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完成天路之旅的游記,網上查閱資料時無意中看到了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這首詩,我不禁為之震撼和動容!那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又是怎樣的一個多情才子?他的身世又是如此的撲朔迷離,大起大落,令人痛惜不已……倉央嘉措,原名洛桑仁欽倉央嘉措,原籍西藏南部門隅地區。父名扎西丹增,出身於寧瑪派咒師世家;其母為贊普後裔,名次旺拉姆。倉央嘉措生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作為六世達賴喇嘛,他14歲時剃度入布達拉宮為黃教領袖,十年後為西藏政教鬥爭殃及,被清廷廢黜,解送北上,道經青海今納木措湖時中夜循去,不知所終。 門達旺是門隅地區的首府。在門巴人的傳說中,太陽名叫“達登旺波”,意謂七匹馬拉的車,達旺就是達登旺波的簡稱。七匹馬的太陽車轔轔過處,還生長著門巴人起源的愛情故事,倉央嘉措就是在這樣的故事環境中長大的。他的父親是藏族,母親則是門巴族人,在這藏族和門巴族聚居地,兩個民族的文化相異而又交融,這是倉央嘉措的幸運,也是倉央嘉措的不幸。因為生在紅教區,他向往著愛情;而黃教則是唯一一個限制結婚和情欲的藏傳佛教,這就揭開了他悲劇命運的序幕。 這位少年達賴雖然在課業上突飛猛進,在其他方面卻顯得與以往的達賴不同。即使在布達拉宮中,他仍堅持過著西藏平民的生活。不講求規矩也不使喚僕役。這時期正如同一般的浪漫少年,他開始陷入各樣甜蜜苦澀的感情。他同時也在詩詞方面展現天才。他的情詩,毫不嬌揉虛飾,及至今仍為藏人珍視。然而角色和天性的衝突,終於在20歲那年不可遏止地爆發了。他從來就身不由己,他的命運全由別人來安排。他甚至不如一個農奴還有逃亡的自由,甚至不如一個小僧也有還俗的自由。他是藏傳佛教第一人,他擁有的是最多的不自由。他沒有辦法選擇,但是他決定背叛,即使這種背叛極為危險,並且,終於成為了悲劇。倉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所寫的詩歌馳名中外,或用整齊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動活潑的自由詩,開創了新的詩風,在藏族詩歌上的貢獻是巨大的。“自慚多情污梵行,入山又恐誤傾城。世間哪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300多年前,年輕多情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從心底輕輕吟出了這充滿矛盾的詩句。他的歡樂與痛苦,無不與他的取舍緊緊相連。但無論偏向哪邊,他的生命都注定無法完滿,即使是貴為西藏地區神王的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仍要為他的矛盾與取舍付出代價。六世達賴的死因,成了一個永遠的迷。 傳說一,倉央嘉措在押解進京途中,病逝於青海湖; 傳說二,倉央嘉措在路上被政敵拉藏汗秘密殺害; 傳說三,倉央嘉措被清帝囚禁於五台山,抑郁而終; 傳說四,好心的解差將倉央嘉措私自釋放,他最後成為青海湖邊的一個普通牧人,詩酒風流過完余生。據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證實,倉央嘉措在內蒙阿拉善地區弘法利生,最後圓寂於此。騰格裡沙漠中的承慶寺(六世達賴的圓寂地)、昭化寺(法體停放地)和賀蘭山廣宗寺(真身舍利存入處)就見證了六世達賴這一段生命歷程。 回頭再看他流暢輕盈的情詩,感受蘊涵其中的愛的喜悅,以及對世俗不畏懼、不張揚的態度,方悟原來情詩中也有禪,無拘外界是多麼紛繁嘈雜,有愛的心內始終平靜如砥,正所謂“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此乃大乘境界,非常人可會……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
那一刻
我升起風馬
不為乞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日
壘起瑪尼堆
不為修德
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這一世轉山
不為輪回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天
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
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
我轉過所有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
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萬大山
不為修來世
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卻了所有,
拋卻了信仰,舍棄了輪回,
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假如真有來世 我願生生世世為人
只做芸芸眾生中的一個
哪怕一生貧困清苦 浪跡天涯
只要能愛恨歌哭 只要能心遂所願
(本篇圖片均為引用資料)

(倉央嘉措)

(活佛)

(佛塔)

(佛子)

(轉經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