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樂山成都四日行

作者: mitangrabbit

導讀最終去了成都,天氣不好飛機晚點兩個多小時,抵酒店(格林威斯汀酒店 金牛區蜀漢路)已經深夜1點多了,酒店佇立在街邊的夜色裡,顯得金碧輝煌的,酒店不大,但是很美,大堂裡放了深色木家具,寫字台台面上貼的石頭面,似山水,如蘇州園林裡廳堂裡經常擺設的那些家具,但這裡的樣式是古現代揉在一起的風格,如果將來我的書房裡也有這樣一套,很滿足了。牆上掛的油 ...

最終去了成都,天氣不好飛機晚點兩個多小時,抵酒店(格林威斯汀酒店 金牛區蜀漢路)已經深夜1點多了,酒店佇立在街邊的夜色裡,顯得金碧輝煌的,酒店不大,但是很美,大堂裡放了深色木家具,寫字台台面上貼的石頭面,似山水,如蘇州園林裡廳堂裡經常擺設的那些家具,但這裡的樣式是古現代揉在一起的風格,如果將來我的書房裡也有這樣一套,很滿足了。牆上掛的油畫也不錯。一樓是個酒廊。

一早開始了去樂山,峨眉山的旅程。其實這兩個地方並沒有什麼秀麗奇絕的風景,我覺得張家界,黃山要漂亮許多。所以去四川,如果有時間,到不如去四姑娘山,九寨溝看看。當然,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因為是跟團去,所以沒有體味到自己旅游那種自由的樂趣,有時候,很多因素會影響你對一個地方的感受。

在成都出租車上,司機就告訴我們說只要江水淹沒樂山大佛的腳背,整個樂山市就會被淹沒,但是自從這個大佛建造之後,這裡再也沒遭受水災之苦。樂山大佛慈眉善目,神態還是很美的,安然有神,這裡是丹崖地貌,易於雕刻,但也易於風化,九曲棧道旁也有一些小的洞窟,原本裡面也是雕刻的一些佛像,但因風化很多都已不辨面目。大佛始建於唐代,經過三個人才最終建造完畢,大佛立於三江交彙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過去這裡水勢凶險,經常有船只被漩渦吞沒,導游的說法與出租車司機所說一致,我問她或許後來有修建水利工程之類,她解釋說可能是建大佛時鑿落的石頭掉入江中,把那些漩渦等都填塞住了,自此之後這裡確實再也未發生過水災。總歸會有科學的解釋來解釋這個現像。

一尊佛要被別人拜,第一要開過光,第二要裝過髒,滿足這兩個條件的佛才是有靈性的。樂山大佛是不需要拜的。樂山上還有一座古剎凌雲寺,比大佛還早200多年,也格外受到重視,領導人等也來參拜。

峨眉山市看上去是個像九江那樣的小城市,因為我們住在市郊,未有到市中心去看。晚上看了演出峨眉韻,還不錯,滿足了我們觀看滾燈,手影,木偶,變臉的願望,但是如果是坐在成都的茶館裡,一邊喝茶一邊與成都市民一起觀看會更原味一些,而不是坐在劇院裡這樣形式化的。本來還想看一場地道的川劇,川劇院在狀元街20號,在錦裡時,賣東西的人告訴我說那裡拆了。本來變臉是戲劇表演裡展現人物心理的一種手段,隨著劇情的進展,人物的喜怒哀樂通過臉譜的變化來表現,它的出現是與整個劇情聯系在一起的。而現在人們只是單獨的看變臉,來四川旅游的人們看的只是沒有劇情的變變變,並為此送上掌聲,應該也是一種異化吧。在錦裡逛時,聽到一家店裡的電視上說到上面的狀況時,心下深以為然。

其實無論錦裡還是寬窄巷子,並不能體味到那種原汁原味的老成都生活,那裡更多的是作為旅游景點,所以也不能欣賞到那種平民茶館裡的茶藝戲曲表演等等。人民公園的鶴鳴茶館我也去過,靠著一池湖水,竹椅竹凳,或許我去的時間不對,下午四點多,也未有什麼特別的。

