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的海
說到青島,首先想起的當然是海,尤其是對於像我這樣在北大荒的鹽堿地裡長大的孩子。大海一直是我夢寐以求、心所向往的地方。直到現在我仍然夢想著能夠擁有一棟建在大海邊上的房子,有一個面向大海的帶有巨大落地窗的客廳和臥室,可以坐在露天陽台上一邊吹著海風一邊喝香檳或咖啡,可以每天光著腳踩在松軟的海灘上。那將是怎樣的生活啊!
所以這次我們依然是選擇了海邊酒店的海景房。窗外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每天的清晨和黃昏感受著潮起潮又落。每天夜裡都是吹著海風在海浪聲中入睡。
青島的海不像三亞的、夏威夷的、黃金海岸的海那樣細膩、熱情、浪漫,它更加真實,更像是我們所生活的地方。他更加粗狂、不修邊幅,猶如北方的青年。總有老人和孩子在海邊拾貝殼、挖蛤蜊和揀海帶;總有年輕的男孩女孩挽著手或散步或駐足;總有孩子們踩著水、歡聲笑語。
青島的城市和建築
青島的城市非常干淨、美麗,處處都是風景。這裡是東方與西方、古老與現代的融合。城南區彙聚著古老的歐洲建築,街道高低起伏、紅色屋頂的小洋樓和尖頂教堂錯落有致,還有火車站整點的鐘聲不時地在城裡回蕩。市中心的國貿中心高樓林立、豪華酒店、購物中心比比皆是。這就是既充滿現代氣息又保留古老韻味的城市-青島。
清晨基督教堂的輪廓在晨霧中逐漸變得清晰,住在街兩旁那些老房子裡的人們跟其他城區的人一樣出來到街上買早點、或者出門去上班。路邊的商販早早地就開始做生意了,賣早點的、賣水產螃蟹的、賣本地干貨的。在這樣的一個早晨,我也跟當地人一樣買上幾只剛剛打撈的大螃蟹,盡情享用。
從酒店門口隨便坐上一輛公共汽車,忘了自己是在哪一站下的車了,卻又無意間撞到下面的美景。後來才知道這裡是中山公園、魯迅公園附近、離奧帆中心不遠的一個廣場。草坪修剪得很整齊、奧運的旗幟和宣傳畫將這裡裝飾得非常美。隨便轉入一條街道,街道的一側是一片杉樹林,樹木高大挺拔、直穿雲霄;另一側則是具有寬大葉子的法國梧桐,枝葉伸向樹干兩旁,在柏油路的上方撐起一片天然的涼棚。走在上面真是涼爽舒適。
嶗山的水
引用一個同路的大學生的話:“家鄉的山是長在陸地上的,嶗山是長在水上的”。的確,嶗山似乎是長在水上的。站在山頂,我們看見的不僅是山腳下的城市、村莊,還有一望無際的大海和飄忽搖曳的雲海。嶗山上的泉水穿越重重山巒流到這裡,北九水。顯然現在的水並不多,很多河道裡都只剩下被雨水和山泉水不斷衝刷過的岩石。可是不管怎樣,這裡的水依然是這樣清澈。
青島啤酒和青島美食
美食,是我永遠都不能忘記的。啤酒更是我的摯愛。青島啤酒舉世聞名,這話一點都不誇張。在我去過的任何一個國家裡,青島啤酒都是當地人知道的唯一的一個中國的啤酒品牌,甚至在很多大城市的酒吧和餐館裡都可以買到青島啤酒。
來到青島必須要體驗的當屬青島啤酒。說到啤酒當然就會想到位於香港中路的青島國際啤酒城,一年一度的青島國際啤酒節就是在這裡舉辦的。今年由於奧運會的原因,啤酒節推後舉行,所以我沒有機會去感受那裡的氣氛。另外一處是位於登州路的青島啤酒街,街道兩旁都是海鮮排檔和啤酒屋。這裡可以品嘗到各種新鮮啤酒,十元一杯(1斤裝)。更更遐意的一種是在居民區街道兩旁的小賣部、小餐館門口或菜市場裡,有鐵桶裝的鮮啤酒。一般是用塑料袋裝的。一代黃橙橙的啤酒和一個吸管,一邊走路一邊慢慢地喝。一斤只要一元錢,美得了不得。
啤酒街上生意最好的是街盡頭的“酒香源”,每次來都是滿座。這裡的特色菜是大蝦燒白菜、肉末海參、黃魚燉豆腐、油爆海螺、炸蠣黃、辣炒蛤蜊、海菜涼粉、酸辣魚丸、家常牙魚塊。當然還有四種鮮啤酒。我吃了辣炒蛤蜊、油爆海螺、蔥姜炒蟹、黃魚燉豆腐、肉末鮑魚,都很好吃。我的兩個晚餐是在這裡吃的。另外一個是在“新龍源”-青島的一家連鎖海鮮酒樓。我吃過兩家,都不錯。
但這次來青島最最得意的一件事是那天早上散步回來在路邊小店買的大螃蟹,我雖然不太懂海鮮,可也看得出那螃蟹很新鮮。我問“多少錢?”,因為不知道這裡是論斤還是論個賣。老板說“25”。我問“一只25嗎?”,我吃驚,因為在酒香源這樣大的螃蟹是59一只。老板詫異地說“一斤”,我郁悶,因為我不知道一只有多重,所以只能繼續問,“一只多重?”,“半斤”。終於搞定。並且老板給現場加工,其實他就只有一個電磁爐,但足以。三塊錢加工費,保證給蒸熟。兩個螃蟹不到一斤,每只半斤左右。20幾塊錢便帶回酒店了。就坐在窗戶旁一個人,一邊看著大海一邊吃到上午十點多。這真的是我所吃過的最最鮮美的螃蟹。最最新鮮的螃蟹、最最簡單的烹飪、最最悠閑的品味。
沒有吃到鲅魚水餃。可一位司機師傅說,這個時候吃到的鲅魚都是死的,因為現在不是出鲅魚的季節,吃鲅魚最好的季節是在母親節前後,所以不後悔。
欣賞美圖請登陸作者博客http://***/amyliqiaoq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