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柬埔寨——吳哥,握不住的回憶

作者: rhymeni

導讀吳哥,握不住的回憶旅游回來的第5天,連續上班旅游再上班的第19天。早上艱難的起床的時候,我意識到接下來就是3天的休息,意味著終於等到了可以睡到自然醒的日子。於是忍住了繼續睡下去的衝動。我還是很敬業的好孩子。 其實11天的行程,去頭去尾2天,加上金邊到暹粒6個小時大巴,暹粒到胡志明12個小時大巴,胡志明到金邊6個小時大巴,其實真正玩到的時間,也就是7 ...

吳哥,握不住的回憶旅游回來的第5天,連續上班旅游再上班的第19天。早上艱難的起床的時候,我意識到接下來就是3天的休息,意味著終於等到了可以睡到自然醒的日子。於是忍住了繼續睡下去的衝動。我還是很敬業的好孩子。 其實11天的行程,去頭去尾2天,加上金邊到暹粒6個小時大巴,暹粒到胡志明12個小時大巴,胡志明到金邊6個小時大巴,其實真正玩到的時間,也就是7天罷了。7天,3天半在吳哥看石頭看到審美疲勞,2天在胡志明瘋狂shopping,1天半在金邊懶散悠閑。 而我向來是個記憶力很差的選手,每次在車上飛機上睡睡睡,我就很擔心我會忘記了之前看到的一切。 幸好這次並沒有發生,前夜午夜夢醒,惶然在黑暗中看到了巴戎寺那一張張經歷了風雨飄搖卻依然永恆微笑的臉龐,錯誤的以為自己還安靜的坐在最高的台階上,平和的和四面佛對視,把嘴角微微上揚,假裝自己和他們一樣,以為自己和他們一樣。應該是最烈日的午後,卻因為一陣雨帶來微微涼風,躲在陽光照不到的角落,讓自己放松的沉澱在這千年歷史的216張臉龐中。手裡拿著中文版LP,卻不想打開。不遠的轉角處,一個外國老頭,手裡捧著英文版LP,卻已經在習習微風中低著頭昏昏睡去。游客很少,於是很安靜,安靜到讓我忘記了真正的時代,忘記了自己的存在。 這就是高棉的微笑,這就是吳哥的力量。 再睜開眼,看著黑漆漆的房間,終於清醒,凌晨1點半,上海。不是12點半,暹粒的GoldenTemple,不是我們還在喧嘩的聊天打牌,或者躺在庭院的吊床上,無邊際的閑聊。 於是睡不著,雖然在吳哥最後那段時間我對石頭佛像幾近厭倦,對Amok(柬式荷葉咖喱菜系)和柬式炒飯卻之不恭,卻依然想回去,回到那個最高海拔只有70米的巴肯山,不見高樓的沒有KFC的吳哥。 回到那第一天下午,第一眼看到傳說中一望無際的護城河,波光粼粼的湖面在夕陽在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再轉彎,震撼了無數人的小吳哥3座尖塔不出所料卻依然驚世駭俗的出現在我們面前,被無數菲林謀殺記錄的小吳哥不再是躍然於紙上,而是刻印在心間。 我不想再多加贊美之詞,那刻,它已經超越了形容的範圍,而變成了一種激動和感動的心情。接下來的3天半,無論是走在哪個寺廟,我只是在心中千百次的問自己,這曾經是怎樣輝煌無敵的一個吳哥王朝。曾經有多少工人在這裡揮汗如雨,多少工匠在這裡精雕細琢,有多少帝王在這裡不可一世,有多少臣民在這裡跪禮膜拜。而時間雖然帶走了他們曾經的一切,甚至於歷史曾經掩埋了他們的存在。他們依然穿過了無數的光陰,堅韌的,堅強的,頑強的,聳立在我們的面前。 3天半裡,從巴肯山的日落,小吳哥的日出,到大圈小圈外圈,最後一晚又重回小吳哥。 比粒寺(變身塔),豆蔻寺,冬梅奔,聖劍寺,塔遜,龍幡水池,皇家浴池,周薩神廟,托瑪儂神廟,茶膠寺,巴公寺,太多太多的寺廟,到最後,我們已經快記不清他們的細微差別,只記得那默默無語的石頭,動人細致的浮雕和一層又一層的高聳的台階。 而能被我們牢牢記住的,除了連做夢都會夢到的巴戎之外,一定會有的名字是塔布隆寺和女王宮。 沒有小吳哥的名字,不要奇怪,因為雖然在那裡看到了日出,但是他的3層卻在修繕中。我們只能在二層仰望著愛情天梯卻不得其路而上。照片正中的塔上,腳手架清晰可見。我以為,我沒有爬上那3層,走下那愛情天梯,便是沒有去過小吳哥。