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州遊記列表



川北紀行-5

D6唐克-花湖-浪木寺-唐克-紅原,包車早晨6點太陽還沒有出來,本想出去看看日出,怎奈大霧彌漫。本來准備放棄花湖,或者放棄浪木寺。昨晚與一對從甘南一路過來的中年夫妻閑談,問起浪木寺的景色,說是和這裡不一樣,一派瑞士風光,心想瑞士風光是怎樣的呢?思前想後還是去吧,此後證明這是一個偉大的決定!沿原路返回若爾蓋與花湖的路口,不成想又被警察同志攔住:30公裡處修路鋪瀝青。好在司機昨天聽說交上20塊給牧民可以從草場穿過,心裡有底,跟警察好說歹說:我們從遙遠的山東花了這麼多機票錢來四川,就放我們過去吧。終於放行。其他貨車都沒有放行。果然遇到修路部分,我們 ...

川北紀行-6

D7紅原-米亞羅-理縣-青城山,包車看來今年的雨水少了,紅原的月亮灣只剩下了月亮中間的水,大片的河道都干涸了,只能依稀看到那彎巨大的彎月。月亮灣的草原上依然是低頭吃草的牛馬,遠處的帳篷冒的炊煙。尋了一家靠近路邊豎著賣酸奶的帳篷過去,一個孩子飛快的把他媽媽叫來。原來從帳篷中間冒著炊煙的是燒的牛糞的火爐,火爐上一直熱著奶茶。迎門的櫃子中央供奉著一張早年間毛澤東、周恩來和達賴、班禪的合影,可見藏傳佛教在普通藏民中的地位是完全深入生活的了。此後,草原景像逐漸改變,映入視野的更多是灌木和林木了,直到公路再次進入曲曲彎彎的山區。下山的路基本是沿著 ...

五一四川七天游記完整篇

五一四川游記 4-30 這天上午就開始沒心情工作了,下午3點開始出發去機場趕6點10分的航班,在比較幸運的只晚點了1個小時後,我們的飛機終於飛向川府之國成都。 下飛機後直奔著名的譚魚頭,狂吃了一頓魚頭火鍋。魚頭是先用豆瓣醬炒過一下再放進火鍋的,更香更入味。都說廣東人什麼都敢吃,我看成都人也差不多,在這頓火鍋上,我就吃到了一種脆脆的白白的一節一節的東西,開始還以為是什麼骨頭,一問才知道是牛的氣管,天,心裡毛毛的。聽說他們吃火鍋的材料有上千種,什麼都敢往鍋裡扔。不過好像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辣,除了稍微麻一點外,勁辣程度還不如廣州的川江人家和淘然居 ...

多彩的阿壩

阿壩很美,尤其是秋天。秋天的阿壩,美的耀眼、美的燦爛!五彩斑斕是她的基調,無論是米亞羅的紅葉溫泉,鋪天蓋地,漫山遍野,看完她的容顏,北京的香山紅葉和日本北海道的溫泉就可以不必去了;還是九寨黃龍的飛瀑清流,五彩花池,所謂“黃山回來不看山,九寨回來不看水”;更有紅原、若爾蓋大草原,“九曲黃河第一灣”的花湖濕地,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總之,趕在下雪之前的秋天去阿壩旅游,絕對不虛此行。你可以從成都出發,經汶川看大熊貓,過米亞羅觀紅葉泡溫泉,去紅原、若爾蓋拍攝草原的遼闊、濕地的靜謐、花湖的色彩,吃沒有污染的美味的黃河鯉魚、烤全羊,看民族歌 ...

九寨溝自助旅行指南

九寨溝,因溝內有九個寨子而得名。位於四川西北部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岷山山脈南段尕爾納峰北麓,是長江水系嘉陵江源頭一條支溝,海拔2000-4300米。九寨溝一年四季均可旅游,過去人們都已為九寨溝的冬季不能旅游,但是隨著成都-九寨溝旅游公路的開通,才發現九寨溝冬季之美是養在深閨人未識。自98年首推九寨溝冬之旅以來,一年比一年火爆,特別是春節期間,若不提前訂房,根本就不能保證旅游團隊的住房。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巍峨的岷山山脈深處,距成都400多公裡,總面積6萬多公頃,三條主溝形成“Y”形分布,總長度達60余公裡。原 ...

五一四川游記之草原靈塔和經藩

背著狂風開了二十分鐘的路程,草原上一片雨後的清淨。我們雀躍著想看有沒有彩虹,可惜雲層依然很厚。當車開過一片靈塔,雨已經完全停了,我們強烈要求停車去看看。好大的一片靈塔群,被許多個經藩輪和兩道轉經桶圍繞著,幾只犛牛在安靜的吃草。 關於靈塔、轉經桶和經藩輪的典故我是知道的,說藏族人虔誠地信奉著藏傳佛教,希望時刻都能朗讀教義,但是他們的生活條件艱苦,他們必須辛苦的勞作才能維持生計,於是他們就造就了“風轉經、水轉經和手轉經”,希望通過風吹動著經藩、水和手轉動著經桶,來代替他們的誦讀。所以,我們所看到的經藩輪,就是很多印有經文的藩布,用繩 ...

五一四川游之桃坪羌寨、米亞羅風景區

由於5月的九寨溝還沒進入春季,而且處於枯水時期,所以我們這次沒有進溝,而是取道紅原。2號早上我們睡了個懶覺,11點左右從成都出發,中午在都江堰市吃飯。由於是旅游餐,所以對於飯菜沒有什麼可以描述的,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吃飯的時候正好趕上飯店裡面一個字畫拍賣現場,我們一邊吃飯一邊看主持人在賣力的推薦,可是我們一頓下來也沒拍出一件。其中有一件國畫,竟然起拍價只有100元,國畫用的宣紙、油墨加上裝裱可能都不止100元。 吃完飯後我們繼續起程,趕往汶川縣。汶川是去紅原和去九寨的分叉路口,我們經汶川過理縣,而去九寨的話,就經汶川往茂線方向了。 一進汶川縣,我 ...

五一四川游記之紅原、黃河九曲第一彎

5-3 早餐過後,我們又繼續向高原進發。一路上,我們要翻過多少座山,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是有一條隧道,就是鷓鴣山隧道,就值得一提。我們進山走的是老國道,在我們的國道旁,四川省政府正在修一條聽說是屬於高速性質的新公路。這條新公路見河架橋,見山打洞,而且是單向雙車道的。就是如果開隧道,就要開兩個。但是老國道上要穿過的鷓鴣山隧道,聽說有十幾公裡長,海拔3000多米。原來的人翻鷓鴣山,要盤山而上,翻過埡口(山頂分水嶺),然後再盤山而下,一共需要4小時左右。而且鷓鴣山的埡口海拔高達4000多米,常年積雪,天氣變幻無常,行路非常危險。如果遇到突然的風雪,在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