旁邊有一家鐘水餃,小吃還不錯。

聽說峨眉一年365天有360天是霧天,我們的運氣不錯,未有雨,早晨5點起床,6點出發,所以是趕不到金頂觀日出了,到雷坪壩坐車走了2個半小時的盤山公路,山上未有想像中冷,長袖衣褲足以御寒,未有租大衣。峨眉天下秀,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脈組成,但對外開放的只有大峨,因為其它三座都是中草藥基地。峨眉秀麗的風光在金頂,海拔3077米,看的見遠山,山腳下彎曲的道路,廣闊的天空,清明世界,但因不是早晨,也不是傍晚,所以並未有燦爛的雲海。宿在金頂,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峨眉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所以金頂塑有騎大像的普賢菩薩。四大佛教名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四川峨眉,山西五台山,普賢菩薩是保平安的,導游介紹說,到了峨眉是求平安健康的,這是人之根本,沒有了平安健康,你有再多的錢,再大的權也沒有用,佛教揭示了一個最根本最樸素的道理。有一個故事,說人生有五個球,其它的掉下去都能彈起來,唯有健康是再也彈不起的。佛教強調因果報應,以前的理解可能太狹隘了,把報應一定認為是惡事得來的,是壞的,其實寬泛而言,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因有果,你做了什麼事,必定由此產生一個什麼樣的結果,萬事萬物都是普遍存在因果關系的,是為因果報應。

強調舍得,大舍大得。建造樂山大佛的第一位和尚舍去了自己的雙眼,才有大佛的建成,才有樂山的安康。彌勒佛的前身是個布袋和尚,有一天佛祖釋迦摩尼化身為一個乞丐,來到他面前,對他說,把你的糧食給我吧,和尚就把布袋裡的糧食都給了他,佛祖又說,把你的衣服脫下來給我穿吧,和尚又把自己的衣裳脫下來遞給佛祖,可是佛祖還不罷休,他說把你鞋子脫下來給我吧,和尚仍舊笑呵呵的說拿去吧,佛祖又說,把你的貼身衣服也給我吧,和尚還是面無慍色,十分樂意,就在他准備要給佛祖的時候,此時佛祖現真身,點化他成為彌勒佛。因為和尚可以舍得自己所有的東西,所以他最終成佛,舍得舍得。

平常人一般是不會舍得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贈與他人,而自己身無長物的,而平時我們在權衡取舍時總感到難以舍去,舍,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因為舍不得,所以得不到。

(進寺廟走左門,左為許願門,右為還願門,中為空門。佛家13是個吉利數字。)

萬年寺是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廟,那時我正頭疼的厲害,心裡不知是否是發燒,導游說摸一摸菩薩座騎大像的腿,會帶來好運,身體哪兒不舒服,就拍拍哪兒。我拍了拍頭,結果過了一會兒,果真頭不疼了。不知當時是高山反應還是怎的。

下山途經清音閣返停車場,清音閣是峨眉另一個美麗所在,可惜匆匆而過,並未體會到那兒的樂趣,清清的水透著綠意,很多人在下面嬉戲。

回到成都,又呆了兩天。第一天去了武侯祠,建於公元200多年前,正是個雨天,雨水珠子般從高高的瓦當上滴落,掛起一幕幕珠簾。天氣很配合,峨眉時在金頂太陽出來了,驅散原本有些陰霾的天氣,頓時山頂的人們一片歡呼;武侯祠正是落雨天最適合,艷陽高照並不適合這裡,雨水為這裡增添了很多詩情畫意。裡面的人物塑像大多是清代,劉備的眼睛塑的炯炯有神,燈光又打得合適,他的眸子裡有像真人的一種光彩。諸葛亮54歲就病逝了,其子諸葛瑾與其孫均戰死沙場,其孫戰死時還不到20歲,這樣看來諸葛亮也沒有什麼後人。整個園子有蘇州園林的風采,但又具北方的大氣,宏偉。裡面還有一個展覽館,我在裡面細細的看了半個小時,差不多是出土的三國時期左右的文物,以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的各個狀況,有陶佣,栩栩如生,特別是說唱佣。轉來轉去,遇見有微雕的,古詩詞刻在石頭上的印章,買了一枚將進酒的凍石印章,透透的,對著光線,裡面有如白雲的絮狀物。

