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遊記列表



閩南隨筆:“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

閩南隨筆:“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驚聞建於南宋嘉慶年間的泉州順濟橋再次坍塌了(這座長500米,寬46.5米的橋梁,因繼浮橋之後,在晉江水域上構築的第二座橋,所以泉州人俗稱為:新橋。今年的7月23日就有四個橋墩發生斷裂,經媒體報道後,政府部門竟然無動於衷(可能是沒有哪位“首長”的指示吧)。8月10日晚屹立在晉江兩岸近千年的古橋終於“壽終正寢”了。)這座曾經是泉州國道324線上的重要橋梁,也是泉州市當時南下的一座大橋,繼有著千年歷史的浮橋的垮塌後,又一座千年古橋這樣地離我們而去。不知拿著國家俸祿的文物保護部門作何感想?雖然近年來泉州市的江面上,海岸上 ...

閩南隨筆:摩教兮明教兮-草庵

草庵初見枝頭萬綠濃,忽驚火傘欲燒空。 花前花後年俱熟,莫道時人不愛紅。 這是宋朝詩人王十朋的《刺桐賦》,描述的是現在的泉州市花-刺桐花。古城泉州曾因遍植這種來自南洋的刺桐樹,被稱為“刺桐城”。   以“漲潮聲中萬國船”聞名於世的刺桐港(即現在的泉州後渚港),被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譽為東方第一大港。這裡曾經是東西文化交流的前沿,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發達、通暢的海洋交通,對外傳播了泱泱大國的黃土文化,同時也帶來了不同的藍色文化。隨著各種宗教的登陸、傳播,泉州成了有名的“世界宗教博物館”,本土的儒教、道教和民俗信奉與異域的佛 ...

wait在泉州

放假前,想太長的假期了。怕會呆在宿舍發霉了。可是上了學,才發現,假期都哪去了啊?是wait過的嗎?怎麼沒有記憶啊。 7天,怎麼就那麼一晃啊?懷疑是不是小時候童話中貪玩的小精靈偷走了我的 假期啊。恩,有可能:) 想想,好不容易的假期,不能就這麼放過去了。得出去看看。一看日子 咦?三號了。想想遠的也去不了了。就拉起同學撿近的泉州去玩玩,也好對 這個假期有個交代;) 兩個人定好了。就去一天。所以早晨得早點起。恩:)想著第二天的出游 就睡了Zzzzzzzzzz.......... 咦?天亮了.該出去玩了.剛想起,六點了嗎?哦,悲哀的是她們告訴我快到九 點了.....wuwuwuwu~~~~~~~~~~怎麼辦呢?呵 ...

wait在泉州(2)

吃飯去。到哪吃呢?出了寺門,我和兔子就開始了動物們都會的不太高明的本能行動——覓食。看著一家家店,實在是沒什麼食欲。想起芳鄰的飯@#$%^& 咦?眼前一亮,畢勝客.兩人相對一笑,下意識的摸了一下自己的錢包,吐了吐舌頭, 再看了對方一眼,又詭秘的一笑,就牽著手走了進去.覺得我們是自己撞在樹上的傻 兔子,誰讓自己心甘情願呢?癟了錢包,飽了肚子.好!下一站,清源山. 剛在畢勝客已經把清源山的路線摸清了.上了公交,我們就奔著清源山去了.爬山 可是我和兔子的強項,況且還有剛剛殉難在我們倆肚子裡的披薩給我們物質和精神 動力呢."安息吧可愛的披薩及為了披薩而殉難的MONEY!"我們上山了. ...

閩南隨筆:菜市場、文廟及其他

一座城市不能沒有新,因為新是這個城市的現在和未來。同樣一座城市更不能沒來舊,舊是這個城市的過去和歷史,是一種不能割舍的經脈,是一種揮之不去的凝固的記憶。 -題記 提起泉州,知道的不多。大多的印像是座古老的小城。說起廈門,地球人都知道。就連晉江、石獅都是耳熟能詳。其實泉州曾經就叫晉江地區,廈門、晉江、石獅、金門都是她的轄區,是閩南沿海的中心。她的閩南方言傳播最廣,在台灣、新加坡和南洋一帶極為普及,被譽為:語言的活化石。 泉州的歷史是從晉末五胡內亂,中原大批士大夫為逃避戰亂,衣冠南渡開始的。先人來到泉州這蠻荒之地,帶來中原的先進的 ...

福建五一超值自由行---泉州篇

途中篇經過漫長的旅行,熄燈入夜的列車駛入福建省境內,從窗外望去,蜿蜒的盤山公路被偶爾駛過的汽車照亮,山腳下民居的星點燈光緩緩地挪過,想必是在武夷山脈穿梭,冷峻的山脈伴我入眠......第二天一早,張開惺忪的雙眼,隨意地向窗外望去,驀的清醒過來,列車幾十米之下,奔騰的龍江水與鐵路平行著曲折前行,一同平行的還有高聳的綿延山脈,由於河床的落差,江水時不時地形成一屏屏小瀑布,雖然是封閉的列車,但耳邊仿佛想起了嘩嘩的流水聲。列車穿梭於山間的景致在北行的列車早已見過,而與大河相伴的卻是頭回見到,難怪同行的旅人興奮得拿出相機拍個不停,我沒有那個功夫 ...

閩南隨筆:悲欣交集的晚晴室

“悲欣交集”這四個字,是弘一法師圓寂前的遺墨。刻在了清源山彌陀岩,大師舍利塔邊的山壁上。法師圓寂後焚化處的承天寺(泉州佛教三大叢林之一),文革時難逃一劫,變成棉塑廠的所在,如今又修葺一新;大師圓寂前長駐的晚晴室,是以前溫陵書院(後稱溫陵養老院)的一角,書院現在已蕩然無存,湮沒在第三醫院的診所大樓底下,還好晚晴室偏處一隅,沒有被拆,成為儲藏藥品之類的倉庫。在泉州方言裡,“三院”是一句含有罵人意思的話,因為這是所精神病院。把精神病院建在溫陵書院的廢墟裡,是很有想像力的,因為讀書人多少有點神經質,特別是深諳歷史的學者,何況這是所著名 ...

春日記事(下)

李贄李贄是個人,也勉強算是名人, 雖然鞋城三大名豬都不敢確認後面的那個字是不是念“ZHI” 李贄是泉州人,但估計現在很多泉州人都已經記不住這個名字了 我是從崇武跳過惠安直接來到泉州的, 在來的時候知道泉州有比較晚回廈門的車, 我可以繼續在陽光下混混日子,裝裝大驢 至於泉州,除了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外,我實在一無所知。 這兩年來,一直幫朋友們在做去這裡去那裡的功課, 無論自己有沒有走過。 但總是有意識地不給自己要去的地方做細致一點的探查, 然後在一次次迷失中期待驚喜, 朋友說:你已經達到落葉飛花皆為利器的無招勝有招境界了, 我臉紅,但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