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遊記列表



成都印像(十七)司馬相如與琴台路駟馬橋

2月17日從營山往南充走,經過蓬安縣時,公路上有巨大的牌坊“司馬相如故裡”,才知道西漢大辭賦家司馬相如原來是四川蓬安人。成都也有幾處與司馬相如有關的地方,一處是琴台路,另一處是駟馬橋。 琴台路就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當壚賣酒之地。想當年卓文君之父卓王孫乃當時中國首富,只可惜卓文君還未出閣,就成了望門寡,司馬相如費勁心機,終於憑一曲《鳳求凰》獲得卓文君得芳心,二人相約私奔,到了成都為了溫飽,竟然放下架子當壚賣酒,傳為千古美談。現在的琴台路經過政府整修,建築均呈現古風古貌,但這些建築內已沒賣酒的了,主要經營珠寶或古玩。 成都北門駟馬橋原名升 ...

成都印像(十六)南充市“風波莊”

大年初四,與家人在營山縣探訪完親戚,往南充走,去看望一位父親的故交,一行人到了南充,已是十二點過,所以准備先用完餐再過去,免得麻煩主人准備飯菜。 走到解放街見有一飯莊曰“風波莊”,便徑自撞了進去,喲,進去一看,裡面別有洞天,大堂門口一女子著紅色緞面對襟衫笑臉相迎:“請問你們幾位英雄女俠?”答“八位”,“店小二”吆喝道:“天下會堂主駕到”,在“天下會”廳落下座來,遂仔細打量起店堂,店堂均用竹子木材裝飾,粗獷質樸,桌子板凳是農村裡常用的那種,談不上做工,碗也是粗碗。堂內各廳或曰“東邪”廳,或曰“西毒”廳,或曰“峨眉派”廳,或曰“武當 ...

成都

每到節慶、假日,人們都像是鳥兒一樣做一次全國性的短暫遷徙,今年國慶我也隨著這撥人流,跑到了成都。大家都在描繪著那個地方的美麗、溫柔等特點,而我眼中的她—— 人 初到四川(沒有直接去成都,先奔樂山)好像所有的人都是開旅店的,有時迎面走過的路人,會突然間朝你問要不要住宿,剛開始都會嚇一跳,後來還是挺佩服的。最重要的還是要說那裡的司機,那叫一個有耐心,不像某些地方的公交司機那樣開飛車或者對下車慢的乘客大聲斥責,樂山的司機什麼都不說的讓你下車,哪怕你沒有在停站的時候下車,或者在馬路上有車搶道也會什麼都不說的讓其過去。值得一提的也有成都人 ...

成都印像之教堂

3月21日上午,到成都市中區的西華門街辦事,吃完午餐正准備返回原地點繼續辦事,忽然看見一座天主教堂自得清靜立在這喧鬧的街區,教堂被褐色的院牆所包圍,院牆每隔一段距離就凹進去一部分,凹進部分都有西方人物的造型裝飾,但院門是不太高大的純中式建築,倒顯的更加平易近人,便信步踏進了院門。 ­該教堂由主教堂(又稱平安橋總堂)與主教公署兩部分組成,占地面積約16566.3平方米,建於1904年,磚木結構。從院門徑直往裡走,看見一座有些陳舊的教堂,門口有一尊塑像被一塊紅布嚴嚴實實的包裹起來,因氣氛很肅穆也不敢去看,也不敢去問,故繼續跨步進入了教堂。教堂內有六七個人 ...

成都印像(十一)大慈寺

大慈寺始建於隋朝,唐武德元年(618年),三藏法師玄奘從長安到成都,曾在這裡受戒、學佛講經。玄奘在成都四五年間,常在大慈、空慧等寺講經,為蜀人所景仰。玄奘不以此為滿足,乃泛舟三峽,取道荊州至長安,實現他赴西天取經之壯舉。 大慈寺內原存有一尊大佛,據說為李冰所鑄。相傳成都原是一片汪洋,就因該寺大佛腳下處有一海眼有海水洶湧而出,所以治水成功後鑄大佛一尊鎮其海眼,永絕水患。此佛為全銅所鑄,高兩丈余,造像莊嚴。據說夜深人靜時,有時會聽見銅佛腳下海水的聲音。銅佛的背面刻有“永鎮蜀眼李冰制”七個比拳頭還大的字。字為秦篆體,因此,有人就從這尊佛像 ...

成都印像(十二)五丁橋與金牛道

成都北門屬金牛轄區的府南河上有一橋曰“五丁橋”,很多人不知其來由,我來聊一聊。 春秋戰國時代,秦國愈漸強大,秦惠王想吞滅蜀國,但蜀國地勢險要,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硬攻顯然不是辦法。有人獻妙計:命人做了五頭石牛,每天在石牛屁股後面擺上一堆金子,謊稱石牛是金牛,每天能拉一堆金子,並放言送給蜀王。貪婪的蜀王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派出蜀國五個力大無比的力士,叫五丁力士,命他們去鑿山開路,把金牛拉了回來,所以方有金牛道。回到成都,才發現他們不過是石牛,方知上當受騙。秦王說聽講金牛道已打通,十分高興,但十分畏懼五丁力士其力無窮,不敢貿然進 ...

成都印像(十三)送仙橋與古玩城

相傳在唐朝,有一年的元宵節前後,青羊宮舉辦一場盛大燈會,十分熱鬧。一天清晨,有位秀才漫步錦江南河橋時,奇怪地看見兩個人在橋墩石上一上一下地睡覺,上面那人的口水正好流到下面那人的嘴裡,不禁脫口說出:“此為‘呂’字也。”旁人仔細一瞧:“嘿,這不是八洞金仙呂洞賓嗎?他也來觀燈賞花不成?”眾人爭相觀看,睡覺人在晨陽輕霧之中漸漸飄渺起來,隨即無蹤無影了。一千多年過去了,但這個橋名和故事卻流傳了下來。 大概因有仙風道骨的遺韻,現在這裡已是中國西部最大的古玩市場與舊貨市場,這裡有刻有駿馬的漢磚,清代的瓷枕,民國的像牙麻將,鏤空雕花大床,陶人、 ...

成都印像(十四)都江堰與大禹治水

成都市以西48公裡,有都江堰市,原名灌縣,早在夏禹時代稱“導江”,傳說夏禹治水導江至此而得名,1988年,國務院同意撤銷灌縣建立都江堰市。 關於都江堰的建造通常的說法是:叢帝鱉靈開鑿,秦代李冰完善成型。但我看到夏禹與“導江”的傳說時,更印證了我的一個想法,這就是:都江堰與大禹的關系可能更深厚些。 大禹故裡風景名勝區位於北川縣禹裡羌族鄉境內,距綿陽市100公裡,是古代治水英雄、夏朝創始人大禹的出生地,自古稱為“神離故裡”。一九九二年,前國家主席楊尚昆為這裡題寫了“大禹故裡”的條幅。倘若大禹真出生在龍門山系的北川縣,他更加可能的是先治了家門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