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西安之行絕對是在西瓜的慫恿下開始的,本來我一直自詡為一個酷愛大自然的人,對歷史人文相當的沒有興趣(後來發現其實西安附近也有相當多的美景),但實在架不住他的軟泡硬磨,終於在2008年9月9號(咦,竟是個這樣的好日子,不知道西安街頭有無結婚花車排隊)踏上了前往古都西安的路,而被西瓜這個去了N次的人津津樂道了N次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就立刻成了我的首選。誰知道我的這個選擇直接影響了我後來多日的游程,並快速地引發了我這個外行探索秦漢墓葬,研究唐代佛塔,四處搜羅相關影音資料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直到今天我還在等待我在卓越訂購的《陝西國寶》,還在計劃啥時候腰包鼓點就買《法門寺考古報告》,也不知道這激情能維持多久。言歸正傳,當我孑然一身面對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時候,天微雨,正是個參觀博物館的好天氣。在我前面換票的老外堅持用很可愛的漢語交流,每當這時候我就會為自己的英語汗一把顏。免費不免票,而且票必須憑本人身份證件一人一張的領取,每日數量有限,下午4時就停止發放。而更為珍貴的唐墓壁畫和昭陵文物只在周1,3,5開放,每人200,還需提前預約,每次20人,40分鐘,並且需要遵循嚴格的參觀方式。看來我這次是無緣啦。票已到手,可以放心地去解決午餐了,這才發現正門附近基本沒啥吃的,最適合我的應該就是那家“桂林米粉”。還有的是時間吃正統的西安小吃嘛,慚愧地安慰一下自己走了進去,裡面卻是座無虛席。吃肥腸粉的時候我也裝模作樣要了塊饃,5毛錢,忙著偷眼觀瞧別人是不是要掰到湯粉碗裡,這才放口大嚼起來。嗯,也沒啥特別滋味,就是炕熟的死面餅羅,肥腸粉倒有著桂林傳統酸筍的味道。駐足仰望陝西歷史博物館,果然凝重典雅、古樸大方,設計者是梁思成的女弟子張錦秋。門口的安檢快趕上機場了。待到終於進門,卻發現迎接咱的是個空闊的大庭院,兩邊是抄手游廊,庭院之後就是有2層地上建築的展覽館主體了。至於地下有多少層,實在是看不出來,能看到的就一層,標著第四,第五展廳,我估計我窺覷已久的唐墓壁畫就在裡面,可惜朱漆大門緊閉,還掛了把冷冰冰的明鎖。很多描寫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文章都有“給我一天,還你萬年”的描述(包括咱自己),實際上並不怎麼准確。進入一樓第一展館,那個衝我呲牙咧嘴的藍田人就清楚地告訴我這一點。要知道在陝西藍田公王嶺發現的藍田人距今已經有7、80萬年了,根據古地磁斷代這裡更有百萬年之久,這也充分說明了陝西這旮達在很久很久以前真是個適合生存的好地方,包括咱的國寶大熊貓,那時候也在這片土地上同還不太靈光的猿人朋友一起奔跑著嬉戲著。而今斯人已逝,連同當年的毛冠鹿、劍齒像什麼的最好的不過留下點斷肢的化石,只有咱們頑強不息的大熊貓,吃著素來祭奠當年的伙伴…….呃,又扯遠了……讓我平復一下激動的心情,把三個展館中我喜愛的幾件國寶一一介紹(因為技術和器材都有限,又沒有用閃光,照片拍得相當挫,慚愧慚愧):

