月,因而並沒有“蒼蒼橫翠微”,但看來也頗有“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美景意境。劉副手的又一次面授機宜擾亂了我賞景的興致。“你們呆會兒爬山嗎?要是爬可要成群結隊的,山裡有時有趁火打劫的。”唉,看來只要是旅游勝地,有油水可撈,管它是少林聖地,佛門淨土,通吃!而武俠小說中所描繪的受少林寺聲威之蔭庇,周圍百姓安居樂業,且每每有民眾向少林高僧求師問藥的一幅感人肺腑的“僧民融樂圖”也不過是書中神話,天方夜譚罷了。不過也許現在少林寺物繁多,且肩負有弘揚中華文化 ...

二女獨闖少林之少林寺1

牌坊是最常見的那種造型。由三個“門”字形組成。右首小“門”的門楣上書“禪字祖庭”,左首上面寫著“武林勝地”,中間的兩座石柱上是一副對子:“少室山下禪林靜,五乳峰前鐘聲悠,橫批“天下第一名剎”。行書筆走蛇形,龍飛鳳舞,與沉穩厚重的青灰色牌坊相得益彰。我和同伴早已捺不住性子,趕忙cut相了。這時,一女子朝我們這群人走來。灰白色風雨衣,暗黃色條絨褲,一把頭發利索地扎成個刷子,看起來倒挺清爽可人。原來她是個專職導游。大家一合計,有個導游帶著也好,總比自己稀裡糊塗,走馬觀花地瞎轉悠強些,還能知道些典故,看出些門道兒,回去也好在姐妹面前顯顯, ...

少林塔林詩一首

少室山中,佛家重地.置身其中,感懷頗多,故作詩一首,以抒胸懷. 農歷二月二十九游少林塔林 寒磬蕩少室,團雲暗浮聽. 藏紅惜金體,青松護主寧. 七層通天壘,丈心闊太清. 痴妄與禪意,相對悟悅明. 注解: 1.少林塔林: 位於河南省登封縣,為歷代少林寺方丈之墓地. 2.少室: 即少室山.塔林面對少室山. 3.藏紅: 指藏紅花汁.少林方丈坐化前服藏紅花汁,圓寂後可保全肉身. 4.七層: 塔林眾塔高低有異,最高為七層,塔層多少代表方丈道行之高低. 5.丈心: 佛學中人有寸,尺,丈心之別,方丈心胸開闊,故為丈心. 6.太清: 指天空. ...

河南<4>少林寺

到少林寺的這天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但絲毫不減四面八方雲集在此的游人的興致。寺裡處處傘蹭著傘,人挨著人,到處可見導游操著普通話或河南話給一群群游客講著與多部影視劇劇情有密切關聯的少林寺的故事,聽者津津有味,顯然無意考證其中杜撰的成分有多少,只要娛樂性強,是假又何妨?何況現在什麼都可以“戲說”!據導游們說,唐朝時少林寺的和尚因為救駕有功,皇上欽許少林和尚可喝酒吃肉,少林武功更是名滿天下,以至於少林寺附近的路上三步一個“少林武術研修院”,更體現出少林寺的“入俗”之處,與“佛門清淨”相去大遠。 按說任何宗教都有其特定的清規戒律,沒有規矩 ...

河南<5>塔林

如果說少林寺與想像中的形像錯了位,塔林的情形則更為糟糕。佛教中的塔其實就是和尚的墳墓。僧人圓寂後骨灰(佛的舍利)就存放在塔裡。和尚多了,去世的便多,塔也就越來越多,都建在一處,便成了林。不是所有的和尚死後都能藏在塔林裡,必須是住持方丈以上的高僧才有資格安葬在那裡,因此是有德高僧們的長眠之處。可是從少林寺出來到那兒一看,烏央烏央的又是一大片像我這樣的旅游者。好些妙齡女郎居然爬到塔上,擺出風情萬種的姿態拍照,一想到這是在墳墓上,我便不知是可樂還是悲哀。有一個導游正在給游人講解:“不是隨隨便便什麼和尚都能埋在塔林裡的,必須是修行到一 ...

河南<6>現代出家人

河南和尚道士多,因為寺多廟多。星轉鬥移,滄海變桑田,今天的和尚道士自然和從前的和尚道士大有不同。 在開封的相國寺,見到一個和尚和一女人正在吵架,吵得甚是熱鬧,一群人圍觀,幾乎都要打起來了。問旁觀者怎麼回事,有人說和尚是擺攤照快相的,給那女人照了一張,女人說照得不好,不給錢,便吵了起來。看來是和尚有理,但顯然修行甚淺,定力不夠,和俗人吵架不免有失“身份”了。 在好幾個寺廟裡,都看見有和尚擺攤做買賣的,賣齋飯,賣香,賣各種旅游者需要的玩意。想起以前的和尚是化緣為生的,靠善男信女的香火錢供著。現代的和尚搞起了第三產業,也能自食其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