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漫步

作者: SZ哈寶

導讀雲中漫步哈寶 迎著朝陽,飛機騰空而起。 好了,我該有幾天什麼也不管的日子,哪怕地球也不轉。 從小窗向下看去,一朵朵白雲正懸浮在湛藍的天空中,望得久了以為自己是八戒正拿著九齒釘鈀悠悠地踩在白雲之上。。。 當空中小姐柔軟的聲音透過麥克風響起的時候,飛機正經過著名的雲南滇池,我把頭貼在玻璃窗上,情不自禁地感嘆道:“好大的棉花糖啊!”把飛機上 ...

雲中漫步哈寶

迎著朝陽,飛機騰空而起。

好了,我該有幾天什麼也不管的日子,哪怕地球也不轉。

從小窗向下看去,一朵朵白雲正懸浮在湛藍的天空中,望得久了以為自己是八戒正拿著九齒釘鈀悠悠地踩在白雲之上。。。

當空中小姐柔軟的聲音透過麥克風響起的時候,飛機正經過著名的雲南滇池,我把頭貼在玻璃窗上,情不自禁地感嘆道:“好大的棉花糖啊!”把飛機上的鄰座驚得一愣一愣的看著我。

麗江,一個神仙過日子的地方。原本打算看看書寫點字什麼的,到得那裡過了幾日,忽然想神仙是不動筆的,於是我也不寫了。直到重回塵世,又身處異鄉,帶上電腦,回想點滴,記下幾筆感慨,以備我煩惱之時了作慰籍。

上篇《漫步古城》

一條清澈的溪流在麗江古城口急切地流淌,兩只巨大的水車在溪水邊緩慢地翻轉,帶著遠古的青苔掀動著溪流的水草。它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流遍整個麗江古城。純樸善良的納西老人告訴我,如果迷了路,你只要找到一條小溪逆流而上,你就能走回城門口。

巨大的旅行包在背上袱著,我全然忘記它的沉重,散漫在古城光溜的街石上,一會兒天一會兒水地張望著,我們都忘了得先找房子住下。

我不能再使用湛藍這個詞來形容天空了,它分明是一種能浸淫入心的另一種蘭色,我不知道該用怎樣的蘭色來叫它。

溪水流淌的兩岸長著不算高大的古樹,滴著青翠的綠,透過斑駁的葉看那藍藍的天和天上的雲,我們都不會抬步了,於是干脆在一個叫做“四方街一號”的小店坐下來吃飯。溪水在這裡轉一個急灣,幾顆古樹在轉彎處的兩邊一同向溪流中傾斜,籠罩著只留下點點陽光在溪流中閃爍,成就著極其完美的風景。小店一家連著一家地建在流水邊上,一色的木制兩層小樓,屋檐上掛著長串的干紅辣椒和干玉米棒子,鄰家的窗前四只小小的竹制圓盤上寫著“清茶小食”的四字隸書,用一根木杆挑著,在溪流上正不住地晃蕩。。。。倚窗而坐,忽然發現我們恰成了游客的風景被不停地攝入鏡頭。

等上菜的當口,我也急切地拿出相機,對著不住贊嘆的景物一陣亂拍,驚異於鏡頭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精美,說好先吃飯再好好地在這裡細細品味。

原來古城的小食也是這般的精美:來個麗江粑粑,來碗納西雜菜湯,炒個麗江野菜,再煎個拉市海鯽魚,妻卻還想吃水蒸粑粑。菜碗大個的水面粑粑又香又糍,清香地道的菜式實在太讒人了,直吃得我們嘖嘖不停,一算帳才有43元,又是嘖嘖不住。

古城的溪流特別的清澈明麗,更令人贊嘆的是流速很急,大概因此水下的石子都變成了光溜的卵石,青的黃的白的,在水下映襯著蘭天。讓人忍不住要俯身劃動水波,感觸那石子的溜滑。

幾乎每一家小店都擁有一座小木橋,溪流上橫空架著的小橋是古城麗景絕妙的一筆。不遠處有一座雙孔石橋,引得很多人正不住拍照。店主說那裡叫“大石橋”。我們就決定住在那裡了。古城裡有很多住的地方,都叫“客棧”,一家一家地全是兩層小木屋改成。一個小小的門進去就是一個四合院,實際是當地納西人的居屋,一般一家客棧只能住20人以下,來古城旅行的人多了,納西人就在屋子裡放上床變成客棧,主人一邊出租床位一邊做些飯菜營生。這些客棧都辦得有營業執照和各種許可證,大可放心居住。

