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北疆行

作者: 雪域風雲

導讀走遍大半個中國,最向往的是新疆和西藏,這也是國內離江蘇最遠的地方,也正是因為路途遙遠,所以直到今天才有機會實現這個久已有的夢想,拜領導的成全,終於有了這次北疆六日之行。說實話,相對於新疆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裡的地域,區區六天,實在是太短太短了!照我的想像,喀納斯、那拉提草原、巴音布魯克天鵝湖,還有伊寧的薰衣草、昭蘇的油菜花,一圈兜下 ...

走遍大半個中國,最向往的是新疆和西藏,這也是國內離江蘇最遠的地方,也正是因為路途遙遠,所以直到今天才有機會實現這個久已有的夢想,拜領導的成全,終於有了這次北疆六日之行。說實話,相對於新疆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裡的地域,區區六天,實在是太短太短了!照我的想像,喀納斯、那拉提草原、巴音布魯克天鵝湖,還有伊寧的薰衣草、昭蘇的油菜花,一圈兜下來(要論地域還只不過新疆的幾分之一,還只是北疆的地域),花上半個月的時間,這才對得起那打了折還要三千多的機票。可是這次算是因公陪客,標准很高,但時間就只有六天,上海往返烏魯木齊還要用掉兩天時間,真正用在新疆旅游的時間只有四天,好在往返喀納斯是用晚上時間雙飛(遺憾的是看不到准格爾的沙漠和戈壁),否則難以想像再去掉兩天。這樣在新疆的安排就是:布爾津-喀納斯及附件的禾木或白哈巴兩天,天山一天,吐魯番一天,活動範圍就是烏魯木齊周邊和北疆,相對於喀納斯最美的秋色,九月上旬似乎稍微早了一點點,但是人生哪能都是完美的感受,想想部門同仁艷羨的神情,該知足了。第一天、九月五日:上海虹橋機場-烏魯木齊早晨7:00,常州出發,一行13人,客人只有4位,主人2位,其余7位都是客人的朋友,主要是新疆這樣的長線游在常州很難組團,於是搭車同行。因雨稍慢,9:30到得虹橋機場,航班中午一點准時起飛,整整五個鐘頭,是我這輩子最遙遠的一次飛行,空中直線距離3500公裡,由於烏魯木齊和北京有兩個鐘頭的時差,下午六點多鐘我們走出地窩鋪機場時,烏魯木齊正是下午時分,太陽當空,據說在夏季時,新疆的落日要到10點以後。出機場,路邊一閃而過的指示牌上“喀什,15××KM”讓我們在體驗中國之大後,再感受新疆之大,烏魯木齊同時也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大城市。 全陪的金導在常州出發時就告訴我們,烏魯木齊的地陪“好妹妹”有著一雙會說話的眼睛,一見之下方知果然如此。其實“好妹妹”的真名叫郝梅梅,念起來有點拗口,於是都叫好妹妹,既親切又上口,好妹妹濃眉大眼,和誰說話,那雙會說話的眼睛就直直地看著你,長長的睫毛(妹妹說這是長期用烏斯瑪草汁水的效果,一路之上她可是向車上的姐姐們推銷了不少染發生發產品,果是人精,其實但凡做得好的導游都是人精)一閃一閃,縱使我等老臉之人也只有低頭以避之,剛出機場不久,同行的J先生最先說出:受不了!引得滿車大笑。第一天在烏魯木齊的行程安排就是吃飯和住宿,總體而言,新疆的服務水平與沿海地區差之甚遠,並不僅僅是硬件,服務意識的差距比之硬件更明顯,不可以道裡計,無論是吃的飯店還是住的酒店,基本上都沒有主動服務的意識。在新疆的六天裡,我們切身體驗了新疆的服務水平,非常的不適應,縱使五星級的海德大酒店也是如此。但是,有一點已經和沿海地區接軌,那就是價格,烏魯木齊海德大酒店和我上個月入住的廣州碧桂園鳳凰城大酒店,雖同為五星級,卻完全不具備可比性,雲泥之分,但是價格上,鳳凰城還遠低於海德,這就是競爭和市場的力量。西部地區,尤其是西北,就旅游而言,吃住行成本樣樣高過沿海地區,如果標准高一些,新疆、西藏游報價往往不輸於出境游,所以在常州,只有很少的人去過西藏和新疆,甚至連組團都很困難。