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峨嵋山自助攻略游記

作者: twolines

導讀樂山、峨嵋山攻略游記 2007年6月17日早上7:40,我們在成都新南門旅游公交車站坐上了開往樂山的大巴,開始了樂山、峨嵋山之旅。車票是頭一天買好的,這是今天的第一班車,我們的打算是早些到達樂山,避開那些旅游團,事後證明該決策無比英明。旅游大巴走的是高速,車況很好,應該是豪華型,意外的在車上遇到了前幾天同去九寨溝的一對年輕夫婦,他們聽說我去過樂 ...

樂山、峨嵋山攻略游記

2007年6月17日早上7:40,我們在成都新南門旅游公交車站坐上了開往樂山的大巴,開始了樂山、峨嵋山之旅。車票是頭一天買好的,這是今天的第一班車,我們的打算是早些到達樂山,避開那些旅游團,事後證明該決策無比英明。旅游大巴走的是高速,車況很好,應該是豪華型,意外的在車上遇到了前幾天同去九寨溝的一對年輕夫婦,他們聽說我去過樂山,想要一起走,不過他們拿了很多行李,說是准備從峨嵋直接上火車去雲南,我覺得不妥,因為一是拿行李很麻煩,他們又不跟團,都得自己隨身攜帶;而且雖然從地圖上看峨眉直接上火車去雲南比成都近150公裡,但是峨眉沒有始發車,恐怕買票更困難。

大約8:40,旅游大巴到達樂山肖壩旅游車站,下車後門口就有一輛13路公交車,一個人高聲攬客“樂山大佛2元”,旅游大巴下來的人幾乎都上了他的車,但我有一絲疑問,樂山是小城市,公交車不應該2元,於是問是否到碼頭,對方說不到,可站牌上標明有這站,對方稱後面的車到。往後面一看,一輛同樣的13路公交車停在那裡,仔細觀察前面這輛風擋玻璃下有小字標注“旅游包車”,顯然這是個人承包的。於是毫不猶豫的上了後面的公交車,果然票價1元,到碼頭有站,上這輛車的只有我們和那對年輕夫婦。早在網上看過,有13路公交車直接將游客拉到“大方佛都”——一個騙人的人造景點,從哪裡進入看樂山大佛多花90大洋。

坐著這輛“真正的”13路公交車到了碼頭,下車去看“睡佛”。這裡我十年前來過,是樂山發現的新景觀,但現在去了我們再沒有其它游人,事後才明白,沒有導游願意領有人來此浪費時間,耽誤去購物點。下車後,我擔心的年輕夫婦行李問題顯現了出來,最後他們把行李寄存在了一家私人小商店。

“睡佛”依然平靜地仰臥著,高高的額頭,三江彙合之水從身邊流過,一座白塔依然在那無比適合的地方挺立著,不知他現在想些什麼,一千年後還會想些什麼。

看過“睡佛”再次等來13路公交車直奔樂山大佛,2人花了180大洋門票,走進大門發現,原來直接去大佛的通路堵上了,要從一個山洞中通過才能上凌雲山。走在路上,右側就是懸崖,山腳下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三江彙合,江對面舊時樂山市,與十年前相比,多了很多高樓大廈,但是湍急的江水和長滿青苔的石階、石欄卻似乎與十年前相比沒有任何變化。

上得山來,慈祥、寧靜的佛頭出現在眼前。大佛的神情很耐人尋味,我一直不能參祥得透,整體看是莊嚴肅穆、低眉垂眼,仔細看卻似乎嘴角微笑、眼含笑意,同時還似乎有些俏皮、嘲弄的神情。想必大佛千百年來每日看著那些或對他頂禮膜拜或指指點點的游人,以及滾滾江水、芸芸眾生,心中不能不生出一些感慨吧。

