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遊記列表



走進神女不讓曝光的神秘莫測的7女塘原創

。9月27日,巫峽潮30多位筆友相約神女溪, 踏著一道道山歌,走古棧道,游杉木壤,拍神女峰,神女溪漂流,觀 “巫山雲”雨後雲霧組成的天然奇觀,好不愜意。CCTV7攝制組也將這珍貴的鏡頭記錄在案。 走進神女溪,怎一個“綠”字了得,青青的山,綠綠的水,幽幽的峽,神秘莫測的7女塘,和我一起的導游聽了很多的有關7女塘的神奇傳說故事,一個勁地叫好嚇人,怕神女降落災難。我一點也不害怕,一個勁地叫絕,是我見到的最為神奇的一段峽谷,CCTV “歡樂英雄” 攝制組,也沒能將這美好的鏡頭拍進去,而落個船翻入水,攝像機掉入水中而被神女怔住了。說來也怪,很多人拍的膠卷這一段就是 ...

大昌古鎮和小三峽

大昌古鎮和小三峽抵達大昌古鎮已是晚上十點多了,不巧遇上停電。手電筒微弱的光亮撕破黑暗,讓人勉強辨明腳下的田埂小道。我們被荒廢的土地、廢棄的民宅所包圍,雖說人多勢眾不會感到恐懼和害怕,傷感和凄涼卻悄悄爬上心頭。 第二天一大早,在乘船前的個把小時,浮光掠影般匆匆逛了逛小鎮。溫家大院算是小鎮最有名氣的景點。它的主人曾經作過四川巡撫,當年可謂風光無限,門庭若市。溫家府宅整整占據了半條街,所以溫大人又被稱作“溫半街”。隨著家道的敗落,溫家大院拆的拆,賣的賣,傳到現在這一代,就剩下幾間堂屋裝點門面了。只有精致的雕花窗欞和靈動的翹角飛檐還能勾 ...

西行漫記11--三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穿行於三峽之間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巫山雲雨漸散,能感到舒婷曾聽見過的“高一聲低一聲的呼喚。”最愛在半江瑟瑟半江清的時候在船頭看那山色一點點隱退暗淡,終於不見亮光了。那是一種平緩的愉悅,慢慢就填滿心頭,好像一杯暖暖的綠茶,不驕不躁地澆灌下來。 看江水流淌間,就會有各種平時耳熟能詳都懶得讀的句子接連蹦出來。是自己太苯了。無有老天垂青,只借那些神來之筆感嘆這神女的風采啦。李杜文章建安骨,本以為杜甫的嚴謹大氣最合適長江,終於還是承認沒有李白那份不拘一格的狂放灑脫長江是不會原諒過路客的。 大寧河畔,古棧道 ...

西行漫記12--古城

豐都鬼城的廟裡沒有如來,只送子觀音香火旺盛。閻王小鬼自然也有的,周圍是二十四孝圖。用當地人說法,不孝之人是首先要打入十八層地獄的。鎮裡的年青人都出去了,兩年後舊城淹沒,新城已在江對岸依稀可辯。大家都忙著安新家,廟裡只剩些老人聚集一起拜神聊天,這也是她們最後的寄托。都擔憂著在那高樓林立的地方是否還有這樣的去處,但願。臨走那慈眉善目的老婆婆硬給了張觀音像護身符,是開光的。用她的話說就是我面善,應得屁佑。也希望觀音大士真能屁佑這一方鄉土吧。城裡醫院學校一應俱全,據說當地高考成功率還是數一數二的呢。用紅糖就饃當早餐,參觀小地方的小集市 ...

西行漫記13--水壩

朝辭白帝,穿越江陵,三峽過去了。江水平靜下來。心也一樣平靜下來。兩岸人流車馬漸漸繁華起來。夜市開始有燈光,宜昌將近,也到了過葛洲壩的時間了。正是華燈初上,船在大壩這頭排起了隊。並不欣賞這種攔腰斬斷的霸道做法,總以為近年九江的水災與此有莫大聯系。登上船頭,還是被這輝宏的氣勢所震撼。就兩道鐵門豎在面前,遮住了天,遮住了數天來習慣的廣袤,冰冷的把世界隔開。在感覺壓抑到不能呼吸時,絞鏈聲響,門開了。一片開闊,瞬目的閃光燈與來往車流的燈光好似流星雨般散下,兩岸映在水中的倒影使得整個城市一同亮起來。帶著重見天日的歡喜。 就想起在都江堰。天空 ...

走瞿唐

走瞿塘從重慶出發,車行6個多小時便到達了三峽庫區最大的城市—萬州。我們隨即趕到碼頭換乘開往奉節的客輪。早晨6點左右,我們抵達了無數詩人墨客吟誦過的詩城—奉節。從碼頭穿依鬥門入城,沿途盡是瓦礫廢磚,幾無下腳之處。無論是萬州、奉節,還是後來我們要去的巫山、大昌古鎮、青石鎮、巴東,庫區簡直就是個大廢墟,拍戰爭洗劫或遭受地震場面的影視作品,連布景的麻煩都可以省去。新的城區或就地後靠,或整體搬遷,新和舊的對比極為鮮明,也極為殘酷,仿佛一只才剛完成蛻變的蝴蝶,翅膀還軟弱地耷拉著,飛不了,只好守著曾經緊緊包裹自己的老皮。至於它會變成一只普通平淡 ...

旅途不寂寞(三峽——朋友篇)

其實兩人已經有過一次長期的旅行了,年初的東北之旅很成功,而且很有共同語言,在很多地方大家都有共識,所以我再次計劃和她一起出游。游覽的是我向往已久的長江三峽。隨著三峽大壩的建設,三峽庫區蓄水日期的日益臨近,雖然三峽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容忽視,它將徹底的改善巴山蜀水的經濟現狀,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會使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大大增強,而它的發電功能也將滿足江漢平原及華東、川陝等地區的供電要求。到那時長江三峽肯定還會存在,但175M水位線以下真正意義的三峽將不復存在,古棧道沒有了,大昌古鎮沒有了,九龍奔江沒有了,夔門不知道是否還能天下雄? ...

難忘瞬間之:小三峽旁的燒烤人家

難忘瞬間之:小三峽.大寧河岸的燒烤人家長江與小三峽的交彙口,江水一半是黃色,一半是綠色。黃色是長江的顏色,而綠色則來自於大寧河,小三峽就由大寧河水在高山的曲折蜿蜒間自然形成。 我們在兩水交接處改乘小型電動船,水越來越綠,山越來越高,兩側的懸崖峭壁讓我們感慨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其間時而映入視線的古棧道石孔則仿佛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我們的祖先為了交流和與外界往來,究竟是付出了怎樣的艱難困苦?今天我們乘著汽車、火車、飛機、輪船來到這裡,目的僅僅是為了觀賞壯美的風光,而先輩們卻要在不可能的地方修路架橋。今夕何夕,此生何年? 一堆堆的碎玉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