轉出來,到了錦裡。

下午獨自去了寬窄巷子,要了一杯蓋碗茶,在那裡呆了近3個小時,喜歡這種感覺,這差不多是此行最好的時光了,一個人,靜靜的,發呆,翻翻書,看路上的人來人往,但我在這裡是個看客。給秀子發短信:成都,寬巷子,落雨天,秋風瑟,落葉飄落如峨眉翩然蝴蝶,竹葉青,蓋碗茶,看書發呆,現在才體會到我想要的感覺。

在窄巷子買了一本介紹寬窄巷子的書,文字悠然寧靜,很配合這裡的調子,店主小姑娘還給我蓋了“寬窄”二字的印章。我坐在傘下,在成都喝茶就要用蓋碗茶,用玻璃杯總感覺少了那種味道,就像葡萄酒一定要用葡萄酒杯,用別樣的杯子就總不像那麼回事一樣。街上人漸多起來,游人與建築拍照,也有一批老外背著高高的背包經過,一看就是一群驢子。

巷子不長,窄巷子還有些地方在動工,這裡剛開放一個多月,作為一個旅游景點。

停下來,沉浸在這個巷子裡才能體味到那種感覺,作為一個行色匆匆的觀光客是沒什麼意思的。有說這裡是一個時間可以靜止的地方,我並沒有覺得時間在這裡停止,但就這樣的坐著,看落雨,飄然而落的葉子,靜靜的,靜靜的,仿佛心能夠靜下來,找到平和,平靜。穿著短褲,有些涼,若腿上披一塊大大的披肩,會更好。

身旁的四合院寫著謝絕參觀,這裡主營中餐,古香古色,兼營茶館,叫天趣滿漢樓。院子裡也美,很有特色,中間有池,淺淺的,無數尾紅色魚在裡面暢游,一切都是古典美。院子一角的廂房裡四個老人在打麻將,麻將牌嘩嘩的響著。

有人手裡拿著特殊的器具響著走過去,見我盯著他看,告訴我他是掏耳朵的,邀我一掏,我笑著搖了搖頭,他說,妹子,想掏的時候,就喊我一聲。

第二天下午又到寬巷子,拍了幾張照片,拍了我喝茶的那個地方,路上又看到昨天那個掏耳朵的坐在那裡。艷陽高照,匆匆而過,全沒有了昨天的那種韻味。寬巷子整修的像是酒吧風格,不是很地道的平民化,市民化,寬巷子胡同口有一個叫老茶館的地方,座無虛席,每桌上都在翻著麻將牌,這才是真正成都人的生活。

最後一天上午去了金沙遺址,去看古蜀國的文明,這種地方一定是要聽講解的,否則真看不出什麼東西,而且年代較早,也不像武侯祠裡的那樣栩栩如生,看看解說就好。大部分是玉器,金器,陶器,禮樂用具。古人用玉石祭天地,玉杵外方內圓,中空是用來與天地相通,上面刻有細紋,玉色很美,綠綠的,推測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是鎮館之寶。那時的人們平均壽命只有35歲。

余下的時間准備泡茶館,昨天在錦裡有一茶館不錯,裡面有一位白眉毛白胡子穿一身中式白色衣褲的老者,還到那裡去,那位老人還在那裡喝茶,裡面也有當地人在裡面打牌,聊天。這是三國茶館,在裡面給蓋碗茶,竹葉青和自己拍照,順便掏了掏耳朵,但掏耳朵的也是專為這旅游區服務的,也沒有那種嘮嗑嘮家常的感覺,鶴鳴茶館那兒應該可以。

最後春熙路上購物,龍抄手吃小吃,奔赴機場。相比而言,成都街上遇見美女的機率是比其它城市多的,川航,機場巴士上的川妹子都很不錯的。

飛機起飛,飛離成都雙流機場,這座城市以前又叫”龜城”,望下去,燈光一圈圈的繞著,布局確實像烏龜殼一般。飛機上,打開一直帶著的牛皮紙本子,想寫些什麼,但最終未落一字。

夜11點抵青島,夜風涼爽。

8.22-25 成都之行結束


精選遊記: 峨眉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