瞻仰過佛頭,就該下凌雲棧道去大佛腳下,只見凌雲棧道入口有類似公共汽車站的鐵欄杆通道,只不過這鐵欄杆通道要長得多,來來回回有二三十個曲折,想必是游人多時為防止人群一擁而上擠進棧道發生危險,利用這鐵欄杆通道來緩衝。不過我們來得早,有人很少,鐵欄杆通道沒有使用,直接就可以從邊門進,竊喜。為什麼這時游人少,事後才知道,原來大部分人跟旅游團來,雖然出來的也很早,但第一站都是去購物,而我們是直接來看大佛,所以大隊人馬還沒有到。

凌雲棧道實際上就是在大佛右側山崖上開鑿的迂回曲折台階,棧道側面的石壁上有許多佛龕,裡面雕刻著或大或小的佛像,但可惜的是由於山體是紅砂岩,隨著千百年雨水的侵蝕,大多數佛像都已經面目模糊,甚至徹底湮滅了。

下了棧道,就是大佛的腳下,大佛的腳趾就有1米多高,整個大佛需要把頭仰到幾乎90度才能看到全貌,從這裡看大佛,大佛端坐在江邊,雙手扶膝,給人莊嚴肅穆、高山仰止的感覺,但卻沒有一絲霸氣,不由得感嘆古人的神奇和對佛心的領悟,遠非我輩所能及。看旁邊介紹木牌,大佛開鑿於唐開元初(公元713年),歷經90年始成,距今已經1200余年。大佛就這樣靜靜地坐在這江邊石崖上千余年,每日滔滔江水流經腳下,人間百態熙熙攘攘,不知他是否會在某一天突然站起身來,沿江而下,回到西方極樂世界,從此再不回來,留下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在此無盡的猜想。

仰瞻過大佛,從大佛左側的棧道上到山頂,來到佛頭後面,看到大佛一頭螺旋狀的發髻,仔細觀察,發髻排列間隱藏著排水溝,巧妙地將雨水引開,避免了對大佛面部和身體的衝刷。大佛的面部據說是用一種特殊的材料敷在上面,因此從不長青苔。大佛的胸前留有很多木樁空,正中還有一個已經封閉的一人高的洞,據說古時是有一條凌空的木制通道橫在大佛胸前,胸前洞內共有一尊佛像。山頂崖壁上有一個山洞,據說是大佛的建造者——一位高僧在建佛時居住的,在高僧居住前則是一個墓葬。當年高僧看到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三江彙合處水流湍急,經常有船只遇險沉沒,於是募集一筆善款監造佛像要鎮住江水,但是一些惡人包括官府想要霸占這筆善款(從古至今人性都有醜陋的一面),高僧於是自剜雙眼(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表示誓死保衛善款不被侵占,才將這些人鎮住,大佛得以開鑿。

穿過大佛山頂,也就是佛頭後面的凌雲寺,來到後山,後山上矗立著白色的寶塔,塔高13層,不是很高,但顯得很敦實。繼續往後面走,路面幾株清翠挺拔的芭蕉樹讓我們這些東北人贊嘆不已,巨大的樹葉沾著雨滴,愈發的碧綠。走到山下,看到一尊佛像,看介紹是藥師佛,想不到在這裡遇到老婆的祖師,於是從不跟佛像拍照的老婆欣然留下芳影。

出了大門,再次坐上13路公交車,回到樂山肖壩旅游車站,此時已經接近正午時分,購買了去峨嵋報國寺旅游車站的車票。之所以回到樂山肖壩旅游車站購買去峨嵋報國寺旅游車站的車票,而不在樂山市內的長途車站購票是有原因的,樂山市內的長途車站購票只能到峨嵋山市長途車站,想乘車上峨嵋山還必須再倒車去峨嵋報國寺旅游車站,為了減少麻煩並節約時間,於是到肖壩旅游車站購票乘車。

