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遊記列表



江城游記

 江 城 游 記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站在長江大橋上左顧右盼,蛇山、龜山遙相呼應,漢陽的晴川、鸚鵡洲,武昌的黃鶴樓、白雲閣,江上浩渺煙波,未免淡淡感傷。晚間再次通過長江大橋,與白日裡又有另一番味道。雨水沙沙的打在車窗上,江橋燈火通明,船只緩緩駛過,隱約中笛聲嗚咽。 “百尺茂林。千竿修竹,紅分日剎綠繞雲房”,蒙蒙細雨中尋訪歸元禪寺。寺內榆柳婆娑,桂柏蔥翠自不必說,真正內涵之美沿在殿堂之內。不必詳述藏經閣那浩如煙 ...

真實的古老-游大余灣民俗村

真 實 的 古 老 一條沙土簡易公路,把我們引向這個古老的村莊。村口,油漆已剝脫的“大余灣民俗村”鐵皮架子門仍然顯眼, 亦是此華中古邑的唯一標識。 村中一排排石砌飛檐的民居,就是顯出了自是不同的身份。這兒距武漢市區40公裡,是屬黃陂區管轄的研子崗鎮。村民告訴我,老屋石牆謂’雨絲線石牆‘,是過去非常考究的建築。大余灣年庚幾何 ?一說是明洪武年間。 我走進大余灣61號余傳凇家中,他東廂房一架與屋同寬的紅木雕花床頗有說服力。據老人說,此床是與屋同時做的。屋成床好,再未挪動過。此床如屋,四周全是雕刻。細細看去,床楣鏤空的花草之中的人物竟是明朝官 ...

雨中游江城

今天6月27號,還是一個下雨天。因為畢業了,同學之間都互相交換照片作為留念,所以一大早起床後就是去相館照一張生活相片。在鏡前草草梳理了一下頭發就出門了。反正都邋遢了五年,又何必在乎這一刻呢?我不由望著灰蒙蒙的雨天笑了起來。胭脂路上的一家攝影店很小,上門詢問價格,竟然要15元一幅,還說現在很少有人照這個。於是將信將疑往前走,記得新近路口處開了一家攝影店,不妨到那裡瞧瞧吧。新店面,一派現代氣息。推開玻璃門,一位攝影師正拿著相機弓身給幾位小姐拍生活照。屋子裡有些凌亂,攝影支架鏡框堆放在牆邊,牆上是一幅大的灰白色玫瑰叢,我喜歡這樣的場景,於是 ...

路邊的風景----武漢洋樓一瞥

由十三樓的窗外望出去常常從十三樓的辦公室望出去,沿著南京路延伸的方向,視線一直落到武漢港。長江只露得出窄窄的一帶褐黃,繞過這片水,對岸就是武昌。喜歡登高,喜歡望遠,喜歡在靜而遠的高處,任思緒飛揚。街上早已和小時候是大相徑庭了,看風景的眼睛,就多了一種穿透時空的力量。一心只以為外面的世界是最好的,其實就在我們的上班路上,都有那麼多值得顧盼流連的地方。且看那些穩穩屹立在歷史的長河裡的建築,散發著的厚重而優雅的質感與美感,細節部位有著令人嘆服的獨具匠心。那一幢幢老房子裡面,該包含了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一段段經年歲月沉澱的歷史,本是不 ...

四月的東湖

如果不是因為她,也許,我一輩子都不會去東湖,也就無緣見到磨山的青翠、秀麗。長長人行道邊上高大的法國梧桐,微風送來的水的嘆息,還有垂柳,還有白雲,還有-----她。 給我永遠的愛人,吊我曾經輕舞飛揚的無悔青春。 有月。有雪。有遍地的落葉。 整個CITY都睡了。白白的雪花,輕輕地飄落,落在梧桐樹上,落在我們肩上。撐一把雨傘,擁抱著,你我漫步在東湖邊。是夢/不是夢? 我發誓,用我低低的嗓音:我從來從來只浪漫過一回,在湖水的輕聲細語裡,我將我的熱情埋葬。 ...

重新審視的武漢

作為碼頭的漢口,就不能不說長江,不能不說外灘了。漢口的外灘,不同於上海的,它是那種沒有人為因素的,沒有精美的護欄,沒有雙人椅,但是和上海一樣可以有浪漫。江灘是荒蕪的,還有岸邊的岩石,單獨或是情侶的依偎,有浩浩長江,有遠處的長江大橋,加上江漢關的古老鐘聲,漢口可以是最包容最浪漫的地方。(第一部分完) ...

重新審視的武漢(一)

不論在武漢人還是在外地人眼中,武漢都是一個髒亂,充滿罵人的話,市民化的城市.但在最近的一兩年裡,尤其是這幾個月裡,武漢的變化是很容易眼見的。重新審視的武漢是個充滿現代氣息又有無限生機的現代大都市。 (一)重新審視下的漢口 恐怕外地人對漢口的印像來自於當時的國民政府,來自於漢正街,對到過漢口的人來說,那時的漢口是混亂。 重新審視的漢口呢,是充滿溫情如三四年代的老上海的城市,是隨意如老漢口的市民一樣的城市,是充滿浪漫的城市。 漢口的溫情是別樣的。漫步在漢口的老城區的街道上,探尋租界時期的建築歐式的建築總是給人一種懷舊的溫情。大智門火車站是個歷 ...

武漢一日游

一九九七年三月至六月間,因故去武漢出差,也算公費旅游吧。今天又到了武漢,不由想重溫一下美好往事。 臭干子 據稱,在華中理工大學的BBS上曾有一老哥兒向眾人求救,曰:“吾喜食臭干子,然女友生厭,將之奈何?”剎那間,無數臭干子愛好者紛紛獻計,並有饕餮之徒呈獨家烹調技法供其參考,大有將那老哥的女友拉下水的勁頭。果然,數周後,該老哥二次上網,曰:“大事諧矣!” 我第一次見到大名鼎鼎的臭干子甚是尷尬。當時我正在地質大學附近的書店玩耍,忽感內急,於是就根據北京的經驗,利用面部最高聳的器官進行搜索。隱隱察覺前方不遠有方便之所,拔腿便走。然而,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