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皇都——西安行記之一

作者: 快樂風帆

導讀人有惰性。從西安回上海的飛機上,嚼著笑容可掬的空姐遞來的小面包和榨菜,看著舷窗外的晚霞,決定一下飛機就開始記錄這次西安之行。之後,便是不住地拖延。今日值班,一切安好,沒什麼事情,心境沉下來,又有了擊打鍵盤的衝動。(一) 印像、想像及其他 什麼時候開始知道西安的?肯定記不得了。由邏輯上推測,大多數的中國人只要開始學習歷史,便會知道這個 ...

人有惰性。從西安回上海的飛機上,嚼著笑容可掬的空姐遞來的小面包和榨菜,看著舷窗外的晚霞,決定一下飛機就開始記錄這次西安之行。之後,便是不住地拖延。今日值班,一切安好,沒什麼事情,心境沉下來,又有了擊打鍵盤的衝動。(一) 印像、想像及其他

什麼時候開始知道西安的?肯定記不得了。由邏輯上推測,大多數的中國人只要開始學習歷史,便會知道這個城市。能說什麼那?十四個朝代的都城,一個國人思維中想繞也繞不過去的城市。從歷史老師口中飄出的片段:秦始皇、張學良,從電視中映射出的畫面:兵馬俑、大明宮,有些雜亂無章、有些支離破碎地拼成了兒時對西安的印像。

當然,不光是印像,還有些想像。小學裡,曾經在本雜志(記不清是《少年文藝》還是《兒童文學》)中讀到篇關於西安的游記,作者的文筆很好,用相當大的篇幅描述了西安的小吃,這種文章對於青春期前兒童的想像是一種極大的衝擊,差不多整一個禮拜的夜晚我都在夢裡品嘗不同版本的羊肉泡饃,口水流遍整個枕頭。

有時候,感覺人生就像是一直在玩拼圖游戲,時空轉換之中,不停地拼出對某事、對某物、對某人的印像之圖,不經意間,總會有新的拼板落到你的手裡,幫著你拼出些驚奇(抑或逼著你重新排列組合)。就對西安的認識而言,這些年是不以自己意志為轉移地慢慢充實起來。

早些年,總是聽到並認可這樣的說法:“古城西安”。現在,感覺若是簡單地把西安稱之為“城市”,那是對她的侮辱了。她,應該只允許被尊稱為“都市”,“古都西安”。不同意嗎?奧運會後地球人都知道的張藝謀肯定會認同我的觀點。這個有著“大西北”情結的大導演,幾乎差點就在奧運會開幕式中把對“西安時代”的頂禮膜拜發揮到極致:除了展示大唐盛世的《中華禮樂》之外,在最後彩排中的被拿掉的《大秦古韻》也以皮影這一標志性極強的符號標榜了西安的另一個極盛時期。想想也是,在北京的鳥巢中怎麼會允許你拼了老命地去贊頌一個曾經的首都?

(二) 丈八溝的龍和鳳

此次西安之行,假學術會議之名。我不是很喜歡旅游的那種,主要是怕累,若是一定要出去,喜歡做“自由人”,要玩一天睡一天才開心,最討厭的就是跟著旅行團連軸轉。出門在外,最主要的就是吃住行,玩還是其次的,別虧待自己。這次在西安,住的是“丈八溝賓館”。

接到會務通知的時候,看到“丈八溝賓館”幾個字,確實“咯噔”了一下,這麼重要的會議,主辦方該不會安排住在農家樂之類的地方吧?上網查了一下,顧慮全消,賓館檔次不低:丈八溝在西安西南角,原為唐代人工渠,一直是皇家消夏避暑的地方,上個世紀50年代初在此建“陝西賓館”,後稱“丈八溝賓館”,來陝西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外國元首都在此地下榻,據說接待過五十多個國家一百多位政界要員,民間稱“陝西的釣魚台”。

進了賓館大院的門,就知道這“釣魚台”榮譽可不是隨便就能套在頭上的。“丈八溝賓館”確實太大了,大得有些麻煩。15幢大小建築(多為別墅)極為分散地點綴在偌大的園林裡,在主樓大堂裡辦好會務手續,我拖著行李箱足足走了十分鐘才找到隱藏在園林深處的九號樓。一路走過來,滿目高大的樹木、嬉鬧於林蔭間的喜鵲、道路邊峰回路轉般不時閃現出的別墅,都讓人由衷地感受到:厚重。

