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花逛歐洲之香榭裡舍大道、凱旋門、協和廣場

作者: lzhh1010

導讀盼望已久的歐洲游今年終於可以出行了,很興奮。拿到行程後就不斷在研究,發現在十天的時間裡居然要去七個國家,天哪,這簡直就是走馬觀花嘛。去一趟歐洲不容易但是就這樣走馬觀花逛逛就回來了真是有點不甘心,老公想干脆我們倆自己去單獨簽證,等到散團後再到西班牙和意大利去玩幾天再回來。可是一打聽,單獨簽證要面見不說,而且據說拒簽率非常之高,而且一 ...

盼望已久的歐洲游今年終於可以出行了,很興奮。拿到行程後就不斷在研究,發現在十天的時間裡居然要去七個國家,天哪,這簡直就是走馬觀花嘛。去一趟歐洲不容易但是就這樣走馬觀花逛逛就回來了真是有點不甘心,老公想干脆我們倆自己去單獨簽證,等到散團後再到西班牙和意大利去玩幾天再回來。可是一打聽,單獨簽證要面見不說,而且據說拒簽率非常之高,而且一旦被拒簽連團隊簽證估計也趕不上了,這樣就兩頭不到岸了,思想鬥爭了許久還是決定放棄單獨簽證,先跟團隊旅游一次吧,以後有機會再自由行游歐洲,有了這次的簽證相信以後單獨簽證應該比較容易了吧。5月22日晚在廣州白雲機場見到了我們此行的全程領隊周先生,據說是一位有十多年歐洲導游經歷的專業領隊,而且還出了一本關於歐洲旅游的書(行程結束後,周先生把這本書送給了我們,以後出行可以好好參考一下了)。周先生是個不錯的領隊,性格開朗,對歐洲各國的歷史文化、宗教、景點都很熟悉,一路上給我們介紹了很多。他是一名忠實的球迷,全程見到他穿的都是球衣,而且是到哪個國家就穿哪個國家的球衣,到法國、意大利穿藍色,在荷蘭穿橙色,在德國穿白色,很有意思。晚上十一點五十五分我們乘坐的南方航空公司的班機正點起飛前往浪漫之都——巴黎。經過十三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我們終天在當地時間早上六點多鐘抵達了歐洲大陸最大的機場——巴黎戴高樂機場(巴黎當地時間比北京時間慢六小時)。走出機場領隊指著一架金色的奔馳大巴說那就是我們此次旅游全程所用的交通工具,走近大巴就看到一位滿面笑容,略帶靦腆的捷克帥哥在車邊等候著我們。放好行李坐上大巴就開始了我們歐洲之旅的第一站。大巴從機場出來直奔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而去,香榭麗舍確切的意思是“極樂田園大街”,地勢西高東低,全長1800米,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戴高樂廣場(凱旋門)。這是世界著名的商業區,兩道8線行車的大街配上其間起伏凹凸的地勢,使這條大街氣度非凡,每年的國慶都是在這條大道上慶祝的。東段是條約700米長的林蔭大道,以自然風光為主,道路是平坦的英式草坪,綠樹成行,鳥語花香,是鬧市中一塊不可多得的清幽之處。西段是高級商業區,雍容華貴也是全球世界名牌最密集的地方,街道兩邊名店林立,不太長的街道兩旁布滿了法國和世界各地的大公司、大銀行、航空公司、電影院、奢侈品商店和高檔飯店。街道兩邊的19世紀建築,仿古式街燈,充滿新藝術感的書報亭都為這條大道憑添一種巴黎特有的浪漫氣息。經過300多年的演變,香榭麗舍大道成為最具景觀效應和人文內涵的大道,法國人毫不謙虛地稱之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散步大道”。只可惜我們並沒有安排在香榭麗大道上漫步,只能坐在車上游覽美麗的街景,如果有時間的話能在香榭麗大道上散散步,走累了找個露天的小咖啡館坐坐,看著大道中央的車水馬龍的繁華和大道兩旁被濃密法國梧桐遮蓋下的悠閑,體會著巴黎人的生活和浪漫那該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啊。我們乘坐的大巴從香榭裡舍大道的西段往東段開去,看到凱旋門大家紛紛合出相機拍照,領隊說“不急,我們先到協和廣場去,呆會再回到凱旋門讓你們好好欣賞和拍照”。大巴一路駛去,遠遠就看到了矗立在協和廣場中央的方尖碑。協和廣場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廣場始建於1757年,法國大革命期間這裡也曾被稱為“革命廣場”是行刑的場所,國王路易十六及王後、羅蘭夫人、羅伯斯庇爾都在此被送上了斷頭台。