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遊記列表



2009年6月2日上海辦理新加坡旅游簽證體驗

2009年6月2日上海辦理新加坡旅游簽證體驗 眼看偶的新加坡兩年多次往返簽證過期了,想想還得搞個簽,方便再出去閑逛。但對於那些動不動就懷疑中國人“偷渡”、“非法移民”的國家,想想還是省點事吧。老子是去旅游、是去給他們送錢的,整得像真的一樣,老子有錢,干嗎要受這種氣。 看看護照上用過的幾個簽證,心想還是續個新國旅簽吧,一來材料簡單,二是到境外後,再想逛逛馬、泰等周邊國家,咱中國人還是能辦理落地簽證嘀(偶就這樣逛了大馬、巴釐等地),而且在東南亞一帶,偶的感覺還會好很多吶。於是乎,在准備了材料後,6月2日上午10點半到達新加坡駐上海總領事館。還行, ...

新加坡民丹島五日自由行游記

攜程訂的五天自由行,但是可憐的我們只能從成都出發,成都的航班是下午去下午回,我覺得我們其實是三天行。 去之前參考了很多攜程的攻略,幫助很大。所以回來以後我決定也寫一個,留個記錄,希望給後人以幫助。 5月27日4點的航班,5個小時到新加坡。新加坡沒有什麼流感的氣氛,也沒人檢查。從機場出來,直接打車去酒店。開始還有點擔心語言問題,後來發現只要是個華人,都會說中文,我們在新加坡就直接中文溝通了。新加坡打車還是很便宜的,機場到酒店只有16新幣。我們後來出行基本都是打車了,因為比起走路+地鐵+走路+公交,打車還是省事省時,新加坡又小,不論打到哪基本都在 ...

新馬真正自由行

時間:2009-5-23至2009-5-29 游程:新加坡(2009-5-23至2009-5-26)、馬來西亞(2009-5-26至2009-5-28)、新加坡(2009-5-28至2009-5-29) 游程約束條件:1、新加坡可獲2年多次入境簽證;2、7天期新加坡至廣州往返機票最便宜;3、馬來西亞只給單次入境簽證。 本次旅行基本結論:1、馬來西亞比新加坡性價比高,甚至比香港高,非常值得多去;2、如馬來西亞可發如多次入境簽證入境簽證 下面就自助游的有關環節作一回顧。所有費用均以人民幣列示: 一、簽證: 1、 馬來西亞可發如多次入境簽證(80元/人) 2、 新加坡可獲2年多次入境簽證;(153元/人) 二、機票: 1、7天期新加坡至廣州往返機票(含稅2044元/人 ...

去新加坡拍照——第二站萊福士+贊美坊

知道為什麼上海的萊福士裡大多是新加坡企業和品牌嗎?因為叫這個名字的一個英國人是該國的開埠者,而他自然而然成了這個國家的像征之一, 而酒店能起名為萊福士當然也就是他們最著名的一家了, 不僅如此,這也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建築之一——建於1887年。 酒店是一坐純白色建築,寧靜的走廊上偶爾飄來一點露天餐廳的音樂聲; 一邊是一些服裝和珠寶品牌店,沒什麼人,這讓一幫已有微汗的我們沒敢進去。 白色的石柱,落地的玻璃窗,窗內是擺設精致的餐桌; 感覺有點像上海一些拍婚紗的外景地。 於是開始努力回想網上看到的婚紗照pose拗了幾個照型,可惜由於沒有補光板,照片都 ...

去新加坡拍照——第三站新加坡河岸

新加坡河是一個游人必到的地方,為什麼?很簡單——因為它有魚尾獅。 在附近的suntec city裡一個別具風味的大食代 (拍包包處,四周是書架般的牆紙,很有文化氣息), 一人來上兩塊印度飛餅和一大杯薏米水, 吹會兒空調歇個腳,再用kc的iphone加小新的免費上網密碼, 通過msn給大白兔同學打個電話聊個天,算是休息到家了~ 飲飽飯足,問要不要去財富之泉? 齊刷刷回答:要! 是呀,誰讓它是以財富的名義呢? foutain of wealth應該是亞洲最大的噴泉之一, 可惜兩次前去都只開了當中那個小噴泉, 好吧,圍著走走了勝於無。。。 從sunteck city開始,一路問人,一路又是電梯又是展覽著造型 ...

去新加坡拍照——第一站植物園

到新加坡的第四天,是和小美和關關會合的日子,一陣小興奮。待把她們從電梯裡等出來時,兩群人都發出了驚呼: 關關和小美:哇,你穿得好少! 七七:哇,你們穿這麼多! 關關和小美:多麼?你可是露肩露背肩裝哎~ 七七:不少的!可你們竟然穿了長袖。。。。。。 事實上,比她們多呆幾天的七七的選擇還是正確。 還好下了一陣小雨,把連日來累積的暑氣稍稍減去了一些, 但是也把我剛剛電卷的頭發弄直了。。。。。。 今天的任務是帶兩個第一次到這裡的小朋友常規游一下。 早上第一站選在新加坡植物園。 由於清早的一場大雨,這裡的空氣變得濕潤並彌漫著一種植物的味道,花朵 ...

去新加坡爬山

去bukit timah之前同學說,新加坡的山,你爬過就會知道, 是那種剛准備發力就到了終點的感覺。 可是由於小新兩年前就說要帶我去那邊看猴子, 於是不惜早上六點起床,在熱帶的國家去爬一次山。 一部巴士加15分鐘路程後來到入口, 往左邊看到一條泥濘小道,我不由大呼小叫:走這程走這程!這路有意思! 遂被小新擰送至游客中心,一看路程圖,原來剛才那條是環山的自行車道,才才! bukit在是馬來語裡山的意思,而timaht就是它的名字了。 這裡一共有紅黃藍綠四條路線,登山者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路線, 在爬山過程中每逢有叉口都會用顏色在石墩上標出你現在正經過哪一條。 紅色最短 ...

崇拜的場所上(《印像新加坡》之九)

“印度文化+甘榜格南伊斯蘭文化”,我是分兩次走完的,想來挺感謝照相機的電池沒電,如果一次完成,將是依照著規劃的線路,沒有任何新奇。既然分了兩次,總要多加一些東西吧。比如朋友推薦了中央錫克廟,但她語焉不詳地說就在小印度那邊,《非常新加坡》所說在花拉公園(farrer park)站附近。真是生活於斯的人只是憑印像說個大概,根本不注意准確性,因為他們隨處都可以找到地標,但對於外來者就麻煩了。朋友的丈夫先是看我的那些個小地圖,最後肯定地說,這兒上面沒有,是在“文慶”,文慶在哪兒?後悔沒打中文地名的地鐵路線圖,只好從小印度開始挨著念英文名字。其實不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