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浪島原來只是馬來西亞一處默默無聞的小島,是電影《夏日麼麼茶》讓原來排名在蘭卡威、刁曼島、邦咯島、西巴單島之後的她一夜成名,《夏日麼麼茶》的拍攝,猶如選美會一般,給予了她人生最完美的榮耀和輝煌!在她成名以後的這些年裡,我雖曾在大大小小的中國城鎮上留下無數的腳印,可我卻依然未曾涉足我國如此著名的旅游勝地,在與朋友吹喧的同時,亦不時對未曾往樂浪島一行而感覺遺憾。為此,參加了華總青年團在朗中島舉辦歡樂營,籍此機會親近樂浪島(Pulau Redang)、朗中島(Pulau Lang Tengah)、美龍島(Pulau Bidung)的沙灘、海水、叢林和遺跡。
*********
巴士駛離吉隆坡富都車站時,已是深夜11時,此時首都的大街上早已萬家燈火,尤其是當巴士經過Jalan Raja時,燈火更是燦爛輝煌。街道的左側是著名的獨立廣場(Merdeka Square),1957年8月31日的凌晨,馬來亞國旗取代了英國國旗,在這裡緩緩升起。今天,世界最高的旗杆就聳立在這裡,周圍雖是空曠的廣場,但在燈光的陪伴下,她顯得並不那麼寂寞。此外,廣場對面的蘇丹亞都沙末大廈更被照耀在明黃色的燈光之下,連建築物前原本烏黑的柏油路也被映照成光鮮的金黃色,與廣場相映成趣。感覺上我已經沉浸在溫暖的海水之中,年近而立,方發現國都有此美景,真懊惱自己的後知後覺也。
當巴士駛進通往關丹的高速公路時,在公路左側,從遠處的山巒之顛隱約可見紅黃相間的燈光,那是雲頂娛樂城散發出來的霓虹。此時的巴士,正在跨越馬來半島中部的主干山脈--中央山脈。
在建國初期,由於馬來西亞東海岸蘊藏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尚未被發現,再加上那裡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份都會遭受東北季風肆虐的影響,制約了東海岸的經濟發展。然而,滯後的經濟卻為馬來半島的東海岸保存了豐富的自然資源。這就為什麼馬來半島的中部和東海岸能夠成立無數個海洋或森林國家公園的主要原因;反觀馬來半島上工業較發達的西海岸,脆弱的自然生態幾乎早已被破壞殆盡!在西海岸,想找一處清澈見底的海濱浴場簡直是鳳毛麟角;至於想在西海岸找一處"處女林"更是難上加難,許多森林早以被開發,用於栽種經濟或糧食作物了。對於寶貴的自然動植物生態而言,環境的發展與破壞往往都是相等的。這是魚與熊掌理論的現實體現,必舍其一。
跨過中央山脈以後,我們雖還處在同一個國家裡,但是東海岸的丁(丁加奴)丹(吉蘭丹)二州卻是一個與西海岸截然不通的社會。在東海岸,華裔只占人口的5%左右而已,另外,這裡也是馬來西亞僅有的兩個由回教黨(反對黨)執政的州屬。也許是為了制造宣傳效應,回教黨經常會做出一些讓人驚訝的政策和決定,在回教黨執政丹丁二州以後,實行了一系列回教化的社會制度:男女不得共用一個泳池;購物中心的付款櫃台必須分為男女櫃台;禁煙酒,減少售賣煙酒執照的發放。此外還有那鬧得滿城風雨的“斷肢法”(凡盜竊者,必須斷其肢,以示懲處!),亦不時被回教黨的議員們提上國會辯論,如此毫無人道、野蠻的條例,竟然被提呈到民主國家的國會上去辯論,真讓人質疑該提議人的智慧。
中央山脈是馬來半島最高的山脈,也許是受它阻隔的關系,丹丁二州的社會離中央更遠一些,與構建多元宗教文化的社會理想更是背道而馳。就在前不久,回教黨還禁止蘇丹王室欲舉行傳統的"神鳥"游行,更把"神鳥"塑像駁斥為偶像崇拜。對於回教,回教黨人是執著的,他們並不滿足於回教僅被定立為國教而已,他們要的是建立“回教國”。無論如何,回教黨對眾《古蘭經》中眾先知指導的一切都惟命是從,他們的執著與迷悟,不禁讓人想起剛剛倒台的阿富汗政權--塔利班!
車輛在曲折的公路上蜿蜒爬行,乘客的身軀在車廂裡不停地左右搖擺,我提前置身在乘風破浪前進的船舶之中。腦海裡的思緒逐漸模糊,待夢醒時,我將抵達一個由反對黨執政的州屬。在那裡,全部的女性是不是都和阿富汗一樣,都把頭裹在圍巾裡,把臉遮掩得只剩下兩只眼睛?東海岸的中文廣告牌是否寥寥無幾?按性別使用的游泳池又會是什麼景像?
我帶著一串串的疑問進入夢鄉,待醒來時,天空早已遍布著淡淡的藍色,巴士停在一座小型的回教堂外。是穆斯林進行晨禮的時間,男女老幼正紛紛魚貫而入。除丹丁二州外,巴士在抵達目的地前,途中為了讓穆斯林祈禱而停在回教堂外,在馬來西亞的其他地方這是鮮會發生的事情。此為我此行親歷的怪現像之一。
待巴士再次啟動時,東方的天邊早已沉浸在淡黃色的晨曦之中。公路兩旁是古老的高腳屋和濃密的沼澤林,偶爾還能夠在稀疏的叢林間看見潔白的沙灘和杏黃的旭日。不久,沼澤林漸漸地退去,接踵而來的是聳立著椰樹的潔白沙灘。巴士在與海岸線平行的公路上顛簸,仿佛五線譜上跳動的音符。沿途的高腳屋、椰林、沙灘和旭日不斷地組合著一幅幅詩畫般的景像,就像在譜寫著樂浪之行的序曲。良辰配美景,此時此刻,滿腦子的陶醉愉悅的海朗之中,未到樂浪,我已陶醉在登嘉樓的溫暖的晨曦之中,真希望能在這裡駐足,將眼前的一切轉換稱為圖像,永恆地儲存起來。
能夠日日陶醉在良辰美景之中的人們,誰還會顧慮“塔利班”、“斷肢法”、“回教國”的威脅?我早已把解開這些疑問的動力置之度外了,您呢?
*登嘉樓:乃丁加奴首府瓜拉丁加奴(Kuala Terengganu)之舊稱,自有華人開始,該城市就被稱為登嘉樓,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建國後,新編之小學教科書將該市音譯為“瓜拉丁加奴”(或簡稱“瓜丁”)。近年,當地華社因忌諱名字中之"丁""奴"者意諭"家丁"、"奴才"。故呼吁取用舊名"登嘉樓"。取"登臨更好的樓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