入住後下樓散步,門前即是人民廣場,廣場正中是新疆解放紀念碑,和重慶解放碑同名,只是沒有美色相伴。 第二天、九月六日:天池-國際大巴扎-布爾津清晨出發,天池一日游,天池景區位於位於阜康市境內,距烏魯木齊市97公裡,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的“博格達峰人與生物圈”國際保護區,是新疆三處5A級風景旅游區之一,另兩處是喀納斯湖和吐魯番葡萄溝。烏魯木齊市周邊可供游覽的景點並不多,主要就是天池風景區和南山風景區,一個在烏市北,一個在烏市南,這些年由於草場退化以及旅游環境惡化,去南山風景區的人日漸稀少,在有限的時間內,一般游客都是選擇天池,畢竟天池是5A級景區。烏魯木齊到天池的交通很方便,兩小時車程即可。天池很小,面積只有4.9平方公裡,湖面海撥1910米,但是清晨的風卻是很冷,尤其是在沒有陽光照射的地方,乘索道上去的時候很有點秋風肅殺的味道。天池古稱“瑤池”,實際上就是一個高山湖泊,融天山雪水而成,在湖邊可以遠眺天山主峰博格達峰,僅此而已,實在沒啥特別的,上去看了以後感到很失望,不過如此,平淡無奇的一個山間湖泊,其壯美遠不及“海天一色”的青海湖,即使同為天池,它也遠不及湛藍如寶石一般的長白山天池,同行的人甚至將它定義為不及天目湖。所謂龍潭碧月、海峰晨曦等天池八景甚為勉強,用好妹妹的話說就是這麼大的名氣,旅行社不可能不安排你們到天池來,畢竟近乎萬裡迢迢,哪能天池都不來?這就是中國人旅游的通病,我想發明“到此一游”的前輩實在是太偉大了,但是,他肯定沒想到他的後人已經進一步把“到此一游”的精神發揚光大到“九天十國歐洲游”的地步了。既來之則游之,湖邊走走,再乘游湖湖上轉一小圈,大約二十分鐘,其間有處西王母廟可供登岸,我們就坐在船艙中曬曬西天的太陽,呼吸呼吸蘇南沒有的新鮮空氣。游天池的代價不低,門票+索道+游船合計180,如是自費並且可以自己作主的話,大可跳過天池景區。天池景區留給我們唯一的印像居然是新疆特產的馕餅,新疆稱之為:馕,一種面餅,可能是實在是太餓了,新鮮出爐的馕餅就著剛烤好的羊肉串被大家一搶而空,並就此落下了馕餅情結,一直惦記到離開新疆的那一刻。離開天池,天色尚早,前往烏魯木齊二道橋國際大巴扎,二道橋是烏魯木齊最著名的維吾爾族聚居區,巴扎就是維吾爾語“集市”的意思,好妹妹一直介紹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巴扎,比伊斯坦布爾的巴扎要大上十倍,以及如何地具有異國風情等等,但是我對這類市場還是有著清醒的認識,不過是烏魯木齊的路橋市場而已,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市場雖大,但基本同質,不外乎食品,工藝品,還有當今新疆最熱門的和田玉,結果,不僅我什麼都沒買,團友購物最多的也不超過100元,看來游客已經被社會教育得越來越聰明了。此外,在新疆購物我等還有點心裡障礙,導游一再告誡我們和那些維族商人打交道時要注意哪些事項,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我也親眼在大巴扎門口看見一個維族人拿著一把匕首在那兒拔來拔去,你說這種範圍下,還價都得小心翼翼的,還有什麼購物的欲望可言。這次在大巴扎還了了我一樁心願,我一直希望能有機會參觀清真寺,去年在青海西寧,早晨醒晚了,錯過了參觀東關清真大寺。這次看見大巴扎中有座清真寺,汗騰格裡清真寺,於是便想進去看看,好妹妹是回族,她說這會兒有人在做禮拜不讓參觀,於是我花了10塊錢買通看門人混了進去,遂了心願,但是前後不到五分鐘就退了出來,是被濃郁的腳的氣息給熏出來的,你想成年累月沾滿腳汗的地毯會發出什麼樣的味道?