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遊記列表



山寨和路

雖說公路早已在眼前延伸,但在他們的眼中路終究只是為匆匆過客而開。 在他們的心中,一切的事物都一如往昔。他們仍固執的監守於祖先所留下來的生活方式,櫛比如鱗的吊角樓,聚族而居,炊煙裊裊,雞犬相聞,簡單而淳樸。在清山翠柏的掩映中,他們沉默於世上雜亂而紛繁的忙碌。然而他們又是喧鬧的,在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之中哼唱著歡樂與幸福。這是我們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所難以想像和感覺的一種安逸和坦然。 這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姿態,與世無爭嗎?不,在他們的思維中,自己本身的生活就是世界,而獨具特色的小木樓則是他們可以用生命詮釋出的整個宇宙。如果你妄想去改變他們 ...

烏江邊看古樸花燈歌舞

驅車幾百裡直追烏江邊,追逐鬧花燈的人,去看鬧花燈的城。 曬著秋天的太陽,坐在露天場上,眼面前和身周圍是一群一群塗脂抹粉、著紅著綠的男男女女。鑼鼓敲得震天響,花扇巾帕舞得似花飛像撲蝶。邊說邊唱邊跳,一問一答一逗,花燈在固有的形式中很快就扇起了笑聲,扇起的笑聲全場漫起,那一刻,唱的、跳的、看的人都快活起來。 那天,思南全城人的興奮點都鎖定在花燈。爬上坎走下坎,到處可以看到穿著綠褲子紅上衣,或紅上衣綠褲子,甚或一身紅一身綠的人,耀眼的紅,晃眼的綠,跳花燈的人奪人眼目、神氣十足地走在街上,間或晃一下頭,搖一下扇,甩一下帕,引得人不住地回 ...

獨行中南三省3---貴州梵淨山

鳳凰-銅仁-江口-梵淨山-江口-銅仁-凱裡-朗德上寨-雷山-榕江-豐登-宰蕩-豐登-黎平-肇興-洛香-從江 D5 2005-9-15 7:00出發,20m’溜達到南華門大橋。再走100米在T字路口找車,鳳凰-銅仁每天上午8:00固定車,下午一班機動大概15:00左右。 8:00-9:40到銅仁15元,去梵淨山要去中心汽車站。打車3元5m’就到了,這裡的出租也是3元/人,4元/2人,5元/3人以上,看攻略說凱裡是這樣的。沒有直達梵淨山的旅游車,先到江口再轉車。銅仁-江口15 m’一班,14元,窗口分售不同方向的車票,不過後來聽說進站在窗口買票是加10%的,熟悉的話就在大門外攔車會便宜些,10:40-11:20到江口。江口-梵淨山12:00-12:50,7.5元 ...

夏游黔東南(2)——石阡

石阡,以溫泉而名。 從江口坐班車,用不了多少時間,就到石阡了。叫了輛三輪車,就直接把我們拉到了溫泉度假酒店。把行李放下,就到城裡轉悠。 從酒店出來,看見三三兩兩的人群正提著水桶、拎著衣服往石阡溫泉的方向走。那裡有一個池子是免費開放的,小鎮的人能天天免費泡溫泉,真幸福啊!不知他們的皮膚是不是都細細滑滑的呢? 小城鎮的生活安靜而休閑,小河從城中穿過,河水清冽見底。小孩都放暑假了,正在河裡游得不亦樂乎,看著都讓人羨慕不已。在所謂大都市的生活裡,這樣的畫面只能成為回憶了:且不說污濁的河水容不下暢泳的衝動,且不說沒完沒了的培優補習蠶食了火 ...

夏游黔東南(1)——梵淨山

相對而言,上梵淨山還是比較方便的,坐火車到玉屏,就有直達梵淨山的班車;也可以先到銅仁,轉江口,再到梵淨山。 梵淨山山門外有住宿的地方,可以在這裡休整一下,卸下多余的行李,再輕裝上路。不過梵淨山山腳就絕無住宿的地方了,有資料說梵淨山山腳可以住宿,指的其實是山門之外。不過我們就沒有那麼好彩了,上山的時候並不知道這點,結果可想而知,就是每人背了十幾斤的行李上山:與其說是登山,不如說是拉練!而且,從梵淨山山門到山腳,還有很長的一段,因為導游圖並未標明距離,結果又一次犯傻,在公路上徒步行進了近兩個小時,也不過只走了一小半!幸好遇到一個好心 ...

湘黔游記貴州篇

4月25日 15點36分北京西發車T87次列車4月26日 15點14分到玉屏(245元),出站後沿著橫向小街道,一直向左走,大概200米後,下一個坡後,就能看到汽車站售票廳5點,乘的士16點30分左右到銅仁(25元);下車後直接在售票大廳買到江口的票,17點出發,18點20分到江口(13元);19點從江口發車(7元),20點到梵淨山,夜宿梵淨山腳(20元)臥龍莊賓館 4月27日爬梵淨山,上山用時近4個小時,夜宿梵淨山頂鎮國寺招待所(10元) 4月28日早晨6點30分下山,10點30分至山腳,走路欣賞10公裡山景,中午13點從梵淨山門乘車,14點半到江口(7元),直接買票去銅仁,15點半到銅仁(13元),打車去去鳳凰的汽車站,16 ...

**自駕游神州(十六)貴州初步**

我們都是第一次到貴州。接觸的第一個城市是銅仁,在這裡住了一宿,開車到較繁華的地方轉了一圈,覺得這個城市很干淨。一位看車的老大姐告訴說銅仁四邊都是河流。 打算東、南、西、北地在貴州裡面轉一圈。 直接南下,百來公裡到玉品侗族自治縣。網上知道這個縣生產竹簫,全國有名。進入縣城,果見好幾處經營簫笛的商鋪。路邊一鋪子的老板娘,年約三、四十歲,眉目間透著一股靈氣,客氣而又大方,拿出一大堆竹簫讓我們挑選。 告訴我們,這個地方生產竹簫史有緣而起的。從前有一高人路過此地病倒,全仗當地百姓用劑治療,得以痊愈。為報恩,遂將制簫絕藝傳了下來,至今已有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