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某個夜晚,晚飯後散步的途中,無意間提起05年的青島之行,忽然想起那個閑適寧靜的夏夜,甚至又聞到了略帶腥味的海風,再對比身邊的燥熱的城市,想旅行的願望瞬間強烈起來。於是在08年夏天溜走之前,在PMP考試臨近的前幾天,在讓人焦頭爛額的工作熱鬧糾結之時,我們的廣西之旅拉開了帷幕。“在擁擠的日子裡掙扎出幾天喘息的時間,這次旅行更像是一場拋開一切不計後果的冒險。”
從兩江機場出來坐上機場大巴,不一會兒便看到了遠處浮現在淡淡霧氣中的山峰,那是桂林特有的山,連綿而又別具姿態,每一座山峰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線條,原來山也可以這般柔和嫵媚,自然真是神奇。
到了市區直奔汽車總站,買到了六點四十去陽朔的最後兩張車票。車開得不快,一路上堵堵停停,坐在最後面的顛簸位置,卻絲毫沒有影響到我們的情緒,伴著車窗外清亮的月光,還有在夜色裡影影綽綽的秀美群山,兩個小時的車程轉瞬即逝。
夜晚的陽朔和我們一樣沒有倦怠,燈火通明的街市游人穿行,就像所有休閑城市,它從裡到外都透著悠閑的度假氣息。在縣前街和西街的交界處找到一家客棧,放下行李已是九點過,在客棧對面的一家小店終於吃上了這頓來之不易的晚飯。雖然抱怨著這麼晚吃飯肯定會長肉,我還是被店裡綿軟的米飯誘惑得吃了個飽。
第二日一早,按計劃今天上午要徒步漓江。雖然前一晚店老板提醒說這麼長的行程會比較辛苦,可咱們還是全副武裝地出發了。臨走前看了看清晨的漓江,還有安靜的西街。
坐小巴到楊堤,乘輪渡到對岸,徒步行走開始了。
走在田間的小路,周圍很安靜,身旁是綠色的稻田,遠處是青翠又頗具風姿的山峰,清晨的空氣裡有種清甜的味道,麥葉上的露珠閃著朝陽的光芒。
走走拍拍,終於又看到漓江了。那些游弋的竹筏也成了風景中的點綴。途徑一處河灘,綠地上有很多吃草的牛兒。青山碧水綠地牛羊,這才是經典的田園牧歌場景吧。

(田園牧歌)
天氣漸漸熱了起來,九月的太陽也盡顯毒辣本色。我一心想著趕快走到九馬畫山,然後坐竹筏到興坪。漓江上從桂林過來的客輪一艘艘的經過,上面的導游用大喇叭喊著“前面就是九馬畫山,漓江景色的精華,大家做好拍照的准備。”甚至還聽到了更遠處的歡呼聲,似乎目標就近在咫尺,可是,怎麼還沒到涅?終於,任何事情都會有終於,在路的盡頭一座像畫屏的山峰出現了,與其說它是山峰,不如稱它為山面,山的平面潑灑出一幅綺麗玄妙的九馬圖畫。

(九馬畫山)
走到一處河灘,坐在樹蔭下仔細地欣賞畫山。想必這才是徒步的樂趣,隨心所欲地停下,極盡可能地感受,雖然很辛苦,若為自由故,其它暫可拋。
讓我再走近一點。。。
離開發呆的地方,看到一處渡口,和船家商量好價錢,坐竹筏去了興坪。漓江上的竹筏都是身後帶著電動泵的小船,突突突地叫著,略有顛簸的船上很難拍到角度滿意的照片,再次慶幸選擇了走路。在興坪渡口附近,看到了二十元的背景圖案,大家紛紛掏出錢包,對比現實和紙幣場景的差別。
下午一點半,坐上了從興坪回陽朔的公車,我困得東倒西歪,螞蟻卻還在惦記一會兒包車去銀子岩的事情。討論中我們做出了一個決定:今天傍晚去漂遇龍河,明早騎車,明天下午再去銀子岩,這樣既避開了人流高峰,也避開了酷熱的太陽。隨後的事實證明,這個大膽的設想是多麼正確。
回到陽朔客棧,跟店老板溝通了設想,聰明的老板娘聽說我們更喜歡安靜人少的地方,便提議我們去漂遇龍橋到富裡橋這一段。最開始有些猶豫,因為網上看到的攻略似乎都沒有提過這處河段,所有人的經歷要麼是遇龍河的全程要麼是遇龍河的下游。但是看到她真誠熱情的介紹,我們還是動心了。既然崇尚不走尋常路,那就走到底吧。老板幫忙聯系了閥工,約好他傍晚五點在金龍橋碼頭接人。
傍晚的遇龍河褪去了白天的熱氣騰騰,在逐漸柔和的光線照耀下顯得寧靜溫婉。坐上竹筏,脫掉鞋襪,把腳浸在清澈的水裡,感受涼涼的河水還有細長如發的水草從趾間滑過。從金龍橋向北,平靜的河面上就只有我們一只竹筏。遇龍河的竹筏都是船工師傅手撐的,靜謐似畫的場景裡只能聽到竹杆劃水的聲音,還有兩邊稻田裡偶爾傳來的鳥叫。拿出當地產的提子,口齒間是甜蜜滑嫩的汁水,眼睛裡是移步換景的圖畫,這個傍晚完美得讓人難以描述。