我知道回族是最講究衛生的民族,據說家裡一塵不染,對我的疑問,好妹妹是這樣解釋的:維吾爾族的清真寺和回族的清真寺不一樣,無知的我這才知道,原來維吾爾人也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巴扎裡的清真寺是維族的,問題是,根據伊斯蘭教規,好妹妹終身都不能進清真寺,她咋知道不一樣?出了大巴扎,直奔機場,搭晚班飛機飛阿勒泰,喀納斯景區就位於阿勒泰地區的布爾津縣。阿勒泰地區位於新疆北部,阿爾泰山南麓,額爾齊斯河畔,東部與蒙古國接壤,西北部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相鄰。阿爾泰山盛產黃金號稱金山,額爾齊斯河號稱銀水,阿勒泰也以“金山銀水”為賣點。阿勒泰與烏魯木齊空中直線距離四百多公裡,中間隔著准格爾盆地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如果乘汽車必須繞行東西線,單程需耗時一整天,但是你可以看到戈壁和沙漠景觀,我們是晚班飛機往返,就什麼也看不到了。在烏魯木齊出發時,好妹妹就告訴我們喀納斯變天了,讓我們多帶點衣服,飛機受氣流影響一路顛簸,就那四百公裡的路程,估計飛機還沒飛出雲層就開始下降了。飛機在大雨中落地,阿勒泰機場據說是全國最小的機場。出於到費用的考慮,好妹妹沒陪我們去喀納斯,喀納斯景區是由阿勒泰的導游李雯負責,聽名字就知道是漢族人,兵團長大的,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個相對獨立的社會,居然是與自治區政府平級的單位。出機場已是九點,根據行程安排,我們當晚還要趕到布爾津縣神湖大酒店住宿,雨天路黑,大約兩小時車程,八月份時,這裡天黑要到十點以後,此刻在路上正是黃昏時分。布爾津是個只有一萬人口的小縣城,但是酒店卻有六十家,這裡主要是前往喀納斯景區游客的中轉小憩之處。入住酒店、用餐、回房已是十一點多,按新疆時間計算還早得很,於是按照行程單上描述的地點,趕往布爾津夜市,這時雨已經停了,路上除了我們這一撥游客再不見行人的蹤影,布爾津縣城不大,但是很整潔,完全不像我們想像中的新疆,以致於我一再把布爾津錯覺為東北的某個邊陲小鎮。在金導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來到了“著名”的布爾津夜市,沒有想像中的熱鬧,可能是雨剛停的原因,游客也很少,我們找到了行程單上推薦的俄羅斯老太的攤位,由於大家剛剛窮凶極惡地用完團隊餐,所以我也只是像征性地點了幾瓶自釀的啤酒,一點水煮花生,烤了兩條冷水魚,問題出在大家幾乎都來了,但大部分只是來點卯應景的,既沒有胃口又沒有情趣,才一口啤酒下肚就急著回酒店,真的沒勁,於是只好草草收場。如果依我,那至少也得半夜,就像去年在寧夏中衛街頭那樣,喝到半夜滿街瘋跑,那才叫徹底。順便說一句,在新疆最好少吃魚,即使再好的魚,比如他們一再推薦的冷水魚,無論怎麼加工也做不出適合江浙人的口味來,點了多是浪費。此外,所謂俄羅斯老太自釀的啤酒,實際上是布爾津某個小酒廠的產品,初聞之下有泔腳水味(當然未經巴氏高溫消毒),由於添加了蜂蜜,入口之後口感卻不錯,有點類似甜米酒的味道。還有,就是俄羅斯族(不是俄羅斯)老太太也只有四十多歲,爽朗得很,我們團友一個個舉著酒瓶和她合影,她的道具則是一條剖開的魚。她告訴我們今年來喀納斯的游客比往年少了很多,其實原因很簡單,地震(很多單位取消了旅游計劃,尤其是政府機關)、奧運(人們在家裡不出來了)和騷亂(雖然北疆遠比南疆安全,可是又有多少人搞得清北疆的阿勒泰距離南疆的喀什有兩千公裡之遙)。第三天、九月七日:布爾津-喀納斯-白哈巴-賈登峪新疆實在太大,昨日晚班飛機到阿勒泰,再乘兩小時汽車到布爾津,今天還要再乘三小時的汽車才能到喀納斯景區入口處的賈登峪,如果全程汽車那至少要十五個鐘頭以上,想當初從成都坐車到九寨溝就覺得遠透了,現在才明白林則渠流放為什麼要到新疆伊犁,估計這裡是離天子最遠的地方。