看過了很多客棧都很有意思,房子一般都是木結構,走起路來咚咚直響,但都很干淨,床單被子一色的白,每日清洗還留著陽光的氣味,而價錢卻便宜得一塌糊塗,非節假日10元15元一個床位,好點的20元。房子不帶洗手間,洗澡如廁得到公共處使用。但到了節假日就要漲價8至10倍。在麗江,會感到錢很值錢,出來旅行犯不著那般奢華,我們就住20元一個床位的房子竟然非常好,推窗可見玉龍雪山,忽兒在陽光下燦燦生輝,轉眼間又被厚重的白雲籠罩,雄壯中透出神秘。

後來就不斷地換房子住,仿佛要把古城住個遍,麻煩中也滿有樂趣。換得多了,知道古城中最受背包客稱贊的有:古城國際青年旅館、大石橋客棧、溢暢客棧、阿亮客棧、黃家花園客棧、小橋人家客棧等。

早聽來過的朋友說,到古城住下後會使人變得哪兒也不想去了,於是我跟妻說,我們漫步古城吧。

古城因小溪而迷人,古城因街石而入神,古城因木屋而動心。小橋、流水、人家這裡是真正的世外仙境。

密密麻麻的小木屋鋪滿整個世界,一間連著一間的小門店,賣著各種各樣的好玩的好看的玩意兒,每一件都是藝術品。納西蠟染、木盤燙畫、東巴像形文字印畫、大理石花瓶,還有好多僅售幾塊錢一個的銀飾,惹得女人們愛不釋手。好多的東西都能還價到極低的程度,我在一間小店看到一個有30公分高的木制藝術人像很精致,問價說要80元,我隨口說:這麼貴,20元吧,店主猶豫了一下就賣給我了;一個專賣圖騰的小店吸引我們流連忘返,圖騰店的主人蓄著密密的黑胡子,是一個滿身藝術家味道的納西人,他倒是一點價都不肯降的,仿佛降價有辱了他的圖騰,也難怪,這小子的圖騰作品剛剛入選到5月1日發行的《麗江古城》郵票冊上了。我們看中了他新近的一副作品“幸福一家子”,圖騰有一個酒瓶大小,將爸爸媽媽男孩女孩置於一間屋子下,從四面都可見一個十分可愛的圖騰人面,我愛死了,趕緊花220元買下,還買了他好幾個其他的精美得不得了的好東西。黑胡子用他的藝術之刀在我買下的圖騰上留下了他的漂亮的簽名以示友好。

不遠處不時傳過來“當。。。當”的悠揚悅耳的聲音,起初根本搞不清是什麼在哪兒,尋聲找去才知道是一家叫“布農鈴”的小店在賣一種風鈴,能敲出不同聲音的鈴鐺真讓我不買都不行。

我不能寫得太細了。我得寫一下那些讓我愛極了的街石。

一片片的房子中間是一條條的石街,納西人自豪地說,看一個地方的歷史不能看那裡的房子怎麼古老(事實上那個叫“牛家大院”的客棧,從它那已經傾斜了木制牆體就能看出它實在太古老了,大院牆上寫著它至今已遇300年),而要看你腳下的街石,一塊一塊有三本書大小的街石被人行走得光光的透出了石頭的花紋,那些街石有了900年歷史!鋪陳在古老的密密麻麻的房子中間,在光照下放射著白白的另一種靈光,如神之光亮一般地從小街的那一頭直逼眼前,在我的鏡頭裡反射著心動。為了拍攝這些街石,我曾兩個早上很早起床,趁著行人稀少的時候,盡情地看它謀殺無數菲林。

