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遊記列表



洛陽——歷史的平淡

現在是晚上十點,躺在旅社的床上。剛剛從外面步行10公裡賞完夜景回來,結論是:並不落後的洛陽也很少有大都市的感覺。雖然是九朝古都,但好像洛陽這個城市仍然過著平淡井然的生活。一切都很親切,要不是路邊的“胡辣湯、水席”的牌子,就像漫步在家中一樣,連輕拂的晚風都那麼自然。 不過並不是誰都感到親切,比如我福建的舍友吧,對北方的小吃就實在不敢恭維,尤其是面食。這也難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嘛,不過還真希望有機會到他們那兒去過一下海鮮癮。 洛陽的旅游開發的不錯。開場的綠地很漂亮,尤其是龍門石窟的。不過在伊河對面欣賞這藝術也很不錯,雖然沒有想像中的壯 ...

中原自助游方案(洛陽篇)

江州靜謙按:嵩汴洛(嵩山、開封、洛陽)地區為我國著名的古文化旅游區域,也是河南省主打的旅游招牌。這裡風景怡人、文物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對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游客來說,絕對不可錯過。但根據作者觀察,到過這裡的游客,大多是跟團旅行。跟團旅行,未免會走馬觀花。而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則是參觀文物古跡的大忌。為了使古文化愛好者更深入的了解中原文化。筆者遂撰此小文,希望對各位自助游者有所幫助。 到這一區域旅游,無非是從洛陽、開封、鄭州開始行程。西部、東部游客可乘坐隴海鐵路列車到洛陽、開封開始行程。南部、北部游客可乘坐京廣鐵路列車到鄭州開始行 ...

夢中洛陽

風吹著臉,倚在洛河畔,凝望這座飽經滄桑的城市。洛河依舊,洛陽確已是物是人非,你很難相信這座高樓如林的城市卻是東方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最喜西安和洛陽,因為他們代表了一個時代——中國輝煌的時代。 現在北京和上海似乎也很輝煌,可惜不過在國內。 中國的幾大古都個性很不相同,西安的雄渾,北京的霸氣,南京的細膩,杭州的嫵媚,而洛陽卻似乎是一種中庸之美,雄渾之於龍門,霸氣之於運河,細膩之於洛神,嫵媚之於牡丹。 可惜,古典之美由於高樓的存在而暗淡了許多,也許,economy這個詞不是只對外國人而言。 廬舍那大佛望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微笑著,我不知道,是否笑中包 ...

洛陽印像——遭遇結婚

五一期間胖貓腿癢的老毛病又犯了,於是呼朋喚友准備西去費鞋誰知應者寥寥讓人好不失望,雖然如此胖貓還是橫下心穿了雙厚底鞋子外出了。行程的第一站是洛陽。車到洛陽時是凌晨4點半天依舊很黑,整個車站上冷冷輕輕除了站前廣場上幾輛鬼影兒一樣晃來晃去的出租車外幾乎見不到活動的物體。好不容易等到天亮睡眼朦朧中和同伴一起殺奔據說是這裡最繁華的小吃街:老集,准備在白色的炊煙中檢閱那一路三、四裡的各種美食把所有經典的小吃洗劫一翻(讓自己的體重再增加一些),誰知司機將車停在了街邊指著一條破舊肮髒的土巷說:“那裡就是。” 半信半疑的下了車仔細打量著面前的一 ...

洛陽三記

(1)夢逝那是一個年少時常有的夢,銳利的長劍帶著寒光,松柏掀起無邊的浪濤,掌拳影動,錯步騰雲,衣袂飄舞,飛心,移形,任江湖一派俠情,忠膽如歌…… 那夢曾經生長在孤單的夜裡,曾經演繹成伙伴們街頭的戲耍,曾經是一部經典的影片,但一直沒離開那奢盼已久的武林勝地——少林。 原來是少室山山腳下林木茂密處的寺院,故名。 濃濃的大霧騰起在山間,前路茫茫,只有前面汽車的尾燈閃著紅點,旁邊即是沒有護欄的山崖。幸好這段路並不長。 少林寺遠沒有想像中那般大,從下面看上去是狹長一條,倒是康熙題寫的寺名很是有氣魄,作為禪宗勝地中華第一名剎,此寺之名聲緣於與政治 ...

洛陽游記

心中懷著對千年帝都的幾分仰慕,在暖暖春風中,我來到了洛陽。洛陽給人的第一感覺還不錯,沿紗廠路南走,飛雕彩繪的樓宇,干淨而綠意的街道,看起來很美麗,有序。汽車至中州路,迎面邇來的幾派高樓又給古都增加了幾分現代氣息,路北是一派中國古代建築,與路南的西方建築相映成輝,路面破舊了一點,但綠草茵茵,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統一的相當和諧,頓時頗覺不虛此行。 王城公園和天津的一個公園很像,牡丹比我想像的少了一點,不過到底是國色天香,此言不虛。人多了一點,還有很多小辮子的非洲人,白人。牡丹仙子雍容端莊,很聖潔的形像。 中午在牡丹城賓館休息,服務生很 ...

花開

開了,絢爛繽紛。 有些艷麗奪目,有些嬌羞含情,有些紫紅濃郁,有些淺施淡粉。 此時是由不得不想起那首牡丹之歌,不由不得不記起那常見的錦緞上的刺繡,原來,所以,一切了然。 這是洛陽城裡第二十屆牡丹花游園會,這王城公園的大部分園區都成了牡丹花的海洋,柳綠桃紅的春色裡滿園飄起花的濃香,也許一枝牡丹花並不見什麼香氣,但這麼多的時候,已經很濃郁了。 今年春暖,花開及早。我們來時花會尚未正式開始,但花朵卻已是當地游人所說之最好了。而且游人尚少,少卻人頭比花枝還多的煩惱。 甫一入園,滿目皆是盆栽的小花,有人已經耐不住問,哪個是牡丹,但牡丹花朵之大 ...

洛陽記

洛陽記開始接觸“佛教與中國文學”的時候,剛剛從洛陽游玩歸來。頓然對中國的佛教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河洛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它幾乎承載了佛教進入中國乃至駐扎進整個中華民族的全過程。站在洛水之濱,我叩問開東都洛陽滯重的大門…… “白馬寺”是天下第一名剎,它在中國佛教史上的特殊地位被公認為佛教的“祖庭”和“釋源”。那寺前的白馬翻山越嶺、長途跋涉,馱來了佛國的高僧,更是馱來了維系中原文化精粹的文明。至此中化的文明變得凝重而深沉;至此洛陽走進了瀟瀟血雨和旖立風華的盛唐。 在依水中分的龍門,我找到了盛唐的器宇軒昂。首當其衝的是有著一流氣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