早晨離開布爾津時天氣尚好,但是出布爾津不遠,天就慢慢陰了起來,非常讓人為喀納斯的天氣擔憂,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沒有晴朗的天空,便不會有美麗的喀納斯湖。窗外是半荒漠的景色,很單調,陰沉的天空時不時飄上一點零星細雨,李導說今年是個干旱的年份,夏季一直少雨,只是最近十天一直下雨,都被我們碰上了。等到中途翻越一座海撥只有兩千米山峰時,天空居然飄起了雪花,窗外慢慢變得銀裝素裹起來,我們的心也慢慢冷了下來,風雪彌漫,喀納斯湖還見得著嗎?隨著從山頂開始下行,慢慢地雨停了,天空也亮了起來,真是十裡不同天,等到了賈登峪附近,天漸漸晴了,窗外斷斷續續可以看到已經開始變色的樺樹林、楊樹林,大家的情緒開始好了起來。到達賈登峪已是中午時分,賈登峪現在是喀納斯景區的游客集散中心,所有游客的食宿均在賈登峪,為減輕對喀納斯景區的污染,溝內已不再為游客提供食宿。一般喀納斯的標准游程是第一天下午進溝游覽臥龍灣、月亮灣、神仙灣,再乘船游覽喀納斯湖,第二天早晨,二次進溝登觀魚亭俯瞰喀納斯,至於同屬景區內的白哈巴、禾木景點,只能由游客自行安排,但是都有區間車(暴貴)往返。喀納斯是准格爾蒙古語,意為“王者之水”、“可汗之水”,據說源於成吉思汗西征時的相關傳說。喀納斯湖位於布爾津縣北部,湖面海拔1374米,面積45平方公裡,是一個座落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湖水最深處達188米,是中國最深的高山淡水湖,雖然面積不大,但卻是中國蓄水量僅次於洞庭湖和鄱陽湖的第三大淡水湖,至於水質那就不必說了,湖水大多源於阿爾泰山主峰友誼峰(位於中俄交界處)的冰雪融水。喀納斯在中國有很多的唯一性,比如,喀納斯是西伯利亞泰加林在中國的唯一延伸帶;是中國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額爾齊斯河最大支流布爾津河的發源地;是中國蒙古族圖瓦人唯一的聚居地,是中國唯一和三國(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接壤的自然保護區。喀納斯景區最美的季節是秋季,每到金秋時節,白樺林一片金黃,銀色的雪山,翡綠的湖泊,好似油畫一般,號稱是亞洲唯一具有瑞士風光特色的自然景觀區,素有“亞洲瑞士”之稱。喀納斯湖是高山峽谷型的湖泊,我們在賈登峪換乘景區觀光車前往湖區,導游告誡大家湖面溫度可能降至零度,建議大家租一件軍大衣,因嫌那大衣經年不洗(肯定,我戲稱大家一起脫大衣時,我好像又回到了汗騰格裡清真寺),我是全團十三個人中唯一未租大衣的人,在喀納斯,晴天與陰天溫度至少相差十度,我就憑一件出發前剛買的衝鋒衣為行裡省了35元錢,那些大衣是這個世界上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東西,兩天回本,比漲停的權證還要厲害。等到出發前大家在景區入口處合影時就更好笑了,十三個人齊齊穿著軍大衣(我借了導游的),活像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師師部開大會。從賈登峪出發往喀納斯湖方向是一條峽谷,兩側山坡上的樹葉已經開始變色,不時有黃色甚至紅色的楊樹從窗前一閃而過,觀光車停靠的的第一個景點是臥龍灣,大家一下車便被臥龍灣那翡翠色的湖水給驚呆了,太美了!雖然剛才在路上導游已經介紹說,喀納斯的湖水會隨著季節和天氣的變化而時時變換顏色,是有名的“變色湖”,八月,湖水是藍色的,九月初,喀納斯的湖水是翡翠色的,是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但是,當真的面對時,還是被喀納斯的色彩所震撼,我從來沒見過這樣顏色的湖水,即使與之最為接近的黃龍五彩池的水,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再加上水邊那紅黃相間的楊樹,你怎麼形容喀納斯的美都不過分。