購票後見時間還早,於是老婆提議到車站對面飯館吃飯,一路上樂山市大小飯館門前的牌子上幾乎都寫著“西壩豆腐”,想必是一道特色地方菜,於是我們決定嘗嘗。飯館不大,就是街邊小店,“西壩豆腐”端上來,嘗嘗似乎沒有什麼味道,繼續品嘗,幾只“小強”的屍體出現,於是心情全無,叫過服務員很沒脾氣的告知“退菜”,老婆恐怕此後再不會想吃“西壩豆腐”。

吃過飯,上車向峨嵋山進發,車上人很少,只有三五個,天開始斷續下小雨,這是四川盆地的最常見氣候。司機一路解說峨嵋山現在什麼也看不見,山上有雲霧籠罩,言下之意想勸我們由他找個旅館住下,不過我們是老江湖了,自然不為所動,一切按既定方針,挺進峨嵋山。

不一會,車到峨嵋報國寺旅游車站,直接買票上山到雷洞坪。汽車沿著蜿蜒的盤山路一路向上,半山腰處購買進山票,一人150大洋,票上可以印頭像,兩日內有效。再往上走,果然是雲霧籠罩,整個山頭都在雲霧中,汽車就在雲霧中穿行,空氣中是濕漉漉的水汽。車開了大約2小時多才到達雷洞坪,這是汽車可以到達的最高點。下車後,繼續步行,開始爬台階登山,前往接引殿索道上站。走在深山雲霧中,仿佛是仙境,旁邊的深谷中白茫茫一片,不知有深有幾許。

到達接引殿索道上站,人不是很多,不一會,纜車到了,上車後,纜車徐徐進入雲霧中,真是上面白茫茫,下面白茫茫,左面白茫茫,右面白茫茫,前面白茫茫,後面白茫茫。不一會,纜車突然一頓,前面出現一座山峰,金頂到了。下了纜車,由於天色已暗,匆匆前行尋找住處。這才發現金頂的情形與十年前已經大不相同,多了很多旅館,還有高級的賓館,更不可思議的是山頂已經全部被水泥地面硬化,修築了高大的平台,一尊四方十面普賢菩薩騎著六牙白像矗立在山頂。原來的金頂寺廟已經完全變樣,變成了金殿、銀殿和銅殿,金殿處於金頂最高處,外表貼金,後面是一座寬闊的平台,平台上正好可以觀賞日出。銅殿,亦即華藏寺,緊接在金殿前面,比金殿低,外表古銅色。銀殿,亦即臥雲禪院,在金殿、銅殿旁邊,外表銀白色。

匆匆看過山頂景觀,天色愈發昏暗,於是到金頂山莊投宿,標間100大洋,並且稱有早餐。想想此處海拔3000米,這價錢還不算貴,而且房間還比較整潔,有有線電視,走廊有電茶爐,雖然沒有獨立衛生間,但公廁很干淨,於是欣然住下。在山莊內買了2桶方便面(6元一桶,不過比外邊商店8元一桶還是便宜的),加上自帶的食品,吃了一頓還算不錯的晚餐。交錢時遇到一家從廣東來的人正在前台與服務員爭執,大意是廣東人稱其在廣州已經有旅行社給他們在金頂山莊預訂了房間,而山莊方面稱不知道有此事,但有的是房間可以花錢就住。想想還是相信自己比較把握,來四川前我就在網上查過,只要不是黃金周之類的日子,金頂住宿並不困難,而且一旦金頂住宿客滿還可以向下走1公裡左右到太子坪的寺院住,所有資料打印了一沓帶在身邊,所以我們才能順利旅行並且避開陷阱,所謂“不預則不立”。山莊住宿人並不是很多,以學生居多,有一個標間住了一個小男生和一個小女生,看樣子也就是十八九歲的學生,顯然是處對像的,不由得感慨,但又一想又實在沒什麼可感慨的。

通知服務員第二天早晨招呼我們看日出,然後睡覺。山頂的夜晚很是靜謐,只有房檐雨水滴落的聲音。想想能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過夜,心裡多少有些驕傲和自豪,房間很暖和,還有電熱毯,我們度過了一個溫馨的夜晚。

