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遊記列表



獨自行走於美國東海岸-----紐約,華盛頓,波士頓---紐約篇

我來美國已經兩個月,這個星期五會回上海,想來時間過的真是很快,彈指間,愉快與不愉快都已成為回憶,可以追憶。 不久前,會羨慕別人,去過美國, 能去“美國” 聽著多麼令人激動,著實會覺得能去將是多麼另人羨慕的事情。 然後,我很順利的辦出商務簽證,老板難得大方下的支付了飛機票,並且號稱給了我一個BIG CHANCE去美國培訓和學習, 我順利的登上了去紐約的飛機,然後,到了美國,游歷了一些城市,並不虛此行的開闊了眼界,很好很妙! 紐約.紐約 聽過這個名字無數次,全球夢想中的城市,這個大蘋果,這個不夜城,在來之前,我是從來不知道, 紐約其實包括了好多地方,真正 ...

在紐約體驗家庭客棧

查了好多訂房網,感覺紐約的住宿真是貴。我們在攜程網上訂的溫哥華三星酒店也不到70美金,但紐約那怕一星級酒店,沒獨立衛生間的二星加上稅費都要百元以上。好的點位置更是二百以上,實在有些不舍,也不符合窮游精神(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所以最後決定找個家庭旅館或客棧,也許會有新的體驗。記得有年去馬來西亞的沙巴,我們就特別體驗了一下青年旅館。頭一天晚上住的是五星級的香格裡拉,第二天晚上就住到了幾十馬幣的青年旅館,房間床墊直接放地下,沒有桌椅,只有個上下鋪的單人床放行李,衛生間和浴室都在走廊盡頭共用,反差實在太大了,不過也覺得很新鮮的,各個國家 ...

又見哥倫布(2009美加游記之六)

克裡斯托弗。哥倫布先生,時隔一年,在你地中海邊的老家熱那亞以後,我又在曼哈頓鬧市紐約中央公園對面的哥倫布環島見到了你。你屹立在環島中心的紀念碑上,左手按在腰間,兩眼凝視遠方,衣衫似被海風拂動。雕像腳下的台座圓柱上嵌著三個船頭,代表著你首航美洲大陸的聖瑪利亞號等三只三桅木帆船。你的周圍遍布著時代華納中心、CNN大廈、特朗普大廈等由高大華麗的玻璃幕牆構成的水泥森林,這不免使得這座1905年落成的紀念碑略顯纖小而單薄。美國人對哥倫布的紀念和崇敬當然遠在這一座石碑之上。美國官方規定,每年10月12日為哥倫布日(Columbus Day),以紀念哥倫布在北美登陸。哥倫布 ...

跳蚤市場的歷史記憶(2009美加游記之五)

第一次接觸跳蚤市場是在南非的約翰內斯堡,臨上飛機前去一個商業中心吃飯,看到當地居民利用周末在此地開跳蚤市場,甩賣家中的舊物。流連再三,竟然發現為數可觀的、可圈可點的心儀寶貝。這次到紐約,當然不會放過有名的切爾西古董和跳蚤市場。周六早起,頂著蒙蒙細雨,我們從25街的最東頭向西頭行走,一路打探,一直走過了麥迪遜廣場公園和高高扁扁的熨鬥大廈,就看到街北邊一片空地上搭起的眾多的簡易貨攤,這只不過是跳蚤市場的一個小分支。真正的大本營,是駐扎在街南邊一個大地下停車場。走進去仔細觀察,才發現裡面人頭攢動,商品琳琅滿目。大到各式各樣明清時代的紅木 ...

在曼哈頓掃樓掃街(2009美加游記之四)

如果把南北長、東西窄的曼哈頓島比做一條海灘的話,那麼,無論是朝陽升起,還是明月西沉,五光十色、浩浩蕩蕩的人流、車流、物質流、信息流如同奔湧不歇的海潮,每天不停頓地衝擊著刷洗著這個城市的每一座樓宇、每一條街巷。現代工業文明的色彩與律動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奢華、優雅、精致、細膩、狂躁、粗鄙、時尚、流行、古典、先鋒,各種符號和元素撲面而來。想認識一下紐約嗎,那就跳進這海潮,像一滴水珠,在一眼望不到頭的海灘上蕩來蕩去。在出國前,根據各種資料和旅友攻略,筆者曾經大致擬訂了一個准備在紐約掃樓的大名單,可以粗略的分為四大類:1)重要人文歷史景 ...

sleepyhollow小鎮的高貴新英格蘭傳統(2009美加游之三)

sleepy hollow ,中文的意思可以譯做“睡谷”,它位於紐約市北部的布朗克斯區,依偎著波光粼粼的哈得遜河,隱沒在如詩如畫的大片楓林之中。小鎮上的居民基本上是非富即貴的美國白人白領階層,其中不乏所謂企業界的精英人士,華爾街的金融證券行業的許多炒手,往往年輕時住在曼哈頓靠近公司的地方拼殺,結婚後就喜歡搬到這個距曼哈頓downtown大約半個小時車程、風景優美的小鎮。在一位熟悉當地風情的朋友陪伴下,我們對小鎮探訪的第一站是位於河邊的老火車站。碧水如玉、藍天如洗、楓葉如火,穿過大片修剪得平整柔軟的綠草地,密林中一座同樣漆著深綠色外牆的精致而老式的小車站靜臥 ...

日益宏亮的中國聲音(2009美加游記之二)

我們這次美加之行是從加拿大溫哥華開始,最後由美國紐約結束的。10月6日由北京飛溫哥華,在機場國際到達大廳裡,就注意到沿途隨處可以看到由英文、法文、中文三種文字書寫的標示“溫哥華歡迎你”。要知道,加拿大雖然堅持多元文化,畢竟有100多個種族,而英法兩種文字歷來是官方文字,中文能名列第三當屬難能可貴。在多倫多隨當地旅行社參加了兩次外出旅游,一次是去安大略省北部小城蘇珊。瑪麗的楓葉之旅,一次是渥太華、蒙特利爾、魁北克東部三城之旅。這兩次旅途中,大巴上的導游小姐每次講解,都是依照國語、英文、廣東話的順序,從未改變。當然,參團的旅客也以華人為多 ...

日益宏亮的中國聲音(2009美加游記之二)

我們這次美加之行是從加拿大溫哥華開始,最後由美國紐約結束的。10月6日由北京飛溫哥華,在機場國際到達大廳裡,就注意到沿途隨處可以看到由英文、法文、中文三種文字書寫的標示“溫哥華歡迎你”。要知道,加拿大雖然堅持多元文化,畢竟有100多個種族,而英法兩種文字歷來是官方文字,中文能名列第三當屬難能可貴。在多倫多隨當地旅行社參加了兩次外出旅游,一次是去安大略省北部小城蘇珊。瑪麗的楓葉之旅,一次是渥太華、蒙特利爾、魁北克東部三城之旅。這兩次旅途中,大巴上的導游小姐每次講解,都是依照國語、英文、廣東話的順序,從未改變。當然,參團的旅客也以華人為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