接下來,是月亮灣、神仙灣,沿峽谷直達喀納斯湖邊,湖水一樣地呈現翡翠色。遺憾的是,天空又陰沉了起來,還飄起了小雨點,乘游船到喀納斯湖中,去零距離接觸那翡翠般的湖水,起先還能看到兩邊山上黃綠相間的樹色,等到三道彎折返時,窗外已經是一片水汽茫茫,雨也大了起來。回到湖邊才下午三點,由於喀納斯景區從前一天下午開始下雪,通往觀魚亭的道路已經封閉,何時開放難以預料,於是和導游商量下午的行程安排,決定把原計劃次日上午的白哈巴改成當天下午,導游一個電話就招來一輛政府接待用的考斯特,董建華、連戰都曾坐過,不得不讓人佩服,那司機居然是父母支邊的無錫人,遠在新疆,無錫和常州也算是老鄉了,等離開喀納斯才知道,那司機是那導游的姨夫,原來如此,哈哈!蒙古族圖瓦人目前僅存不到三千人,主要居住在喀納斯村、白哈巴村和禾木村,我們要去的白哈巴村因地處中哈邊境,隔白哈巴(哈巴就是“河”的意思,白哈巴就是白河)與哈薩克斯坦相望,號稱“西北第一村”,村邊的哨所成了“西北第一哨”。白哈巴與禾木現在都是驢友心中的聖地,森林、草地、晨霧、木屋、炊煙、寧靜、悠然、自得,這正是現代都市人“向往”而不能及的生活,其實對這樣生活的向往只存在於那些葉公好龍者的口中,真讓他們搬到白哈巴來,保證不出十天半個月就會跑光,一幫連手機須臾都不能離身的人,又怎能體會圖瓦人的心境。離開湖邊時,喀納斯一帶還是煙雨蒙蒙,還沒到白哈巴,天又晴了起來,真是一日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白哈巴屬於邊境地區,前往的游客需要辦理邊境通行手續,由於我們乘的是一輛政府接待用車,結果連邊檢手續及門票都免了,我們是按每人260付給導游的,省下的就是他們家的了。通往白哈巴村的路旁是連綿的雪山,雪線下面是常綠的松樹,再往下就是紅黃相間的草地,草地上是成群的牛羊,色彩搭配得非常漂亮,拍出的照片效果猶如油畫一般。由於喀納斯地區海撥並不高,一般只有一千多米,最高的友誼峰也不過4374米,所以很多雪山只是季節性雪山,李導說幾天前帶團進來時還沒見到雪山,看著艷陽下清晰的雪山,我們連說自己是幸運之旅。通過哨所首長(不知是否大過排長,不過這一帶中哈邊境他說了算)首肯,我們一直把車開到中哈邊境5號界碑前,看著一河之隔、烏雲翻滾的哈薩克斯坦,這是我第一次離外國如此之近。離開5號界碑,返回喀納斯的途中經過白哈巴村,看著像工地一樣亂糟糟的村莊,誰也沒有下車的願望,據說村裡正在施工地下排水管道,看來是游客已經多到影響當地生態環境的地步,網上說禾木也是如此,有網友說他看到禾木時失望得都快哭出來了,禾木和白哈巴具有同質性,只需去一處即可。回到喀納斯,天又陰了,看來那天下午整個景區只有白哈巴是晴天,不過在回來的路上遇到去觀魚亭的區間車,知道經過人工掃雪後,觀魚亭已經開放,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氣,因為用觀光車導游的話說:不能登觀魚亭是來喀納斯最大的遺憾。返回賈登峪時,在峽谷中居然看見了美麗的彩虹,比之7月份在四川看見的彩虹更美,色彩更加鮮艷多姿,遺憾的是轉瞬即逝,我剛舉起相機,彩虹就在一車人的驚嘆聲中消逝了。晚上在導游的一再“鼓吹”下(她說阿爾泰大尾羊是中國最好的羊,北京奧運會用的都是阿爾泰大尾羊),我們點了半只烤“全”羊,一千大洋,味道是真的不錯,連我這個素來不吃羊肉的人也吃了好幾塊,但是,十三個人也只吃了半只烤全羊的一半不到,終究不是吃牛羊肉長大的人,光有雄心壯志也沒用。賈登峪的夜晚很冷,冷到大家連洗澡的勇氣都沒有,我蓋了兩條厚厚的被子,一夜無夢到天明。