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1831年由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裡贈送給法國的,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跡。人們在安置方尖碑時還開發出了它的另一個功用:它成為了一個巨形日晷的晷針,而協和廣場則成了“晷面”。每天隨著地轉日移,方尖碑在協和廣場一分一秒默默地投下時間,時間又一點一滴靜靜地凝聚成歷史。石碑的兩側各有一座噴水池,兩個噴泉體現當時法國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運技術。在廣場的四面領先方分別矗立著八個代表19世紀法國最大的八個城市的雕像,他們分別是馬賽、裡昂、波爾多、南特、魯昂、布雷斯特、裡爾和斯特拉斯堡。協和廣場一直像個上演真實歷史劇目的大舞台。曾經,人們來這裡是為了觀看大革命的恐怖屠殺,現在,人們來這裡則是為了感受歷史發展,體味都市變遷。天氣睛朗的日子站在廣場的中心放眼寬廣的香榭麗舍田園大道,可以一眼望到路盡頭的凱旋門和路兩邊著名的瑪德蓮教堂和波旁宮。游覽了協和廣場我們又往回走,來到了位於香榭麗舍大道西段的凱旋門。它坐落在巴黎市中心夏爾.戴高樂廣場(又稱星形廣場)中央,是拿破侖一世為紀念他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大敗奧俄聯軍的功績,於1806年2月下令興建的,為巴黎四大代表建築之一(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羅浮宮和羅浮宮博物院、巴黎聖母院),也是歐洲100多座凱旋門中最大的一座。星形廣場凱旋門全部由石材建成,高約50米,寬約45米,厚約22米。四面各有一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上有許多精美的雕刻。內壁刻的是曾經跟隨拿破侖東征西討的數百名將軍的名字和宣揚拿破侖赫赫戰功的上百個勝利戰役的浮雕。外牆上刻有取材於1792—1815年間法國戰史的一幅雕像。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門楣上花飾浮雕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儼然是一件精美動人的藝術品。正面有四幅浮雕——《馬賽曲》、《勝利》、《抵抗》、《和平》。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側(面向田園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願軍出發遠征”即著名的《馬賽曲》的浮雕,是世界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藝術傑作。在凱旋門的正下方,是1920年11月11日建造的無名戰士墓,墓是平的,地上嵌著紅色的墓志:“這裡安息的是為國犧牲的法國軍人”。據說,墓中睡著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一位無名戰士,他代表著在大戰中死難的150萬法國官兵。墓前有一長明燈,每天晚上都准時舉行一項撥旺火焰的儀式。現在,每年的7月14日,法國舉國歡慶國慶節時,法國總統都要從凱旋門通過;每當法國總統卸職的最後一天也要來此,向無名烈士墓獻上一束鮮花。據說這座凱旋門還有一個奇特的地方,就是每當拿破侖忌日的黃昏,從香榭裡舍田園大街向西望去,一團落日恰好映在凱旋門的拱形門圈裡。除此之外,巴黎還有一座小凱旋門,即卡魯塞爾凱旋門。它位於羅浮宮博物院對面,是為慶祝拿破侖1805年的一系列戰爭勝利而建造。紅、白大理石圓柱之間是三個圓拱門,拱門上高布滿了紀念拿破侖皇帝戰績的淡浮雕。門的頂端擺放了四匹從意大利聖馬可教堂搬來的鍍金奔馬,原物已歸還給了意大利,現在的是復制品,同時還添了一輛馬車與和平女神像。



(協和廣場方尖碑)



(凱旋門)


精選遊記: 巴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