石街是給人細細品味的,石街是給人從容漫步的。沒有清淨的心態在石街上走著可能還會摔交。我為那些匆匆趕路的旅游人在導游的旗子下高一腳低一腳地在石街上走過而深深惋惜。

我們無數次地漫步在古城石街上,試圖吃盡它的所有美食,看盡它全部風華,仿佛要摸遍它每一寸歷史的痕印。當我明了不能夠時,我就在街邊納西老太太手裡,花一元錢買上一碗香脆的南瓜仔,拿上那本連我兒子都讀過了而我還沒看的《鹿鼎記》,坐到另一段的溪流邊上,再要上一杯清茶,在蘭色的天空綠色的樹下,一直看到下一餐美味的桌上。

麗江的白天很長,太陽在新聞聯播開始時還掛在西邊的天上。這樣的日子我不看報紙不看電視,甚至連電話也關了,我要留一片內心的寧靜給這個只有潺潺流水聲音的古老的蘭色之城。而夜晚就是到溪流邊的酒吧裡跟不認識的人喝酒,永不停歇的漫步和不厭其煩地吃。。。

下篇《徒步雲中》

到麗江,我還有一大心願就是徒步虎跳峽,背上背包行走雲中的感覺令我一想起就激動不已。為了這次旅行,我們打制了全套行頭:從旅行帽、防水服、蹬山鞋、大小背包、睡袋到照相機、手電筒、刀具等等一應俱全。在麗江到處可見身袱大背包的旅行者,網上有個不太好聽的專用名字叫“驢友”,我喜歡另一個名字叫“背包客”。麗江國際青年旅館接待處的牆上赫然寫著這樣一句話:西裝革履者恕不接待。我們看了會心一笑。

徒步虎跳特別受到外國背包客推崇,那種艱苦中的快樂非親身體驗難以為外人道。只是兩人去費用劃不算,定要找倆同行才好。於是我在古城國際青年旅館貼滿了紙條的留言牆上,貼了如下的文字:“我們來自深圳(一男一女)欲征4月30日徒步虎跳(三天)然後去中甸的同行者(最好也是一男一女)。電話13923456789。”接下來,七八個人打來電話應征,我將他們全部約到溪流邊的“九七餐廳”,大家開始各自講自己的出行計劃。一個留著長發小須的小伙子,帶著他漂亮的女友最後來,這小子曾經有過騎自行車從北京到惠州的壯舉。他們計劃先去瀘沽再去梅裡,並力勸我們同行;另一對意見不統一,女的不敢徒步虎跳;只有一對廣州人與我們想法完全一致,他們是去年才結婚的夫妻,男的叫FF在惠普,女孩叫JJ是個麻醉醫生,看得出女孩有點嬌氣,兩人蠻恩愛的在一起。大家直吃到晚上九點鐘還意尤未盡,買好了的當晚聽宣科納西古樂也懶得去了。飯後結帳當然是AA。

次日一大早,租來的的士載著一行四人,繞著美麗的玉龍雪山,直赴徒步虎跳峽的起點---大具鎮。一路上全都是令我們驚呼的景色,惹得我們不時地停下來拍照。10時許,汽車轉過一座大山,面前出現遼闊的山野,司機說下面就是大具了。但見成片的梯田滿眼的莊稼,黃的是蕎麥綠的是青稞,如模特身上的時裝相間著艷麗從我們眼前飄過。山野裡散落著山民的居屋,不時可見牛羊在收割後的地裡低頭吃草。我趕緊叫司機停下,從山頂上好好領略一下下虎跳峽的豐姿:山下,一片寬闊的原野上從中拉出一條溝豁,那便是金沙江了,對面哈巴雪山巍然屹立。司機問過去老渡口的路線後,直開到無路可走的金沙江邊停下,我們向下望去,百米之下滔滔的江水轟鳴著向山谷奔騰,兩岸相隔也是百米之寬,而腳下卻沒有現成的路可走,這哪是什麼渡口!妻和FF去探路,我則舉著相機從鏡頭裡看這雄壯的金沙江,鏡頭裡忽見江邊的一塊大石頭上有人!我放聲大喊,山谷裡只留下金沙江水經久不熄的咆哮。