第四天、九月八日:喀納斯-布爾津-阿勒泰-烏魯木齊早晨醒來第一件事,先拉開窗簾看看外面的天氣,是個晴天,走到室外一看,酒店四周的山體呈現一層淡淡的絳紅色,原來是清晨的陽光照在山體上,初秋的山坡原本就已經被樹葉染成了淡淡的黃色,此刻又被陽光染成了淺淺的絳紅色,遠處山巔是這幾天落下的積雪,山坡上還漂浮著薄薄一層雲霧,我利用大家早餐的時間在寒風中狂拍一氣,反正早餐常州有的就是,這美景可就是只此片刻了。早餐後二次進溝,路過臥龍灣,恰巧一片雲海,趕緊下車,由於昨日下雨今日放晴,陽光照射之下,水汽蒸騰,雲海飄渺,真的似神仙一般。到了湖邊已是艷陽高照,藍天白雲,乘區間車直奔觀魚亭,觀魚亭位於哈納斯湖西岸駱駝峰頂上,海拔2030米,距湖面高差為600米。觀魚亭原名觀湖亭,後來,喀納斯湖有了湖怪的傳說(實際上就是哲羅鮭,又是一個賣點),遂改成觀魚亭,這裡是俯瞰喀那斯湖全景的最佳角度,泛著銀光的雪山、蒼翠的森林、翡翠色的湖水盡收眼底,因此登觀魚亭成為來到喀納斯的游人必做的一件事。登觀魚亭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是乘汽車從山後繞行到山腰,然後步行1200級台階;另一條是從山前專為爬山者鋪設的石階盤旋步行而上,一共三千多級台階。考慮到時間和體力,我們選擇了從半山腰開始爬,山下還是晴天,等到了半山腰出發處,又是雲遮霧罩的,湖面上一陣陣霧氣,基本看不清湖面。怎麼辦?來了總得上去,於是開爬,越往上霧氣越大,到後來竟然下起了雪,爬到五百級台階的時候,我已經泄氣了,這樣就是爬到頂上也一樣什麼都看不到,還不如省點力氣,於是准備爬到第618級台階(地上標著台階的級數)時返回,等到了618級台階時,心想都下來一半了干脆繼續爬吧,就這樣爬到了距離觀魚亭(正在維修)只有咫尺之遙的地方,果然,一片霧氣茫茫。於是,帶著一片遺憾返開始下山,既看不到喀納斯湖,就只有欣賞遠處的雪山和近處被白雪包裹著松林。往觀魚亭的登山道路呈“8”形,上下分開,上山沿湖,下山則經過山坡的另一面-百花園,但是在中間交彙,那裡也是下山途中唯一能看見喀納斯湖的地方,真的是老天開眼,可憐我等幾乎是萬裡迢迢,在那一刻,突然天空放晴,艷陽之下,翡翠碧玉般的湖面在遠處雪山的映襯下清晰可見,極目北望,喀納斯湖的三道彎依次呈現在眼前,藍天、碧水、雪山、蒼翠的森林和枯黃的草地相互映襯,美不勝收,套用一句話:喀納斯的美,如同來自遙遠天堂的夢境,那是王者的聖水!下山途徑的百花園屬典型的森林草甸,被四面翠綠群山所包圍,因野花茂盛、爛漫而得名,此刻,在初秋的風雪下,草甸已經變成了火紅色,在這裡我拍了自覺全程最美的一張照片,自下往上,紅色的草、綠色的樹、湛藍的天空和潔白的雲,美中不足的是雲稍許淡了點。帶著興奮回到停車場,得知我們最不幸的團友是腳步最健的人,他們最先到達觀魚亭,當天空放晴時,他們已經回到停車場,沒能看到那最美的三道彎,有極大的可能,他們錯過的是今生,這就是命!喀納斯的門票是150,加觀光車80+40,一共是270元,物有所值。返回賈登峪的途中,途徑神仙灣、月亮灣和臥龍灣時,我們再次要求司機各停車五分鐘,這是兩天來我們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在這裡停車,初秋的喀納斯讓我們百看不厭,真的不想走。 午餐後,經布爾津原路返回阿勒泰機場乘晚班飛機回烏魯木齊。來時因為阿勒泰至布爾津的行程在夜晚,回程時發現布爾津河沿岸的風光也很美,尤其在北屯附近,但凡有水的地方都是水草豐美,和不遠處的半荒漠景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干旱地區,水就代表著生命、綠色和希望。回到烏魯木齊,我一見到好妹妹就說:既然喀納斯這麼美,你為什麼還要帶我們去天池?這不是浪費時間和金錢嗎?