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遊記列表



貓行天下騎車大話西游---第二天到石家莊

早5點起來,在107國道口見有賣老豆腐的,想嘗嘗,端上來才知是豆腐腦,只好又吃了3根油條,是真正的3根,不是咱們吃的兩根擰一起的。到定州肚子巨痛,肯定是昨晚喝冰飲太多,上1號花了0。5元,比北京火車站還貴,可笑的是看WC的老頭收了錢並沒找錢,竟問我要不要買包煙做紀念,我沒好氣的說我不會抽煙。 到承安鋪發現滿街都有烤包子,正奇怪新疆的吃食在這裡怎麼會有,突見N個回民才知其中道理。 不幸的事發生在新樂市,後胎被路上的玻璃扎漏了,而且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兩邊都是一望無際的苞米地,正是中午12點,冒著烈日推了40分鐘終於看到一修車的(比看到爹媽都親),5分鐘就OK ...

正定古建之旅紀游

正定古建之旅紀游江州靜謙按: 記得我上大學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讀到了一本有關現代建築學大師梁思成的書。正是這本書和後來我在舊書攤上購得的《巧構奇築》(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成為引導我了解古建築的“啟蒙”讀物。 從此以後,我對中國古建築也產生了一絲興趣。雖然我不是學建築的,對於一些建築術語或是營造法式也談不上精通。但,無論怎樣,以後每當我再次尋訪名勝古跡的時候,我便會以景仰、崇敬的心態來審視這些先人留給我們的凝固之美。而再也不會對那些看似雷同的古建築感到枯燥乏味,更不會發出一些諸如“就是房子,沒什麼好看的。”之類不負責任而又倍顯無知 ...

豫北冀中南訪古八日游線路安排(石家莊篇)

江州靜謙按:在河南省北部、河北省中南部,星羅棋布的分布著許多在我國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名勝古跡。但由於宣傳不夠和開發不力,使得這一地區未能像晉中北(包括大同、恆山、五台山、太原、平遙),陝東豫中西(包括西安、華山、洛陽、嵩山、開封)等,形成一個完整的古文化旅游區域。筆者出於宣揚古文化,讓更多的傳統文化愛好者認知這塊土地的目的。親自設計、調研、考察出一條“豫北冀中南訪古八日游”線路。並附以詳細的行程安排,希望能給傳統文化愛好者及旅游愛好者一些幫助。 在這條線路中筆者挑選了河南安陽,河北邯鄲、石家莊這三座城市。主要因為這三座城市之間 ...

石家莊的於家石頭村

其實網上只是石家莊的一些老景點,其實,石家莊還有一些新的不為人知的好去處。2002年旅游主題——中國民間藝術游,那你一定得看看石家莊井陘民居,現在已經作為旅游點的有於家石頭村。這裡還有於家祠堂,當地人自稱是明朝忠臣於謙的後裔。全村90%以上的人姓於。這個村子基本上全是用石頭建成的,有山西和河北民居的特色。據說當初就是搞攝影的人發現的。這個村子2000年被評為中國民俗村,2001年3月列為河北省保單位。 因為已經接待游人,有家庭旅館可以住,住石頭房子,睡火炕。而且價格非常便宜。 周邊景點:307國道經過井陘縣城,沿307國道向西行,可以到達娘子關,因為這是過去 ...

11月的北方--石家莊、太原、北京(一)

12號,隨著北上的火車隆隆聲,我又一次跨過了黃河,這已經是兩個月裡的第二次了。窗外濃濃的綠色漸漸的變淡,慢慢的變黃,我知道,離目的地已經越來越近了,不知道這個新的城市又會給我什麼樣的新感受呢?從南寧到太原沒有直達的火車,所以13號我就在石家莊下了車。由於急急忙忙的就找地方轉車,對石家莊的市區沒有什麼太大的了解,但作為河北的首府,石家莊的城市建設還是不錯,寬敞的道路,比起鄭州好多了,但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我對石家莊唯一好的評價呢?來到汽車站,希望能找一輛好點的汽車,從高速路到太原,但看來看去,居然最好的省際快巴就是依維柯,My Good。坐在那輛 ...

銅雀台懷古

銅雀台懷古銅雀台是曹魏故跡名聞中外。幼時聽曹操的故事,讀《三國演義》, 背誦“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曾產生一個懸念:曹 操為什麼築銅雀台?築在哪裡?什麼樣子? 初夏,借工作之便,訪古鄴,等“銅雀”,償了夙願。我們乘車從邯 鄲出發,沿 107國道向南,到講武城向東拐,順漳河北大堤,行約5公裡, 便到一個叫三台的村子。這村的西頭,有座十幾米高的方形黃土台,有八 九千平方米大小。其西側,斷崖陡壁,直立於野,據說這就是“銅雀台” 遺址。 從“鄴城遺址”進門東拐,進入一個小院子。滿院翠綠,嫩筍層出,五彩月季飽綻笑臉,歡迎賓客的 ...

北方最大的瀑布群

10月28日,天氣晴朗的出乎意料,於是,在我竭力倡導下我們全家出乎意料地決定去今年剛剛報道的“北方最大瀑布群”一游。路線早已背熟,但無奈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汽車駛出不久就被一個小小農村集市擋住,三小時不得動彈。看著鄉民們螞蟻搬家般絡繹游動,秋天收獲的一堆堆紅薯堆滿在一個個門前,灰黃的臉,灰紅的紅薯,灰青色的莊稼,灰藍色的天,像我在大同石窟看到的一幅同樣色澤同樣淳淳的壁畫:稼穡,收割,狩獵,天上還有飛天。極簡單,極有韻味,讓人心靜。 可惜,今日污染太嚴重,飛天們看不見了。不知他們是不是也出了國。後一路見了很多的棗樹,老鄉家的平屋 ...

“西柏坡”感懷

北風凜冽的寒冬,晴空日照,仍使人感到一陣暖意。我們駕車從石家莊出發,急馳在平坦的華北原野上,約一個多時辰即來到了平山縣。站在太行山東麓、滹沱河北岸的這塊土地上,遠眺四方,心曠神怡,給人一種坦然、粗獷之感。邁著穩健的步伐,上坡來到了“西柏坡紀念館”,眼前便是那高大的領袖群體塑像,展望這著這塊人民共和國誕生前夕的黨中央所在地,心中自然感慨萬千。歷史告訴我們,1948年初,當我軍轉入全面進攻階段時,毛澤東、周恩來等即於5月間率中央直屬機關從西北戰場東渡黃河轉戰至此。由此,西柏坡,這一原本不起眼的小地方便穎然而出,載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史冊,成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