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遊記列表



九鍋箐品茗賞花歸來

三月桃花香,正是適合外出踏青的時日。聽聞九鍋箐風景不錯於是拖家帶口奔往尋青之路。(PS:傳聞九鍋箐盛產茶葉喔,不知道能不能遇到漂亮的采茶MM不呀) 從重慶四公裡出發,這個是在萬盛的路上,路不錯吧? 看到沒,九鍋箐的大門,夠有氣勢。。。。。 先去了茶園。來張茶園近景。拍照角度不錯吧 采茶MM沒見到,遇到了采茶大娘,大娘告訴我們今天姑娘們休息了,打擊了俺弱小的心靈== 采茶大娘的勞動成果,茶胚很不錯都是最尖上的新葉。 ...

春日重慶五日游

久不動筆,感覺有些字竟然陌生了,多是簽字,平時倒是開始少有寫字機會了。 出游重慶,實是春節前過於忙碌,自己給自己放個小假吧。且與老公兩人長年各忙各的,真少有機會與時間一起出游,回頭想想,蜜月過後,一起單獨外出超三天的還真沒有。且寶寶日漸大了,以後再外出就得帶著那小小的可人兒一起走了,同樣起點也不同,要求安全更多,安逸更多些了。 權且與老公不隨團,不盲從,做完了功課,背上行囊,我們出發。 第一天: 行程:8:55的飛機,到重慶11:30左右,轉機場大巴到上清寺,在機楊大巴下車點對面吃的中餐(吉友知魚觀)。飯後前往三峽博物館,離機場大巴下車點很 ...

【景點攻略】轉朋友重慶的23座古鎮交通指南

1:龔灘古鎮 歷史:1700多年 地點: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區縣龔灘古鎮 特點:保持最完整的最有特色的吊腳樓, 交通:重慶菜園壩汽車站和朝天門長途汽車站每隔2個小時就有開往酉陽的客車,車程約10個小時,票價130元左右,酉陽到龔灘汽車很多,車程約2個小時,票價20左右!這個路線是最省時間的。 住宿:一般10元一晚上,臨江的客棧是20的 特產:綠豆粉,苦蕎麥酒,土家特色菜!烏魚 個人總結:這是我見過的重慶最美麗的,保持的最完整古鎮,那裡人比較淳樸,古鎮的吊腳樓很有特色,空氣很好,游人特少,但是明年要被淹沒了!在我去過的幾個古鎮中這個古鎮給我印像是最好的! ...

踏青重慶很有特色的旅游之處---九鍋箐自駕游歸來(二)

上回說到看了采茶基地然後去景點,接著奉獻精彩PP 廢話不多,上圖先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仿佛不甚涼風的嬌羞 一路上姹紫嫣紅,一朵朵開滿你的眼睛,絢爛的花朵和遠處高大的松樹形成強烈的對比。 爬滿青苔的石牌坊: 乘坐電瓶車---其實應該是內燃機車,我還特意問了下司機,原來是這裡坡度比較大,普通的電瓶車動力不夠。 觀光車在林區穿梭,耳畔呼呼的風聲更襯托山林的幽靜。 車到山前必有路,小路要靠腳踏車 :) 路上到處都是掉落的松果,撿兩個放包裡帶回去,用水泡泡它就回收攏,干了又回張開,很有意思。 穿出松林來到山邊,一個眺望台出現在山頂。 憑風而立,遠眺山下一 ...

【重慶老城】⑸實拍拆遷前的十八梯

實拍拆遷前的十八梯重慶老城的十八梯就要拆了。市政府已經公告,今年春節後開始拆遷,十八梯將被改造為民俗文化街。於是,趕在春節後拆遷前去了趟十八梯,找回印像中的老城十八梯,算是留個紀念。那天,我從南紀門順著厚慈街就走到十八梯路口,左去是下回水溝街,右去是守備街,重慶市的中藥材市場就在那一帶。直走就是十八梯了。老重慶城分為上半城和下半城,在渝中區校場口,解放碑的鬧市區旁,有一條從上半城(山頂)通到下半城(山腳)的老路,叫十八梯。十八梯的來歷,大概是在明朝的時候,這裡本來有口水井,附近的居民都吃這口井裡的水,這口水井距離居民的住處正好 ...

【重慶老城】⑹實拍老城十八梯攤鋪

實拍老城十八梯攤鋪說十八梯是重慶的天橋,上期說了過去的十八梯是重慶攤點攤販聚集地,因此,十八梯的名字在重慶人眼裡是很神秘很神奇的地方,無人不曉。本期說十八梯是重慶的天橋,還因為十八梯是個生意興隆的地方,只要是可以做生意,在這兒准能找到。如今十八梯上面的較場口、解放碑已經在濃重的現代氣息氛圍中,然而,走進十八梯仿佛走進上個世紀。這兒是要拆遷了的十八梯,依然看不出拆遷的樣兒。居住在這兒的人們在春節的日子裡,依然是那樣地不緊不慢地慶賀著節日,悠閑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一位大嫂告訴我,不用我們操心,政府會管的。春節前春節後的十八梯,青石 ...

重慶,返璞歸真的樂土

日子過得真快,一年就要翻過去了,工作、家庭、生活。。。每天總是為瑣碎、繁雜忙碌著,累,似乎成了一種常態。不知何時已有白發悄然爬上發梢,青春歲月已漸行漸遠了。還有七天的年假,可是上哪好呢?“熟悉的地方似乎沒有風景了”,在一個地方久了,我們往往會這樣感嘆,即便是再美、再好的地方。風景,之所以為風景,大概就是能給人視覺的新鮮和心情的愉悅吧。電視頻道裡是輪番上映的碟戰片,一個“名字”突然躍上心頭,“重慶”這個假期的選擇。 重慶,一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文化名城,四面環山,兩江之水在此彙聚,重慶不僅以“山城”著稱,“江城”揚名,還以潑墨般的“ ...

【重慶老城】⑷曬曬老城街巷生活

曬曬老城街巷生活 站在山城巷就可以看見老城典型的街巷生活蝸居地——南紀門厚慈街了。南紀門也是屬於重慶的“九開八閉”之一門,然而,南紀門名還在,門即城門早已沒有了,卻有南紀門城門茶樓。南紀門有條街叫厚慈街。厚慈街,原名浩池街, 與重慶方言“好吃狗”的”好吃”諧音,於是,也被人打渾叫做“好吃街”,時間久了,大家也覺得不雅,又改名為“厚慈街”。辛亥革命元老、書法家於佑任曾住厚慈街的一小巷大院內,可惜早已遭拆了。如今的厚慈街,仿佛是一個偌大的集市貿易地,從早到晚沒有一刻安靜,賣小吃的小販竭力吆喝,趕路的行人匆忙遠行,呈現的是另外一種氣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