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遊記列表



鹽井,香格裡拉的延續(一)

鹽井,是香格裡拉的延續。從德欽到鹽井,一直想不起已經入了高寒西藏。 總是固執地認為,還在春天的香格裡拉游走。 不必陳述太多的理由,單是想一個問題就夠了: 藏區最有名的兩個天主教堂,一個在茨中,另一個就在鹽井。 不是世外桃園,不會被精明的教會選了做藏區天主教的傳播中心。早在一個半世紀前。 瀾滄江邊,川滇藏之交點,茶馬古道之要隘,兵家爭奪之寶地。 鹽井產鹽。 鹽井的鹽有兩種:紅鹽,白鹽。 鹽井的村子有兩個:上鹽井,下鹽井。 鹽井的民族有兩種:藏族,納西族。 鹽井的信仰有兩種:佛教,天主教。 鹽井的風有兩種:飛沙走石,楊柳杏花。 這每兩兩的 ...

補一段(鹽井,香的延續(一))

(一)行人(3)蔡某 從上鹽井回到下鹽井的住處,天正熱。被中飯撐了,我在辣辣的日頭下悠悠地晃著。 擦肩走過一個人,背著一個什麼帆布包裹,上面還架著一個什麼黑塑料袋包裹,拎著一個什麼蛇皮袋包裹,穿著一雙什麼破布鞋。第一感覺,他是干什麼的?第二感覺,他是當地人,才賣了一大堆農具或是農藥正在回家。 對他點點頭,笑:“回家去啊!” 他也點點頭,答:“我去拉薩。” 什麼?拉薩? 我沒聽錯吧? 沒錯,是拉薩。 “我一直走,要走到拉薩。然後,再走,去看余純順。” “我在廣東做裝潢,攢了點錢,就想去走走。” “沒有什麼。從廣西出發,才走兩個月,從雲南走 ...

夢走西藏--咫尺天涯--臨近昌都車翻了

夢走西藏--咫尺天涯--臨近昌都車翻了發往江達的車是由一輛廢舊的臥鋪車改裝而成的,擠滿了大包小包的藏民,我們買到的是最後兩個座,那兩個座位與其說是座位,倒不如說是散了架的搖椅。好心的司機叫我們坐到了最前排,雖沒有靠背,但通風,景觀也好。我被安排和一個喇嘛坐在一起。他戴著一頂很有特色的帽子。呈扇形的帽沿可以遮住陽光,這種帽子在甘孜也有看到過。 路還算好走,過了金沙江就正式進入了藏區。讓我意外的是,走入西藏反而不再感受到濃濃的藏味,取而代之的是較為漢化的建築,干枯,貧瘠的山梁.德格到江達沿途沒有什麼風景,與一江之隔的德格形成很大的反差.車上的藏民 ...

昌都回想

昌都回想 掐指一算,告別昌都這座藏東老城已有十年時間了。 十年前的昌都,用內地人的眼光衡量,的確是太小了,一橫一豎的“丁”字街道便是老城的全部了。 昌都城不大,卻魅力十足,頭頂是蔚藍淨爽的天空,腳底是黃褐色的土地,在這座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城市裡,你可以盡情享受世界上最純淨的空氣,感受最燦爛的陽光,那光澤會帶著一份特有的恢宏與深邃緩緩鍥入你的心底。 如同整個藏原所彌漫的古老氣息一樣,記憶中的昌都宛如一幅中世紀的風景畫:瀾滄江邊刻滿古藏文的經塔和瑪尼堆前繚繞的松煙,人們照例參拜祈福,街道狹窄、陰涼,間或有老式的牛車在藏民的吆喝聲中隆 ...

經歷川藏(二)

(四)不知道 人的一生 需要經歷多少漂泊 不知道 是不是 漂泊都可以是旅行 或許 是真的吧 幸福需要等待 緣分需要忍耐 駛出波密不久,就堵車了。我們到的時候前頭已經排起了一溜車隊,因為有中國佛教萬裡行的車隊和幾輛軍車,正有一輛搶修車在積極努力地搶修。師傅說我們的運氣還是不錯,遇上這些軍車,不然路斷了誰都不會管,堵就堵上個十天半個月了。偉和陸、梁都跑到路被衝塌的地方看熱鬧去了,我和靜在車裡躲避外頭的冷風冷雨,順便和十七歲攀談,他說他有一個姐姐在拉薩讀書,他父親要趕著這幾天送她回拉薩去,不然完全可以陪我們等到路通了一路去雲南。十七歲問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