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遊記列表



紐約地鐵讓小資走開

紐約地鐵讓小資走開 陳儒斌 紐約地鐵是拚搏一族早晚通勤的謀生工具,並不是小資一族的休閑樂園。已經播放了好幾季度的小資電視片《性感都市》(Sex and City),裡面似乎沒有一個乘坐地鐵的場景,只有《學徒》這樣的奮鬥型電視片,才見到主人公擠地鐵的鏡頭。 每天清晨,數百萬人從不同的地方湧進都市,謀求他們的一日三餐;每天傍晚,數百萬人拖著疲憊的身軀,乘坐地鐵回到家裡。上班下班,地鐵門口人潮滾滾。有時候我在深夜回家,發現十二點之後的地鐵裡幾乎坐滿了下夜班的市民。清晨出門的時候,地鐵裡面飄蕩著的是清新的香水味,還有濃香的咖啡味道。到了下午下班到午夜的 ...

美國加拿大16日參團游(19)(紐約)

6月11日 周六 多雲,有雨 早餐後,今天我們笫一個觀光項目是自由女神之旅。先要在渡輪碼頭排很長的隊,等著乘坐開往利伯蒂島的渡船。 自由女神是美國的像征,當我們終於上了渡船,漸漸漸漸向她駛近時,心情不由得分外激動,這一時刻,是盼望了多年才終於盼來的呀!為了拍好她,我不停變換著角度,船上拍,岸上拍。由於地陪留的時間有限,我都沒敢登上台階,更別說去乘坐電梯了,也就沒能和自由女神作零距離接觸。 島上的紀念品商店,總算被我找到了。我連忙為我的家人,挑選了有自由女神圖案的旅行杯(12美元)和雙肩小背包(10美元)。為我自己買了有自由女神圖案的T恤 ...

美國--紐約--田納西州大煙山國家公園行

8月份才來美國讀研,一個百無聊賴的周末就和幾個同學自駕車去了田納西的大煙山國家公園(great smo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 世界自然遺產, 幾點建議: 1, 風景. 總體上說, 大煙山雖然為美國東部最大最漂亮的國家公園, 風景還不錯, 但美的一般, 沒有明顯的特色(不像國內的大牌風景區有自己的突出特色比如九寨的水,黃山的山). 因為美國東部缺乏險峻的高山. 最精華的景點是Cades Cove, 開車沿單行道轉一圈大約要4-5個小時, 以草原,森林和雲霧著稱, 這個地方必去, 還有很多印第安人保留地. 其次是大煙山的最高峰Dome, 一般般. 再是Newground gap, 可以眺望連綿群山, 很一般, 國內隨處可見的景色. 大煙山能進入世界自然 ...

美國--紐約--俄亥俄州TOLEDO感恩節之旅

在美國的第一個感恩節去了伊利湖邊的小城TOLEDO, 感覺美國的城市中心建設的遠不如中國的城市, 美國是窮人住城市, 富人住郊區. 這個城市沒啥好玩的, 但university of toledo卻很漂亮, 市中心幾棟漂亮的古典建築也很惹眼, 伊利湖極髒 (university of toledo) (university of toledo) (天文台) (博物館) (伊利湖) ...

曼哈頓中城的晚上

曼哈頓中城的晚上陳儒斌 星期一下班之後,去紐約中城圖書館借書,發現圖書館後面的拜倫公園草坪上人山人海,一看便知這裡有特別節目。 拜倫公園因為紀念著名詩人拜倫而得名,靠近紐約中心圖書館的一側,供奉著詩人拜倫的雕像。公園位於曼哈頓第五大道和42街的交界,四面八方都是高樓大廈,中間綠樹成蔭、芳草青青,面積比一個足球場大不了多少,但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刻意的營造,使它成了一個文化和休閑的綠洲,許多文化活動就在這裡舉辦。平時公園僅僅開放草坪周邊和樹陰下的場地,但提供免費使用的桌子椅子,也提供無線上網信號,於是成了附近上班一族的午餐廣場,及很多游 ...

格林尼治村的狗

格林尼治村的狗 沙地黑米 下了點雨,布魯克林區的街道上,沒有幾個行人。表面上看,這裡很自由,想去哪就去哪,不會有便衣盯梢你,以借火為名湊近看你的臉,但是你得有車,沒有車哪兒也去不了,或者沒有車,有美金也可以。你沒有車,也沒有美金。這裡不收人民幣,也沒誰談論人民幣。這裡離長島大學很近,人人都受過良好教育,不會把精力放在無用的學問上。我探頭看了看窗外,濕淋淋的街道上依舊沒有行人。於是決定睡覺。 能在紐約睡個好覺,這是福氣,且不說時差巨大,乾坤顛倒,光是咖啡就攪得你不得安然入夢。我睡著了,很香,還做了夢,夢見的是地球另一側的事。我所有的 ...

布魯克林橋通向哪裡?

布魯克林橋通向哪裡 沙地黑米 曼哈頓島是英國人當年用一把獵槍,從印地安人手中換取的。據說後來印地安人每次隔著哈德遜河遙望該島,就會發出“曼哈頓,曼哈頓”的感嘆,這句話在印地安語裡是“上當了,上當了”的意思。這是兩百多年前的故事。 如今在曼哈頓島和布魯克林區之間,有一座跨越東河的懸索大橋,叫布魯克林橋。布魯克林橋建成於1883年,外觀富麗典雅,高塔和鐵索都是畫家們競向描繪的對像,美國近代詩人哈特·克雷恩還專門為它寫過一首長詩,詩名就叫《橋》。這座橋與帝國大廈和昔日的世貿中心雙子塔樓一道,一直是紐約的標志性建築,而工程師羅伯林一家兩代三口 ...

曼哈頓的鄧麗君

曼哈頓的鄧麗君 沙地黑米 曼哈頓總是陰沉沉的,黑人多,天色也暗,因為高樓林立,許多街道終年見不到陽光。在其中一條街道的陰影中,緊鄰摩爾多瓦共和國駐紐約領事館,有一家很不起眼的中餐館,裡面擺了八個方桌,每桌可容三到四個客人用餐。因為地處鬧市,通常都坐得滿滿的,但只有一個侍應生。 那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說話帶福建口音,動作異常利索,招呼客人,上茶,點菜,端菜,結帳,找零,換桌墊等等,全是他一人在做。就說換桌墊吧,一桌客人剛走,他馬上端走碗碟,將桌墊連同上面的殘渣、紙巾一卷,用小腹壓住,把嶄新的桌墊鋪上去,同時擺上干淨的碗筷。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