一只小船出現在左側的峽谷,我們背上各自的背包,開始了長達40公裡的徒步虎跳峽行程。

從大具下到江邊,倒是沒覺得怎麼累,峽谷裡的江風夾帶著岸邊的細紗猛烈地吹打著渡船,令我不禁打了個寒顫。渡到對岸,真正的艱苦就此開始了。向上向上,仿佛無窮無盡,看不到行人也看不到人家,背包愈來愈重,肚子餓得不行,卻還是上山。天上一會兒太陽一會兒雨。回首對岸,大具也沒見得剛才的美麗,直到我們體力快要耗盡的時候,才看到了前面的人家。一個黑黑的小孩向我們走過來,說:筆。。筆。。兩個女士連忙從包裡各拿了一支筆送給他,有旅行經驗的妻子於是在村裡小店買來一大把圓珠筆,准備作為禮物送給路途遇到的孩子。小孩把我們帶到前面的人家大吃了一頓後方始恢復力氣繼續前進。

沿著金沙江,我們在哈巴山山腰中行走。金沙江蜿蜒在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深邃、悠遠,巨大的吼聲展現著他的雄壯、威武。我們必須在天黑前趕到TINA’S,好在都是平路,吃過飯後大家走得快了。下午四點我們到達“山白臉”,這裡是一個山中村莊,是去中虎跳的起點。我們請來一名納西小伙子帶路,順便將背包交給他派人先送到TINA’S去,輕裝之後跟著他往江面走去感覺如飛。

行走臨江的懸崖峭壁,我們算是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一幕:百仗之下是轟隆的江水,僅有一腳寬的羊腸道仿佛建在空中,懸崖上沒有樹枝,沒有扶手,僅有一根電話線般細小的鐵絲,用同樣細小的鐵釘鉚在石頭上,我們小心地向前移動,出得一身冷汗才到得稍微安全的地方,卻見一個女人上來收錢,原來,這驚險的小道和救命稻草般的鐵絲還是他們家修建的,要我們每人留下兩元買路錢。實在沒得路可走,有人就在懸崖上開鑿出橫凹字型槽口,行走到槽口盡頭再回首望去,天空仿若窄窄一線,稱為一線天的便是。站在一線天往下看,就見一巨石歪斜著在金沙江中,那就是著名的中跳石鬼門關。中虎跳水流很急,黃濁的江水帶著兩座雪山重壓之後的怒吼從上游奔騰而來,激起衝天的巨浪,如千軍萬馬勢不可擋。據說當年有多批漂流者就是過不去這中虎跳,死了不少人,政府便不准漂流了,至今仍未有人征服它。

一個男子上竄下跳地來到中跳石上,十分輕快地就著石上的鐵鏈直下到江水最急處,坐著看江水奔流,一會兒就颼颼颼地朝一線天方向去了。而我們從中跳石沿小道繼續往前,到得TINA’S已是天黑。筋疲力盡地坐到餐桌前,卻見那人早我們而到正在吃飯,攀談得知,他是福建人,從中跳石一路上去與我們反向到山白臉又走回到TINA’S,速度之快令我們咋舌。回想剛剛上來時的苦狀,妻更是數60步休息幾分鐘,聲言累得半死。相形之下,福建人大談自己蹬山如何了得,頗有帶一個女人也比我們快的意思。不想後來福建人得罪了這兩位女士,成為我們一路上的談資和笑柄。這是後話。

TINA’S建在山腰中間的簡易路邊,是徒步虎跳峽背包客歇宿的最佳處所,網上對它評價甚高。店住姓趙,不到四十歲,留著個平頭,一副忠厚老實的樣子,是背包客傳頌的著名人物。老趙一家人在虎跳峽一帶有很多生意,另一家在網上被稱做"背包客的天堂"的旅館HALFWAY是老趙的妹夫馮兄所開。TINA’S並不大,上下兩層,建在山坡上,從上往下看還以為只有一層,中間是個供背包客吃飯的客廳,左邊是廚房和小商店,浴室和洗手間在樓下。一般可住下四五十人,,但後來老趙說五月二日那天破記錄地住了90人,連飯桌上都睡人了。老趙的旅館十塊錢一天,從沒漲過價,因而口碑更是好。

室外,天空如罩,繁星如織,四周黑黝黝的,雪山上的陰雲鬼魅一般地盤住其上,而江水永不停歇地從峽谷裡發出怒吼,甚是可怖。抬頭望見星子,頓覺奇大無比,夜風呼呼吹過,又一個寒顫,我趕緊走進屋子。