(皇後玉璽)
皇後之璽: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枚皇後玉璽,據考證它的主人正是漢高祖劉邦的結發之妻呂氏。當年劉邦同項羽搶奪天下,其父同其妻呂雉均被項羽俘虜,受盡屈辱。劉邦登基後,滿含對妻子的愧疚,以自己的玉璽為藍本,精選上等優質和田羊脂白玉為呂雉刻制了這方珍貴的皇後玉璽。“皇後玉璽,文與帝同。皇後之璽,金螭虎紐”(東漢《漢舊儀》)。收到這份珍貴禮物的呂後還沉浸在丈夫的濃情厚意之中,卻發現丈夫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同自己相依為命小亭長了,家裡放滿了三宮六院一大堆的女人。還沒等她回過神來,常年陪劉邦征戰四方的戚夫人就要求用自己的兒子換下呂雉的骨肉做太子,劉邦也開始在朝堂商議此事。真是形式逼人強,多年被俘的凌辱,宮廷傾軋的凶險讓呂雉這個曾經安樂幸福的普通農婦開始展露人性中陰狠毒辣的一面,誅韓信,殺彭越,很快就站在了漢朝政治的峰口浪尖之上,而那枚浸透了鮮血的皇後之璽在沉睡2000年後,才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卻依舊是瑩潤剔透,寶光流轉……

(煤精印)
煤精印:近代歷史上的宋家可謂風光無限,叫人不得不佩服宋嘉樹先生的高瞻遠矚,但很多人不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個更顯赫的家族,“中國第一國丈”另有其人,這人就是這枚煤精印的擁有者,南北朝時期的獨孤信。
獨孤信一生共生育七子七女,長女為北周明帝宇文毓周明敬皇後;第四女嫁給李眪,生下就是唐高祖李淵,李淵稱帝後尊稱其母為“元貞皇後”;第五女嫁給宇文述,生宇文化及,就是那個縊殺隋煬帝,滅隋建許稱帝不過數月的家伙;第七女獨孤迦羅正是隋文帝楊堅的開國皇後“文獻後”;生隋煬帝楊廣。也就是說自北周開始至大唐滅亡此間幾百年,萬裡江山經歷了三、四個朝代的更替,卻都在獨孤信後世子孫手中輾轉(不曉得那個強悍的獨孤求敗是不是也是他的後裔?)。作為“四朝國丈”的獨孤信流傳下來的這枚印章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件他的實物。印章材質為煤精石,八棱多面體,共二十六個印面,正方形的十八個印面中十四面都鐫刻了印文,充分顯示了這位位高權重的顯赫人物日理萬機的忙碌生活。就是不曉得他老人家在happy地“波波波”狂蓋的時候,會不會搞的滿手印泥?這到處是字的東東方便是方便了(至少不用腰上掛滿各色印章走路叮當直響),但好像沒有設計什麼抓拿的地方……

(舞馬銜杯紋銀壺)
舞馬銜杯紋銀壺:注意這個壺是因為不久前在央視看過一個介紹舞馬的片子。在《舊唐書.音樂志》、《明皇雜錄》、《樂府雜錄》等等相當多的文獻上均有關於舞馬的記錄,但由於一直沒有見過相關實物,人們都幾乎認為這就是一個傳說了。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伴隨著這支銀壺在西安南郊的出土,一個千年前優雅俊美的舞蹈精靈才再次翩然出現,人們才終於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都是真的。
傳說中由唐玄宗訓練的這批舞馬共有四百匹,精選自大宛良駒,能隨著玄宗親譜的《傾杯樂》樂曲翩翩起舞,奮首鼓尾,縱橫應節,蔚為奇觀。當樂曲演奏到高潮部分,舞馬更能口銜酒杯,後腿蹲曲向玄宗進酒。舞馬銜杯紋銀壺上那俊逸豐腴的舞馬表現的正是這一時刻,頸上飛舞的綢帶和上揚的尾巴,好像正在迎和優美的樂曲,以高雅的舞姿為暢飲者獻酒祝壽。這也正是老杜在詩中描述的“舞階銜壽杯,走索背秋毫”。

(赤金走龍)

