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清晨,再一次早起,告別了睡眼朦朧的客站老板,也告別了帶給我驚喜的陽朔,登上回桂林的大巴。路邊和兩天前同樣的風景卻在看多了青山碧水之後顯得有些平淡。
今天的目的地是龍脊梯田,傳說中秋前後,梯田的麥子黃了,金燦燦地很漂亮,所以壓縮了陽朔的行程,不嫌單程四次倒車的麻煩,只為親眼看看名聲在外的梯田全景。陽朔,桂林,龍勝,金坑,再加上三十分鐘的徒步,下午兩點過我們終於來到了梯田裡的大寨。麥子沒有全黃,大部分還是綠油油的,只有少部分變了顏色,在綠色的簇擁下顯得很出挑。沒有見到金色的梯田,多少讓我們有些失望,不過,綠色的也是梯田啊,光這層層疊疊的廣闊連綿也足夠人贊嘆了。
從車站去客棧的途中經過了二號觀景台,第一次在沒有遮攔的地觀看整個梯田,還是很振奮地。

(第二觀景台)
來到田梯客棧,窗外就能望見梯田,樓下一群瑤族婆婆坐在一起編織工藝品,長長的頭發挽在頭頂,沉沉的銀耳環已經在耳垂兒上墜出了長長的耳洞。總是不自覺地把這裡和四姑娘山做比較,不是景色,而是民風,不同的風景,相同的熱情,只是這裡少了一些豪爽的硬朗,想必這也是雪山和秀水的差異吧。
下午三點多,離開客棧,像距離這裡最遠的三號觀景台挺進。這幾日常在鄉間小路上行走,然而在梯田間的石子路上走,卻是另一番感受。似乎並沒用太長的時間,就到了最高的觀景台。可惜天氣不好,濃重的霧氣把陽光遮住了,遠處的梯田顯得有些模糊。螞蟻同學還是不死心,妄圖等到太陽下山之前霧氣可以消散,可惜見到夕照梯田的願望還是落空了。

(第三觀景台)

(可愛的小梯田)
既然見不到夕照,那就看日出吧——雖然這個並不是我們的計劃。為了趕早一點的車回桂林,第二天很早就出發去一號觀景台。在半山腰處竟然看到了從雲層裡逐漸冒出的太陽,紅潤柔和,更像是十五初生的滿月。在它露頭的一刻,梯田上的不同位置,各自行走的人們全都停下來對著它拍照呼喊,漫山遍野的麥田也安然舒服地消受著第一縷陽光的撫慰,新的日子就這樣開始了。

(日出)

(早晨一號觀景台)
看過日出,繼續前行。來到高處的一個平台。這是一家瑤族小店,家中的小姑娘穿著睡衣,一面啃著手中一種長得像蘿蔔的番薯,一面嬌悄調皮地看著這些背著長槍短炮對著山下不停捏快門的游人們。螞蟻抓拍下了一張她的照片,可惜之後她再也不肯聽話地停留。
上午九點過,背包離開了大寨,在寨門口的車站和一對廣州的情侶包車直接回桂林。因為之前沒找到車本打算坐小巴到龍勝倒車,我們最終的改變主意讓小巴的售票員非常氣憤。彪悍的售票大媽硬是攔著我們的車不讓走,平白搶了二十塊錢還一副恨恨的不情願。看不慣她為了錢沒理還要攪三分的模樣,我也衝她嚷了兩句,結果得到了更為凶悍的威脅。在她撒潑的罵聲中,我們的車發動離開了。這段插曲給這次一直順利快樂的旅行潑了些冷水,不過,對我來說展示彪悍的機會並不多,雖然這次還是占了下風,但抹煞不了咱直面對抗的勇氣,嗯嗯。
中午十二點就到了桂林,安排好住處,最後一站的城市自由行在一天中最熱的時候開場了。和每次游蕩城市的程序一樣,我們這次還是選擇了行走的方式。沿著上海路來到漓江旁邊,休息時,被一個頗具意志力的大媽跟在身邊,她堅持游說我們坐竹筏看像鼻山。最終咱們還是抗不住她的勸,加上想到可以用更快更涼爽的方式到城裡便同意了。經歷了陽朔的漂流,桂林的漓江游實在乏善可陳,江兩邊除了圍起來的各座“名山”就是有些破舊的樓房。在像鼻山附近的江面轉了轉,便上岸了。
沿著濱江路的樹蔭從像鼻公園一路走到解放橋,伏波山,買了一串紅毛丹,停停吃吃,偶爾走到江邊看裡面游動的魚苗,長長的水草。最後我遏制了螞蟻同學妄圖走到疊彩山的念頭,從廣西師範王城校區往南回行。在學校附近發現了一家叫“茗草閣”的連鎖店,裡面的甜品從兩塊到五元。買了兩杯甜水,涼而不冰,甜而不膩,忍不住又要了一杯西米露,可惜荔蒲芋的口味沒有了,便換了紅豆味的,那味道不比許留山的差,價格更是美好得讓人感動:啥時候上海能有這麼實惠的甜品店啊。。
喝過甜水,走路都有勁兒。沿著王城校區向南,就來到了名聲在外的正陽街。餐飲百貨的步行街,無論大小的城市都會有一個。這裡讓我想起了南京的湖南路,蘇州的觀前街,成都的春熙路,天津的勸業場,還有龍岩的中山路,如果把這些地方都拍了照片放在一起,肯定分不出來哪是哪兒。看到了網上提到的“正陽湯城”,裝修得不錯,菜價也實惠,廣西之行在這樣的飯店終結既有檔次也不至於奢侈。它家的湯很有特點,不是拿碗拿盅而是用壺的。每份湯都是一只紫砂壺,喝湯也無需用勺,而是把湯從壺中倒進小巧的茶杯裡,一飲而盡,回味悠長,看來功夫湯和功夫茶都有異曲同工的精妙。點了三個菜,各有特色,最後一盤鹹蛋黃蛋卷配脆骨肉更是讓咱們印像深刻。
吃飽喝足,已是入夜,正陽街的盡頭是兩江四湖的雙塔,湖面上燈光點綴的兩座寶塔頗有點小西湖的樣子。沿湖邊走到中山路,這裡才是這座城市的中心吧:高樓林立,行人如織,燈火輝煌。在路上的車站發現了回住處的公交車,身上又找到了兩塊四毛的零錢,天意如此,那就坐公交回去吧。等車的時候,發現馬路兩邊有很多推著三輪車拉著裝備的小販,他們占領好各自的位置,支起各種小吃攤,熱騰騰的夜市就這樣迅速扯下屏蔽的大幕,華麗麗地登台開唱,也許就是這個場景讓我忽然對這個處處充滿旅游意識的小城有了些許的好感,因為這個時刻它才露出活色生香的真實面目,平凡卻可愛,而不再是號稱甲天下的旅游名地。當熱鬧開場,我們便離開了。
很久沒有寫字了,竟花了一個周末才記錄完這次行程,雖然結果很平淡,可還是很享受回憶的過程。或許旅行的意義不單單是經歷時的感受,還有回味時的溫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