第五天、九月九日:烏魯木齊-吐魯番-烏魯木齊這是在新疆的最後一天,明天就將踏上返程,今天的行程簡單說就是一日五游:交河故城、維吾爾古村、坎兒井、葡萄溝和火焰山。吐魯番,突厥語的意思是“富庶豐饒之地”,位於天山山脈與塔克拉瑪干沙漠之間吐魯番盆地,它包含了西域風物的全部經典。吐魯番是東西方文化和宗教錯綜交織與相互融合的交彙地,是我國絲路遺址最為豐富的地區。新疆歷史博物館收藏的西漢到唐代即絲綢之路昌盛時代的文物,80%以上出自吐魯番。“多種文化、多種宗教、多民族充分交彙和融合,在整個絲綢之路上,我們找不到哪一個地方,在文化面貌上像吐魯番這樣豐富多彩”。吐魯番古老的歷史文化遺產,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與民風民俗,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吐魯番都可以說是西域的一個縮影。吐魯番也是維吾爾文化的兩大中心之一(另一個應該是喀什)。作為維吾爾族的祖先回鶻人進入西域後最早的聚居地之一,當地維吾爾族的音樂、舞蹈、服飾、宗教、禮儀、餐飲和生活習俗、建築風格各個方面,都獨具魅力。這裡自古就是歌舞之鄉,著名的高昌樂舞曾風靡長安城,受其影響形成了今天獨具特色的歌舞藝術,吐魯番納茲庫木、木卡姆、麥西來甫等都是了解維吾爾文化的重要窗口。(上面這段話摘自CCTV的相關報道)早晨出烏魯木齊不久便到了達阪城,我們普通人知道達阪城都是因為王洛賓老先生的一首《達阪城的姑娘》,其實如今達阪城最著名的不是姑娘而是風力發電。新疆風能資源豐富,而達阪城地區,是目前新疆風區中開發建設條件最好的地區,這裡是南北疆的氣流通道,巨大的風車林立於在高速公路兩側,延綿數十公裡。現在在高速公路的兩側建有觀景台,供游客拍照留念,不過,根據我的觀察,達阪城風場最佳的拍照位置是在高速公路的中間隔離帶,在藍天的映襯下,黑色的公路延伸到天際,兩側是綿延不絕的風車,極為壯觀。沿吐烏高速繼續前行,時近中午到達吐魯番旅游接待中心,在此稍作休息,好妹妹為我們准備了一日五游的套票,作價215元,比單買便宜一點點,相當於多送了一個景點:維吾爾古村,其實,好妹妹買票的時候,我就說這種套票是不合算的,最後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第一站,交河故城,交河故城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車師前國的都城,是目前全國現存面積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生土建築遺址。交河故城建築年代距今約2000~2300年。故城由廟宇、官署、塔群、民居和作坊等建築組成,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交河故城幾乎全是從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1961年被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之,橫看豎看就是一堆泥巴,像我等對西域歷史沒有研究、沒有興趣的人(用某位團友的話說就是沒文化),大可跳過該景點。第二站,維吾爾古村,毗鄰交河故城,是一個展示維吾爾原生態民俗風情的旅游景區,主要就是維吾爾民俗陳列館。維吾爾古村是一個完全人造的景點,制作簡單粗陋,就是幾間泥房子而已,門票單買是35(我估計一般不會有人單買),我說旅游旺季它用不了幾天就能回本,我也不是一概反對人造景點,但是你無論如何也得下點本錢,哪能這麼糊弄游客,如果你不打算成為研究維吾爾民俗的專家,該景點同樣不值得一游。