早晨5:30被服務員敲門聲叫醒,洗漱後來到山頂,天色還很暗,但已經能夠看到金頂對面的千佛頂和萬佛頂,兩座山峰的輪廓,隱隱的厚厚雲層平鋪在半山腰,看來雲海是應該可以看到的。峨眉山的四大奇觀“佛光”、“聖燈”、“日出”、“雲海”,其中“佛光”和“聖燈”我不指望看見,因為一年也沒有幾次,能看到“日出”、“雲海”就很幸運了,十年前上學時來過峨眉山2次,一次是和同學,那次很狼狽,但是看到了“日出”、“雲海”;另一次和老娘,什麼也沒看見,倒是天氣少有的晴朗,看了個萬裡無余。此次和老婆來,希望她能夠看到所有美景。

天色漸漸明亮起來,好一個“雲海”奇觀,端的是雲的海洋,不但浩瀚無邊,仿佛一直伸展到天邊,而且雲霧蒸騰,有如波濤翻滾,更兼那露出雲層的一個個山峰,更是像足了海上仙山,遠處那頂部平平的就應該是瓦屋山了。

向遠處眺望,東邊的一絲雲縫愈來愈亮,想必一個金色的火球正在那裡積蓄力量,准備噴薄而出。今天的“雲海”雖然很壯觀,但是“雲海”之上並不是晴天,而是還有一層雲,兩層白雲將峨眉山頂夾在中間,遠處兩層白雲之間可以看到蔚藍的藍天,仿佛一條藍色的緞帶鑲嵌在天邊。漸漸的,東邊的緞帶愈來愈亮,上下的雲層似乎鑲上了金邊,一個耀眼的金球轉眼間跳了出來,太陽升起來了。

太陽出來後,天很快就大亮了,山頂的景致清晰起來,兩層白雲也在迅速的融合。我們將山頂的每一處又仔細看了一遍,金頂、金剛嘴、金殿、銀殿和銅殿,以及那尊高大的四方十面普賢菩和台階兩邊的六牙白像。這時,雲霧開始籠罩山頂,東邊日出方向已經看不到太陽的影子。那尊高大的四方十面普賢菩下面基座中間開了一個小門,原來裡面還是一尊佛像,是釋迦牟尼佛,想必是寓意心中有佛吧。

看了“日出”、“雲海”,回到金頂山莊找尋我們的早餐,一問才知道,山莊提供早餐倒是不假,但是不免費,好在還不貴,只十幾元錢,有粥、蛋、小菜。吃過飯,就要離開金頂了,回頭再看一眼正在消失的雲海,戀戀不舍地走下山去。

我們的計劃是從金頂步行到雷洞坪,從雷洞坪坐車到萬年寺,在從萬年寺步行到清音閣,從清音閣乘車到報國寺回成都。

從金頂到雷洞坪地圖顯示2公裡多一些,一路都是下坡,有的地段還很陡,台階上滿是雨水,濕漉漉的。雲霧已經籠罩上來,空氣中似雨非雨、似霧非霧,空氣卻是無比清新,走在石階上,踏得石階叮咚響,兩邊樹木郁郁蔥蔥,不時有雨水或是露水滴在頭上,涼絲絲的。忽然一只松鼠出現在前方石階上,於是舉起相機抓拍一張,卻驚動了它,轉眼間不見了。由於大多數上金頂的游客都是乘纜車下山,因此這條路上的游人非常少,不過這也正合吾意。走了約一半多些,遇到一家三口在向上爬,向我們問路還有多長時間到頂,當聽我們說我們下山已經走了20分鐘左右,罵起導游來。原來他們一家三口跟旅游團來峨嵋山,一路上景點總是匆匆看過就被拉去購物,景點間全部坐車,一步山也沒有爬。昨晚在雷洞坪住一宿,早上導游就要走,他們堅決要求爬山去山頂,導游不許稱上山要幾個小時,最後他們威脅要投訴導游才同意。按我們下山的速度,他們頂多一個小時多一點就能上山頂,於是才憤憤不平。一家三口謝過我們後繼續他們來之不易的、辛苦快樂的攀登,我們很佩服他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旅游者。繼續下山,不一會到了接引殿,上山時趕時間沒有仔細看,現在仔細看一遍,覺得規模還不小,據說從前是登山者上金頂膜拜普賢菩薩時的路上最後一個寺廟,專門接引善男信女,因此稱為接引殿。

