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去三亞旅游,之前看了無數公略。其中不少推薦去來是福吃飯,由於我在攜程預定的三亞市區賓館離來是福很緊所以也去嘗鮮。第一次吃的不錯,一盤芒果羅13,海南四季豆10塊,其他小海鮮等等,一共結了150。感覺老板為人厚道,第二天就要離開市區住亞龍灣了,准備去來是福吃個大餐,於是點了一只龍蝦,老板稱外地產的180元/斤,本地的260元/斤,感覺比較貴(比第一市場一斤貴幾十)但為了別砍價多了被做手腳也就同意了。悲劇發生了,上來的龍蝦被調了包。雖然老板極力推薦做椒鹽的(事實證明椒鹽的做法都給剁碎了,也看不出是不是原來得那只),但是用龍蝦殼煲的湯裡還有完整的蝦腿,和我們原來挑的那只完全不一樣,原本碎塊狀花色的外皮變成了條文狀,很明顯不是一只蝦,老板狡辯龍蝦做熟了會變色,但我還沒聽說過哪的龍蝦做熟了連殼上的花紋都變了的到道理啊。
根據多年的旅游經驗,其實這些旅游景區魚缸裡的海鮮(特別是貴重的)多半都和水族館裡的一樣,只許看不許吃。老板把鮮貨撈走後多會用冷凍的來伺候消費者,說不定那只龍蝦對老板魚缸的熟悉不亞於我對自家臥室的熟悉。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老板也熱心給顧客帶加工,6元/斤的加工費,能賺什麼錢啊,不是賠本賺吆喝麼,無非是剩下買海鮮的錢。
其實三亞的陽光、空氣、大海真的太棒了,我肯定會再去。在這裡我也要提醒全國各地的游客,出來旅游主要是讓自己開心的,吃海鮮大餐還是在各位家鄉熟悉的菜市場買了自己做的實惠。當然,像各種貝類,海膽等等小的海鮮在三亞吃還是新鮮而便宜的,總之盡量不要讓那些沒有誠信經營的商家欺騙我們的雙眼。當然,我覺得來是福的案例肯定也不是個例,提醒大家自己掌握好原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