九號樓是一幢極富60年代建築風格的兩層別墅,樓前的梧桐只適合用兩個字形容:參天,我從來沒見過這麼高大的梧桐,整棟別墅就罩在樹蔭裡。服務員躬身拉開大門,領著我穿過陰涼的走廊,這就是周總理、朱委員長住過的地方嘛?心裡有些激動,敢情咱也可以說“下榻”了…位於一樓的標准間不是很大,衛生間的設置已經有些陳舊了,不過看看窗外的翠竹,依然非常滿意:環境太好了。接下來的幾天,在散落於大“公園”裡的幾個分會場疲於奔命的過程中,逐漸地把這個誇張的賓館看了個大概:從大門進入,穿過“丈八湖”上的迎賓橋,就是別墅區了;“丈八湖”甚是漂亮,徜徉湖邊小道,垂柳掩映中,幾個仿古涼亭非常別致;一座拱橋,又隔出個東湖,東湖邊垂釣的三五個老者也成為風景的一部分。

要說丈八溝賓館給我印像最深的,就是別墅區中林蔭大道與大禮堂間相通的紫藤長廊。這紫藤長廊大得讓人震撼,碗口粗的藤蔓遮天蔽日,廊中可容轎車通過。廊邊柿樹伸進藤下的枝杈上掛了幾個小柿子,很有些情趣。住宿期間,一次酒後夜歸經過,整個長廊亮若白晝,而周遭林中朦朧的燈光裡,盡是鳴蟲的天籟之音,一時竟有恍若仙境的感覺。與如此紫藤長廊為伴的,定當是不俗之所:總統樓(一號別墅樓,傳說中江sir住過的地方)。和其他別墅一樣,一號樓的建築造型較為內斂,但細細觀察,依然可以發現一些不同。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建築等級已完全地融入整個國家的禮制之中,一號樓門廊檐下金漆繪出的龍和鳳,看似不起眼,卻已張揚地向你宣示著威嚴。

(三) 大雁塔下

位於慈恩寺的大雁塔應該是離丈八溝最近的名勝古跡了,我在賓館一放下行李就直奔而去。車朝北走,遠遠的就望到簡潔的塔身。雁塔南廣場下車,抬頭就看見廣場中矗立的玄奘塑像。九月初的西安依然炎熱,午後的驕陽下,手持法杖的玄奘,高大英武,仿佛依然信念堅定地走行於黃沙漫漫的西域大漠之中。就是這位唐僧,中國最著名的和尚,督造了大雁塔。

漫步慈恩寺中,游人如織,誦經聲朗朗入耳,想必盛唐時的景像也是如此吧。不知攀塔登高是不是人的本性,抑或是天生的好奇,與以前游覽其他塔樓時一樣,一踏進大雁塔內,就感覺一種欲望催促著自己趕緊爬到頂端。大雁塔有七層,據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說法即是由此而來。攀登的過程是辛苦的:雖說只有七層,但樓層甚高,一圈圈地順著樓梯盤繞上去,登上新的一層,認為終於到頂的時候,一抬頭竟還有一層在等著你,讓人感覺總也到不了頭。

終於爬到七層,喘歇中立照留念。舉目四顧,雖說大雁塔位於西安城南,雁塔周圍並無高層建築,竟很有些將西安盡收眼底的感覺。於塔頂北望皇城,剎時真正地體味到了“浮圖高聳,萬法歸一”的境界。千百年來,大概正是唐三藏建造的七層寶塔的萬丈光輝護衛著西安這座古都。在塔頂,大雁塔東南不遠處大唐芙蓉園也一覽無余。來西安第一天晚上,會議主辦方就組織游覽了這個唐文化主題公園。我對仿古的建築不是很感興趣。站在芙蓉園的亭台樓榭中間,四周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遙望燈光映射的大雁塔,我曾想:我們究竟是在創造一個新的輝煌,還是在企圖重返一個舊的輝煌?

出慈恩寺門,左拐來到東步行街。整齊排列的仿古售貨推車,清潔的街面,雁塔周邊的旅游管理確實還挺好。步行街上的唐朝市井生活的雕塑小品,真人大小,惟妙惟肖。說起西安的城市雕塑,我感覺很不錯,不似某些城市裡名為雕塑實則垃圾的東西。與大雁塔一街之隔的戲曲大觀園(就是開放式的戲曲公園)裡的雕塑給我印像極深,拍照無數。

繞到口碑不錯的雁塔北廣場,確實很漂亮。據說這裡是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廣場,夜晚會有燈光噴泉表演,可惜我光顧幾次均錯過表演時間。北廣場兩側的仿古建築中不單有旅游商店,還有些肯德基之類快餐店,這很重要,據說北廣場已經成為西安年輕人首選的碰頭地點。想像一下吧:大雁塔下,肯德基裡時尚的青年,哼著酷似《鴛鴦茶》的接頭小曲(還記得《虎口脫險》中土耳其浴室裡接頭暗號嗎?這是童年裡給我帶來歡笑最多的一部電影),焦急等待著未曾謀面的網友,憧憬著音樂噴泉邊花前月下的一刻…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