過了接引殿,到了雷洞坪,買票去萬年寺,萬年寺停車場距離萬年寺還有1公裡,有覽車,但我們決定步行。下到萬年寺,已經沒有了雲霧籠罩,路很平緩,路兩邊都是高高的楨楠樹,這也是峨嵋山的代表樹種。萬年寺停車場距離萬年寺距離並不長,但發生的事卻很有意思。首先,在萬年寺停車場上來一群人,有賣香燭的、有抬滑竿的、有賣茶葉的、有推銷農家飯的,還有承諾不買票低價走小路帶進山的。不過總的來說比起十年前好一些,雖然都是像蒼蠅一樣,畢竟十年後的蒼蠅文明了一些也少了一些。進得門來,一個當地婦女跟著我們,老婆向她打聽有多遠到萬年寺,於是搭訕起來,婦女稱其是送孩子上學,可我卻覺得是推銷東西的,老婆卻不信,直到最後我們中途休息,婦女還跟著,很多人向我們推銷茶葉、農家飯,我們都拒絕了,婦女也就走了,老婆才相信這也是一個推銷的。十年前我到峨嵋山,雖然有茶葉,但山上很少見,此次則家家門前種茶葉,還出現了一種著名的茶葉,名字忘記了。現在只要是旅游區,就都有茶葉,已經成為一種文化,也為導游帶領購物提供了最好的商品,想來商品經濟的力量就是大。越接近萬年寺,賣香燭的就越多,於是我們中途休息與一個不停推銷賣香燭的老太太有了這樣一番對話:

老太太:買香吧,前面貴。

我:我們不信。

老太太:信吧。

我:為什麼信?

老太太:信有好處。

我:那你給我錢我就信。

老太太:你要給我錢。

我:你說信有好處卻要我給你錢,是你有好處還是我有好處!

走到萬年寺外,有一個小市場,看到一只猴子蹲在房脊上,這是到峨嵋山看到的第一只猴子,老婆很興奮,於是也不管猴子是否同意就與猴子合了一個影。在萬年寺山門台階兩邊有很多猴子,還有工作人員拿著滾子看著,單獨游客不能通過。十年前可不是這樣,沒有這麼緊張,看來峨嵋山猴子近年來脾氣長了不少。

萬年寺的山門還比較雄偉,進了山門,右面是鐘樓,正面是彌勒寶殿,但是我最想看的還是無梁殿和裡面的騎著六牙白像的普賢菩薩銅像。無梁殿是古代建築的一個奇觀,整個大殿沒有房梁,頂部采用穹頂結構,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很少見。殿內是高達十余米的普賢菩薩銅像,普賢菩薩騎在同樣是銅鑄的六牙白像上面,據說菩薩和白像並不是同時鑄造的,具體的歷史已經記不清了。穹頂上有一圈金佛,記得上次來金佛有新有舊,據說是文革時期流失,後又有信徒捐贈補齊,現在看全部是新的了。寺內還有一個水池,據說在水池邊拍手就有蛙鳴聲,我們試了試,的確如此,但沒有發現原因,據說是峨眉山謎團之一。

在萬年寺吃了一頓自帶的午餐,我們又開始向清音閣進發。這次依舊是步行,還是走石階路,走不遠看到一棵巨大的楨楠樹,號稱楨楠王,據說有千年樹齡,樹干直徑有1.5米。路上還有一些小景點,好像有一個白蛇洞,還有一個廟,都沒什麼太大意思。快到清音閣時,有工人在修路,將原有的不很規則的石階換成統一打磨過的,倒是很平整,但卻失去了自然韻味,至少我們感覺很不好。