(鎏金鐵心銅龍)
赤金走龍同鎏金鐵心銅龍:喜歡赤金走龍是因為它實在是小的太可愛了,每只高不過2、3釐米,長4釐米,一共是12只,這次展出的是其中6件。制作這樣迷你的小龍卻絲毫沒有偷工減料,連龍身上細密的鱗片都清晰可見。小龍只只形像生動,呼之欲出。那件銅龍就大很多,而且應該是有一對,其中一只常年在國外展出,這件一幅“我欲騰空而起,翱翔九萬裡”的架勢,相當生猛彪悍。
其它的諸如饕餮紋四足鬲、秦皇銅劍、跪姿射俑、牛尊、金怪獸、法門寺秘色瓷、鎏金鏤空飛鴻球路紋銀籠、鴛鴦蓮瓣紋金碗、耀州窯青釉提梁倒注壺等等等等,無不令人彈眼落睛、嘆為觀止。整個展覽分三個展廳,其中第一展廳在一樓,主要展出陝西史前及周時期的文物,第二和第三展廳在二樓,依次擺放了陝西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以及宋元明清時期的文物。作為中國歷史上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地區,陝西簡直就是順便在地上刨刨都能撿到國寶(那個絕無僅有的呂後玉璽就是小朋友放學時在路邊看到的,而那枚煤精印卻是一個初中生走路踢到的)。收藏了這片土地上幾十萬件文物精品的陝西歷史博物館簡直是包羅萬像、薈萃精華,甚至可以豪不誇張的說,就是一部濃縮的精華版中國歷史。展出的各朝代的2000多件文物都是從那館藏的幾十萬件中精挑細選出來的。能在這樣流光溢彩的歷史長河中徜徉,連我這樣的門外漢也禁不住眼花繚亂,心馳神往,人生觀和世界觀統統發生巨大轉變!游覽中並沒有專門請講解員,因為看過的攻略裡有人曾痛斥這裡良莠不齊的講解水平。看到很多展品的小牌子上有耳機的符號,知道有電子講解,於是看了一半又興衝衝跑回前面,結果鎮守服務台的兩美眉斬釘截鐵地說,“沒有機器講,只有人講”…….呃,也許是才開始增設且尚未完備的服務吧,據西瓜說他去的時候連小耳機的標示也沒有。但是在參觀過程中,每當我在一件精美的展品前故作深沉死盯不放的時候,往往就有一個講解員站在身邊開始#¥%—*((),搞得我自己都很不好意思。那天中文、英文、韓語和日本話的解說一直在不大的空間裡此起彼伏……展廳裡面還有好幾處大屏幕,分別概述各個朝代。當我溜達到膝蓋都痛了,就在隋唐展廳的大屏幕前席地而坐,仰頭瞻仰著唐朝的恢宏。盛唐時期的長安是世上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城市,面積比今天西安城牆圈住的面積還大10倍,包括外郭,宮城和皇城,其中外郭以十四條橫街同八條豎街分成一百一十個坊(常在港台古裝喜劇中看到的長樂坊就在長安東北),故有“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的說法。而今天的西安城牆不過是在唐長安城裡面的皇城城牆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就連當年唐玄宗同楊貴妃長廂廝守的興慶宮也在如今的城牆之外。當初令貴妃研墨,力士捧靴的李白就是在興慶宮沉香亭寫下了“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樣美艷的句子,就是這樣的繁華,這樣的風流也被無情的風吹雨打去了,對此如何不傷悲…….正當我自得其樂地沉浸在聯翩浮想之中時,一個工作人員模樣的人大大咧咧走過來,拿個遙控器輕輕一摁,在人們訝異的驚嘆聲中,大唐盛世突然在我們面前消逝了。拍拍身上的灰,我也結束了在陝西博物館的游程。沒有看到鑲金獸首瑪瑙杯!事後西瓜口水嘀嗒的問我看到這個瑪瑙杯感覺如何時,我簡直就是猶如五雷轟頂,偶完全沒有印像!稍事鎮定後我仔仔細細地回憶了當時的情況,確實完全沒有印像…….要知道這個杯子的價值抵得過半個香港,是陝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所有見過的人無不為之傾倒,整個作品只能用“完美”來形容!而我就聽任它從我眼皮底下溜走了麼?菜鳥果然就是菜鳥……很多天後我翻看的西瓜去年拍的照片,發現很多展品的位置都了發生改變,而我看到的有幾樣應該是使用的仿制品,或者,那只珍貴的鑲金獸首瑪瑙杯被送展或者撤展了?這個令人郁悶的發現成了現在困擾我的最大的懸案……
---------未經本人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