TINA’S飯廳裡坐滿了人,大家聚在一起就算相識了,就能侃侃而談。果然發現住店的背包客中一半以上是鬼佬。幾個鬼佬吃過飯正在玩牌,桌中那個中國女孩是香港人,她說已經出來一個月了,在途中遇上他們就一起同行。徒步虎跳真是天地一家了。

飯廳裡一整面牆上,張貼著背包客對蹬山的感悟和徒步虎跳的興奮之情,其中不乏對TINA’S的留戀之語。一個小子從上虎跳的橋頭出發經二十八道拐到達TINA’S後留言:“從大具來的朋友,當你們達到TINA’S時,你們應該想到什麼是先甜後苦。。。”我們一邊吃著飯一邊與鄰桌的背包客聊天。行走了整整十個小時,爬過了兩次陡峭崎嶇的山坡後的兩個女士,體力透支厲害,堅決不想再走了。福建人從橋頭過來,在TINA’S包了一輛的士頭次日便去中甸和香格裡拉,力邀兩個逃跑主義分子同去,到得她們真的想去時,福建人就變了主意,聲稱車上坐不下了。惹得兩個女人從此不再稱他福建人代之以“那鳥人”呼之,而且她們為這絕妙的稱呼笑得前仰後合。以至引出後面的更為有意思的笑料來。這正應證那句老話:千萬不要得罪女人,尤其是同時得罪兩個女人。新版遵義會議以逃跑主義者得勝,會議決定次日改去中甸。老趙成全了她們,答應親自駕車送我們去香格裡拉。徒步虎跳峽半途而廢,我十分惋惜。

中甸一路脫離徒步內容,我不願再寫。只是一路上不斷遇到“那鳥人”,那鳥人竄得確實很快,還講些風涼話來氣我們。到得後來重回TINA’S再續徒步全程,在走得實在累了時,想起福建人,引出經典話語如後:妻忽然說道,人要是在走不動了時可以長出翅膀變成鳥多好,在行走平路時又變回人。我接口說,有了翅膀的人就不再是人了,是鳥人。大家哈哈大笑不止。FF是個大話迷,毋自在前面搖首說,“所以說做妖就像做人一樣,要有仁慈的心。有了仁慈的心,就不再是妖了,是人妖。”我對大話也有點熟悉,接口說道:“人和鳥都是媽生的,不同的是人是人他媽的,鳥是鳥他媽的。。。”這樣說笑一路上少了些許辛苦。

拉回到從中甸返回,我實在放不下徒步虎跳的事,覺得不走下去遺憾太大了,心裡老過不去自己的關。就堅決要求回到TINA’S再繼續徒步,做了好多鼓勵工作終於說服大家同行。5月3日一早,我們背上背包,從半山腰的TINA’S出發,向更高的HALFWAY進發,看過地圖,要走上坡路兩小時,背包上山直令我們心裡發怵。

一路上有很多英文路標,成為徒步虎跳峽的一景,到得爬過一個陡峭的山坡,會有一句“你終於戰勝了自我”之類打氣的話語讓大家振奮一下。兩小時後,我們勝利到達HALFWAY,大家坐下來喝茶,看背包客的留言,旅館到處是旅行者留下的痕跡,一篇文字寫穿越哈巴雪山的經歷讓我心動。穿越哈巴由此折轉上山,六小時後到達雪線,夜宿無人區,非有良好的蹬山經驗者不能行。妻看我看得入了迷,知我所想就來打擊我的心血來潮,我內心想下次再來,我定不帶女人,一定做一次穿越哈巴的壯舉。馮兄十分客氣留我們吃飯,我們自然為要趕路,到下站茶馬客棧去吃。

出HALFWAY,就是平地,在更高的山腰看對面的玉龍雪山又是另一番景像,滔滔江水在山下的峽谷中成一條細細的帶子,轟鳴聲也是嗡聲嗡氣,像隔牆的鼓點。轉過一座山來,但見一條瀑布從天而降,從瀑布下過去沾點水珠煞是清涼無比,一群綿羊在瀑布那一面向我們走來,其畫面極其唯美,此時再次深感徒步的喜悅。等到了茶馬客棧,心想著山中的美味,剛才的辛苦早拋於腦後。

