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皇城鐘鼓幾天的會程中,一直是見縫插針地玩,把市內景點轉了轉。旅游也要重點突出,時間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有些景點看過就算、點到即止,別留太多空白點就是了,沒必要個個都深度游。鐘樓和鼓樓就是抱著點到即止的心態去看看的。鐘樓鼓樓被稱作姐妹樓,游覽也是聯票。先上的鼓樓。挺喜歡鼓樓的建築造型,感覺很敦實,特抗震、特有安全感的那種。其實之前查到過一篇資料,說鼓樓在建築學上的地位是蠻高的,只是我不搞這個專業,很多術語記不住,隱約記得說鼓樓和天安門的建築形式相同,而且在某些方面做得還比天安門好。這篇資料一看就是個學究寫的,稍微有點政治頭腦的人都不會拿自己地盤上的建築去和天安門比。鼓樓上的鼓不少,每面鼓對應著一個節氣。還有兩面供游人拍照和擊打的鼓,當然收費。站在鼓樓上四面望去,都是仿古的商業樓,唯一空曠的東面不遠處,就是鐘樓。不用說,那上面一定也有一口收費的大鐘。鐘樓比鼓樓要小,但位置卻重要一些,坐落在中軸線上,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相彙於此,正南延南大街約一裡多地就是南門城樓。而今,姐妹樓已不在整點報時,不過逢整點還是安排有演出,相比之下,鐘樓上的古樂表演比鼓樓上嘈雜的鑼鼓表演要高檔那麼一點。下鐘樓便直奔南城門,西安的城牆保護之完整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雖說時間緊,但無論如何也要參觀一下。爬上城牆,看看甕城、看看敵樓、再站上城樓北望剛才爬過的鐘樓,就有了些感慨。(各位看官肯定覺得煩:你小子出來玩就放輕松玩唄,要那麼多感慨干嘛?我倒是一直企望能做個沒心沒肺快樂的人,但有些人命中注定就是要想的多、活得累,我就是這樣的人)西安的城牆很長,站在城樓上左右望不到頭。據說在城牆上坐電動游覽車兜一圈要一個多小時。幾個朝代下來,不停地重修加固,為的是把危險和未知的東西擋在外面,給住在城裡的人一個安全感。如今,危險不再,原本固若金湯的城牆上又開出了許多新的門洞以方便交通。站在城樓往城內看時,突然覺得,城內有所意義的只剩下那報時的鐘鼓樓,存留的城牆更像是現世的人們企圖留駐時光的無謂舉措。一分一秒的光陰,擋也擋不住,如沙漏般的,從各個門洞裡溜了出去。(五)兵馬俑與石榴這年頭最值錢的是啥?是人才。這個不缺,就是咱自己。那除了人才,最值錢的是啥?那一定信息了。就是依靠網上的信息,我在西安火車站廣場登上了306路車。非常正確的選擇,確保我在3個半小時之內完成了兵馬俑之旅,省時、省錢、開心。剛在306路車坐定,就發現有些不俗之處:這趟旅游線路上的青年美眉可不少啊,看樣子大多還都是單身行。在感慨艷遇幾率大增的同時,不禁高興:我們國家有希望啊,這些80和90後的年輕一代也那麼自覺地注重文化熏陶。豈料半小時後打盹醒來,發現美眉們已消失殆盡,返程途中才搞清楚,原來這條線路沿線有多所高校,那些美眉就是返校學生。這條線路沿線不單多高校,還多景點:華清池、秦始皇陵、模擬皇陵地宮、八大奇跡等等。時間緊迫,目標明確,其他的景點也就沒去。想想以後終究還有機會的。兵馬俑博物館門口租的電子講解器,事實證明,沒多大意思。我想知道的東西它不說,它說的東西我不想聽。園區共四個展館:文物展覽館、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我參觀的時候,人還不是很多,據說旺季的時候,參觀的人可以排好幾個兵馬俑陣了。文物大廳裡,銅車馬的周圍總是聚集著最多的觀眾,光線又奇暗,所以我最終也沒能看個清楚。不過,老早在網上倒是仔細研究過,據說發現時,兩輛車馬已各碎成一千多塊,修復花了六年的時間。想想,當初造這銅車馬的時候肯定不會耗這麼多功夫。於是又感慨,修補某個東西往往比創造它要麻煩得多,比如重傷的人體,比如破碎的愛情,比如我的筆記本電腦(修的錢都趕上買的錢了)…至於兵馬俑,確實震撼。只是各位看官應該老早已經通過各種形式深入了解了,沒必要多講。怎麼說那?越是對中國的國寶,咱們國人越是想像力豐富地可勁地糟蹋:遍地的劣質仿制品、刷成青銅色的用於拍照留念的石膏模具、還有前些年一直在各類晚會上出現的頭套長筒襪的兵馬俑造型的伴舞。回程中,才注意到一路都是石榴園。正是采摘的時候,每隔10米就有個路邊的石榴攤,價格不貴,兩塊多一斤。從小愛吃石榴,印像裡總是吃得嘴上甜甜的、手上粘粘的、以及吐在地上石榴籽引來的螞蟻一群一群的。石榴應該是西域的東西,也印證了西安是大西北的門戶。小時候看過個講阿拉伯神話的小人書,其中說一個美麗的公主變成公雞與惡魔變成的石榴搏鬥時,因為遺留下一粒石榴沒吃光,被真主懲罰處死,讓我難過得不行。不過,常吃石榴的人都知道,要吃光一個石榴所有的顆粒也不大容易。就感覺,兵馬俑有些像這石榴。剝開如石榴皮般不起眼甚至可以說有些醜陋的黃土,跳躍出的東西卻是晶瑩耀眼。有時間、有耐心的話,就讓我們一點點去剝去摳,看看倒底能不能把最後隱藏的一顆也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