這也好,給我自己一個將來再去吳哥的理由。而有多想去塔布隆寺? 在經歷了第1,2天的若干寺廟以為自己已經審美過度的時候,在Pub Street的Amok(LP推薦飯店)FB了我們的晚餐後,隨意逛到的一家McDermott GALLERY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相較於在景區從可愛的孩子們手裡買到的$0.5一份明信片,這裡的$2一張明信片,$15一張畫,甚至於更貴的照片,雖然價格高昂,但是John McDermott作品的取景,色調和後期的柔光處理,特別是他對吳哥的詮釋,讓我們對這裡又重燃了熱情。我超級的迷戀上了他的一張塔布隆的照片,讓我更深刻的感到了除了安吉麗娜茱莉以外,塔布隆的美。 於是第3天的塔布隆,變成了尋景之旅。安吉麗娜茱莉飛檐走壁的場景,尋找在小吳哥尋找失敗的梁朝偉的秘密洞穴,McDermott的照片畫面。沒有能夠在出發前重溫花樣年華和大家的誤傳,導致了我們尋找梁朝偉的樹洞的失敗——因為他吐露秘密的並不是樹洞,而是一堵牆上的小洞。而我直到回來後認真google,才發現有心人早就找出了答案——牆洞是在小吳哥的三層天梯的門邊。大家都從那裡路過,並將它錯過了。我的功課沒做好,於是留下了遺憾——也好,這又是一個再去的理由。 盤根錯節,無處不在的樹根虯枝,緊緊地纏繞著古寺。古寺中到處都是與殘缺的寺廟已經合為一體的古樹。 我不知道那個說法更貼切的形容了塔布隆寺,因為樹與寺,幾乎已經是一個整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有辦法修復,因為已經不知道是誰在依賴著誰而生存。半塊青綠色的石板,上面還精美的雕琢著花紋,另一半密密麻麻的卻鎖扣著灰黑的樹根,甚至於沒有樹枝和枝丫,只有斑節的樹根。這些都是他們穿越時空,魅力著生存的的證據和意義。另外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像的寺廟,當屬女王宮——吳哥古跡中的明珠。第4天,當我們在破舊不堪的泥路上馳騁了2個小時才到達它的時候,終於,它並沒有讓我們失望。 與眾不同的暖紅色的牆磚,多了幾許溫暖,從進門開始就無處不見的精美浮雕,讓它雖然小,卻能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相機內存。而整個寺中精細雕刻,所有的建築表面幾乎完全被浮雕覆蓋,沒有任何空隙。原是堅硬的紅沙岩,工匠們竟能如雕刻木頭般深深的琢鑿出層次分明的作品,無論是門楣、石壁或窗欞,都刻鏤得一絲不茍,巧奪天工到妙不可言。我數次想去伸手探摸,這真的是石頭麼? 最動人的當屬幾尊阿帕莎喇女神的雕像了,容貌秀麗加上淡雅的微笑,流露出優雅嫻靜的氣質,素有東方的蒙娜麗莎之稱。而他們,已被好好的維護了起來,只得遠觀而不可近褻。其實,還有更多的記憶碎片—— 崩密列,那幾近成為廢墟的美,還有高棉戰爭留下的地雷,讓我們小心翼翼的沿著棧道步行,遺憾的沒能體驗到在亂石中攀爬的樂趣。 茶膠寺,作為一座未完成的建築,人跡罕至,卻有著最陡峭的階梯,我和拉拉幾乎是手足並用的爬上爬下,和超人(一個穿著超人Tshirt的外國人)一比高下 巴公寺,終於找到了拉拉一直在尋覓的鳳凰花,在花中搖曳的神牛寺建築風格,讓人驚喜。 還有更多更多的握不住的回憶,依然流淌在我的腦海裡……請讓我用一段台詞結尾,因為我忽然覺得,那是我對這個曾經輝煌又被掩埋了數千年的吳哥最好的詮釋那些消逝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滿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返回早已消逝的歲月。——《花樣年華》片末題字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