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小乖的故事
關於我和小乖,我想,我應該這麼告訴你們:它是自然界的精靈,讓我認定小乖就是“小乖”,它已成為我第一個非人類的朋友。
小乖是我第一次游太湖源時遇到的一只野生獼猴。聽導游小姐說,太湖源的每一只野猴都有人認養,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名字。於是我便在心裡把小乖認養下來,以取名“小乖”。
其實小乖並不“乖”,和它的初次見面就上演了一場你爭我奪的“搶食記”。俗話說:“不打不相識吶,”我和它正是應了這樣一種特殊的相遇。
我們的初次見面說明白一點其實就是小乖對我實施的一次“明搶暗奪”,具體目標就是我拎在手上的一包“大白兔”奶糖。初次見面,毫無客氣之意。關於這個過程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詳細描述了整個過程。如果把它假設成一次有預謀的搶劫,我想應該可以簡單概括成三個回合:明搶不成,假意撤退;回馬突襲,魚死網破;再次回襲,席卷殘余。特別是在第三個回合,小乖第三次從樹上跳下來撿起掉在地上的那粒糖的瞬間,我愕然,我都懶得檢,難道野猴還懂生態環保?許是。
每每回憶起這些場景,不禁啞然。一只可愛的野猴,一次可愛的搶劫,我曾對朋友笑言:“現在的旅游真是一種生態,你看人和動物搶東西都可以這麼和諧,這完全就是一種原生態啊!”
小乖雖是野生獼猴,卻透著幾多人氣,眼神透出它的可愛與調皮,從它的瞳孔裡我能發現很多美好的東西,有大自然的景像也有人類生活的印像。也許是跟人走得近了吧,它也學會了人類的行為動作,我期待有一天小乖也能學會人類的語言,那樣我們就多了一種交流方式,可以用同一種語言進行不同物種之間心靈上的溝通,相處起來應該也會更融洽吧。
在太湖源這樣美麗的地方,水隨山轉,山因水靈,還有這樣可愛的小乖。我想也正是應了劉禹錫的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吧。(朱佳蕾)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