大山是不能遠看的,一如人的內心世界不能擦肩而過得知一樣。穿越大山如同與人交流一樣,那種感知仿若有了深深的戀情,令人心醉。

大山裡有各種核桃樹我從未見過,長在山民的屋後,如守護神般地遮蓋著大山中的村莊,茶馬客棧就掩映在這些核桃林中,生起裊裊的炊煙。又有未上學的兩個孩子在鄰近的屋檐下玩耍,純真地看著我們走過;兩個幼童在爺爺的懷抱中出神地望著我們一行背包客,一望而知是雙胞胎姐妹,兩個女士高興地跑過去逗她們玩兒,將隨身帶著的糖果和筆分發到他們手裡。

我肚子餓得不行,看見屋外有好多雞在啄食,和FF不約而同地大叫要對那些肥碩的正宗土雞開殺戒。茶馬的廚房裡老板娘正在為早到的一對夫婦炒菜,一個外國婦女正在幫著打下手。看著老板娘忙不過來,我們就自己動手,我嫻熟的刀功和麻利的廚下動作,引得外國婦人眯笑著說些我一句也聽不懂的話,我知她在贊賞我的廚藝。老板娘跟我說,她請了一個比利時的留學生來幫忙,我知道在TINA’S,在HALFWAY,都有外國學生打工,她們不要報酬,只要提供食宿就夠,但我不知道她們為什麼來。

我很早就跟母親學得一手上好的廚功,做清燉雞更是無一失手。將雞洗淨去油,大刀向土雞身上砍去,大卸一十八塊,放鹽和生姜,加半鍋清水,大火壓三十分鐘,小火溫五分鐘,開鍋保證香味撲鼻。果然,偌大只土雞,轉眼之間,四人吃得鍋底朝天。

三十八兩土雞吃過,二十八道拐自然不在話下,再上一層高山,向下望去,上虎跳峽游人成堆,細如螞蟻,一輛輛大車把一群西裝革履者、穿著高跟鞋打著花陽傘的人卸到鋪著柏油馬路的上虎跳,買火車票一樣地排著長長的隊伍,在那個著名的虎跳石上照幾張很多背影的相片就算完事。這便是旅游。到麗江,你千萬不能跟團去旅游,到古城轉一圈也叫到了麗江都是旅游團干的勾當。

我們在最高處歇息,望著面前的雪山,沐浴著周身的雲霧,俯視山下的金沙江和虎跳峽的游人,仿若行走雲間。深感旅行與旅游之巨大差別正在於此。

虎跳峽的景色從山上看與在峽谷下看有著巨大的不同,一路走到橋頭,我們看遍了山野的莊稼和路邊的野花,美麗的山景耗盡了我們所有的膠卷,到得在山下遇到徐家姐妹,深感因沒了膠卷鑄成了大憾。

成片的蕎麥地在一個山谷裡蔓延開來,有莊稼的地方就有人家,這是大山的特色。太長的山路走得我們腿腳發軟,仿佛失了知覺。困倦中,陡見兩個女孩兒站在不遠處路邊向我們張望,高的約有八九歲,矮的六七歲,站在一起很是惹人憐愛。我拿了幾支筆送給她們,問了她們叫什麼名字,但是好久也沒能搞清她們帶著濃重鄉音說出的名字,大概是叫徐艷桃和徐艷梅吧,我知道了她們都沒有上學。看著那個徐家小妹,我忽然想起那雙大大的眼睛與著名的希望工程宣傳畫裡的那個大眼睛女孩真是太像了!當她充滿好奇地望著我的行裝和手裡的大炮一樣的相機時,我感覺是被震住了,她不僅有一雙靈氣的大眼睛,事實上她長得很美,在這大山的深處,在這只有不斷行走的背包客的世界,她的未來是怎樣的呢,她會有怎樣的前途和命運?我沒有了膠卷,我當時只知道我沒有了膠卷,久久地站在蕎麥地田埂上看著她,而同伴已經走遠,太陽正把最後一抹燦爛的夕陽投放到金沙江畔原本美麗的沃野,天上的雲此刻正倒影在金沙江的上游與從中甸流下來的衝江回合處,洗染出我徒步虎跳峽的最後一片夢幻之光。。。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