清音閣到了,人很多,清音閣是峨嵋山的兩條溪水,黑龍江和白龍江交彙處,因交彙處溪水流淌聲清澈悅耳,因此稱為清音閣。清音閣左右各有一條上山的道路,左面的曲折險峻,右面的平坦,兩條路在洪椿坪會合。十年前我與3位同學來峨嵋山,年輕氣盛,走左面曲折險峻的路上山,結果從早上6:開始爬山,直到晚上10:00到達雷洞坪,累得幾乎崩潰。此次則吸取教訓,況且還攜有嬌妻,與此一切准備都很充分。

左面曲折險峻的山路雖然不適於登山,但是有兩處景觀則不可不看,那就是一線天和峨嵋山獼猴。沿著清音閣左側走,不一會就來到了一線天,實際上就是一條狹窄的山谷,黑龍江從山谷流過,抬頭仰望,天空只有窄窄的一條,因此稱為一線天。山谷中有一條棧道,稱為黑龍江棧道,走在上面,腳下是清澈的溪流,兩邊是郁郁蔥蔥的植物,曲徑幽深,感覺非常舒服。過了一線天,就是峨嵋山野生獼猴聚居區,十年前我來這裡,野生獼猴個個膘肥體壯,毛色油光,與動物園看到的有天壤之別。此次來此,發現這裡已經成為了一個處於嚴密管理之下的景區,有人工修建的亭子、台階,很多工作人員維持著人和猴子的秩序,工作人員個個拿著竹竿和彈弓,時不時向著獼猴進行恫嚇,甚至直接攻擊。猴子的數量還是很多的,但是毛色和體格都不如十年前,已經是半馴養狀態,猴子脾氣大了很多,已不能再像十年前那樣可以近距離喂食,除非是在工作人員指揮下,我們親眼看見一個女游客手被猴子咬傷。十年前這裡基本沒有工作人員,人和猴完全自然相處,但卻是那麼和諧,人和猴全都高高興興,現在卻跟動物園幾乎沒有區別,想到此只能長嘆一聲,訕訕離去。

順著原路返回,從新來到清音閣,帶著老婆去看峨嵋美景之一的“雙橋清音”。此處距離清音閣只有幾分鐘路程,是黑龍江和白龍江交彙點,黑龍江和白龍江交彙形成的三角地上有一座涼亭,涼亭兩邊各是一座石拱橋,下面是潺潺的流水,發出悅耳的聲響,因此稱為“雙橋清音”。黑白溪水從山上奔流下來,在這裡彙合,彙合處有一塊巨大的岩石,外形酷似牛心,被稱為“牛心石”,湍急的溪水撞擊在牛心石上,稱為“黑水白水洗牛心”,端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此美景卻鮮有游人,想必是導游們不願意帶游客來此,免得耽誤寶貴的購物賺錢時間。

繼續往前走,就是五顯崗停車場,在那裡我們將乘車返回成都。路上不再有什麼大的景點,但是路過一個山間湖泊,在翠竹掩映下很是幽靜美麗。就要離開秀美的峨眉山了,我和老婆都有些戀戀不舍,給老婆在這水秀山青的青山秀水間再留下幾張照片。到了五顯崗停車場,我們從這裡乘車到峨嵋報國寺旅游車站,再轉車回到了成都,結束了此次樂山、峨嵋山之行。

縱觀此次樂山、峨嵋山之行,2人總共花費1000大洋,雖然較旅行社報價每人350大洋要多花費一些,但是我們認為很值得,因為跟著旅行社就不會到金頂、看雲海,甚至沒有機會真正爬山,而且購物耽誤大量游覽時間。此次樂山、峨嵋山自助游是非常成功圓滿的,將成為我們夫妻自助旅游的典範。


精選遊記: 峨眉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