第三站,坎兒井民俗園,坎兒井是古代新疆人創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主要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灌溉農田,以防寶貴的天山雪水被白白蒸發掉,吐魯番地區共有坎兒井1100多道,它是綠洲的生命之源,據(導游)說與京杭大運河、萬裡長城並稱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如果有興趣,可以一看,旅游價值類似都江堰。還有,景區內維族古麗(小姑娘)拉人合影的勁頭讓人恐懼。午餐是在麥西來甫風情莊園,其建築有明顯的民族風格,那裡還有號稱天下第一的馕坑,至於團隊餐的口味那就相當地一般般了。第四站,葡萄溝,位於火焰山的西端,溝中郁郁蔥蔥,栽種了無核白、馬奶子、紅玫瑰等近百種葡萄,形成了一所天然的葡萄博物館。兩米高的葡萄棚架成的長廊藤蔓交織,現在葡萄溝已經是一個5A級景區,但是盛名之下其實難負,僅就旅游而言,葡萄溝無景色可言,即使是入戶的民族歌舞體驗,也已經格式化商業化,嘗瓜果、跳民族舞、賣葡萄干一條龍,三位一體,你來時前一撥還沒走,你看舞蹈他買葡萄干,後一撥來時你還沒走,你買葡萄干他看舞蹈,當時覺得挺有意思,完了想想真沒勁,說穿了,不就是買賣葡萄干而已,其他都是點綴,干脆直奔主題算了,何必光是門票就要收100,按照當地物價相當於30公斤的葡萄。還有,每天若干撥客人脫鞋坐到那毛毯上,氣味可想而知,不輸於汗騰格裡清真寺,不過三分鐘我就被熏了下來,哪有什麼民族風(氣?)味可言?主人告訴我們男人腳不臭討不到老婆,估計那是指維吾爾族吧。第五站,火焰山,這是個無恥的景點,偌大的一座火焰山,遠看近看、前看後看都是一個樣,當地人居然把火焰山圍了起來,收門票40元,只是在圍牆內豎了一根形似金箍棒的溫度計,還有什麼牛魔王、鐵扇公主的銅像,這種景點如果不靠套票搭售,哪裡會有人去?就這樣,一路五個景點折騰下來已是下午五點半,我絲毫沒感覺到上文所言的西域風物的經典,感受到的只是瓜果之鄉濃郁的商業氣息,這不是吐魯番旅游的精華所在。而且,地陪導游的安排也不合理,一日五游,像跑馬一般,後來我和好妹妹開玩笑說:如果,我們今天只去交河故城、坎兒井和葡萄溝,單買門票,不僅時間充裕,最後比套票省下來的錢還可以給每個人買上10公斤葡萄,如何?她笑而無言。一路趕回烏魯木齊已是晚上九點,晚上的安排是在君邦天山大酒店觀看民族歌舞表演,這是家四星級酒店,由於建的晚,硬件明顯好於海德,大堂非常有特色,彌漫濃郁的阿拉伯氣息。在新疆這些天每天早出晚歸,起床用的是北京時間,入睡用的是烏魯木齊時間,我開玩笑說在新疆一個美女也沒看見,導游說漂亮的都在今晚。這是一台以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為主的歌舞晚會,確實不錯,值得一看,不過價格不菲。散了晚會,還有最後一項行程,好妹妹帶著大家去夜市買水果,她幫我們挑選幫我們還價,直到大家滿意而歸為止,站好了她的最後一班崗。烏魯木齊哈密瓜、馬奶子、無核白的價格只是常州的三分之一,結果每個人都帶了超越自己背負能力的水果回到常州。第六天、九月十日:烏魯木齊-上海-常州烏魯木齊早班8:30的飛機,一路順風,下午4:00回到常州。檢討本次行程,覺得初秋的喀納斯不負“來自遙遠天堂的夢境”之盛名,一日之中,我們看到了陰晴雨雪中多姿的喀納斯,不愧為“可汗的王者之水”,唯有感謝上蒼的眷顧。至於烏魯木齊周邊的天池與吐魯番真的不值得為之萬裡迢迢而至,也許是我未能體會西域文化的精髓,也許是我太偏愛自然風光了。希望下次能有機會再去伊犁河谷和巴音布魯克草原,那裡也是我的神往之地。二00八年九月十六日凌晨



(白哈巴的秋色)



(俯瞰喀納斯)



(喀納斯的秋天)



(最美的臥龍灣)



(賈登峪的清晨)


精選遊記: 吐魯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