(傍晚的遇龍河)
竹筏越往北,水面越平靜,河水像一面鏡子把兩岸的景致清晰地印到水中,我和螞蟻驚嘆著不停拍照,可是真正定格的還是留存在心裡有關這個晚上的整個畫面。
然而更讓人驚喜的還在後面,越來越接近富裡橋,水面更加波瀾不興,可是比河水更像鏡子的是迎面而來的拱橋。它與水中的另一半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圓形,那種質樸典雅的氣質就像古代少女的梳妝鏡,橋上的樹木和藤蔓便是鏡身上裝飾雕刻的花紋了,而身後三座曲線曼妙的山峰應該就是對鏡貼花的女子吧。竹筏緩緩地前行,我們卻怎麼也看不夠,我拍,我拍,我再拍。。。

(富裡橋)
戀戀不舍地從富裡橋掉頭回行。趁著太陽落山之前的寶貴時間,多看看遇龍河的美景。撐竹筏的師傅說很少有人這麼晚來漂,更少有人來漂富裡橋這一段,可是咱們最愛的就是這份寧靜與自在。快到金龍橋時看到有人從橋上來了個垂直降落的跳水表演,過了橋,我們坐在竹筏上衝下一個水壩,都是有驚無險的刺激。在閥工師傅的建議下,我也撐了幾下竹杆,還是很辛苦的。在晚霞映天的河面上撐竹筏,看著即將落山的太陽,真有幾分打漁歸家的感覺。
在遇龍橋上岸的時候已經快七點了,閥工師傅把我們交給他的親戚,讓他開摩托車帶我們去附近的白沙鎮坐大巴回陽朔。夜色中的鄉間小徑,路邊的麥浪,皎潔的月光,清爽的山風,還有遠處層疊婀娜的山峰輪廓,都為這個豐富的日子畫上了一個同樣完美的句點。第二天還是一早起來,推上昨晚租的自行車,我們又上路了。今天還是去遇龍河,只不過騎車游覽被人稱作精華的下半段。從陽朔城裡出來就踏上臨山的鄉間小路,路邊麥子的清香混合在山間涼爽的氣息裡,早晨的陽光透過薄薄的霧氣在草地上折射出明暗相間的顏色。
來到朝陽碼頭,公路就開始與遇龍河相鄰。每走到一處能走下河岸的地方,我們都會停下看看拍拍。晨色中的遇龍河比夜晚多了幾分明媚的輕快,雖然河面沒有昨晚那般靜謐,卻另有一番清麗姿色。
在一處河岸休息的時候,碰到了一家三口,母親帶著一籃子雞鴨,領著兩個孩子。正在奇怪他們來這裡做什麼,便聽到她用當地方言向著對岸大聲喊話,很快河對面的村子裡也傳來了同樣高分貝的反饋。他們一來二去地商量著什麼。過了一會兒,對面劃來一只竹筏,是女人的父親,原來他們這是要回娘家過節。很快女人的丈夫也來了,他接過老丈人的竹杆,帶著全家向河對岸劃去,看起來竹筏就是這裡的私家車嘛。
一路走走停停,最爽的是在山的背陰面騎車,碰巧又是下坡,涼爽的山風迎面吹過,瞬間就把把汗水風干。繞過一座山,公路旁邊是一個很大的山坳,幾座山峰圍成了一個半橢圓的弧線,山坳中間是黃綠相間的草地,由於山的遮擋,草地上形成了光影交錯的圖案。再仔細看,草地上還有很多晶瑩的薄片,神奇地反射著太陽的光芒。我們禁不住好奇走進山坳,才發現那些薄薄的亮片原來是掛著露珠的蛛網,細密的紋路上綴滿了剔透的水珠,每個都如同一片精雕細琢的繡品。而從整體看它們又像一張張可愛的小手掌,俏皮地撫摸著這片草地。

(山坳裡的小巴掌)
離開山坳很快到了遇龍河的終點工農橋,沿著公路騎行二十分鐘,就來到月亮山腳下。看看時間還早,便買了門票進去。月亮山並不高,但是坡度比較大,爬到月亮拱時已是大汗淋漓。休息片刻,繼續向山頂進發。這段路沒有台階,都是比較狹窄陡峭的石土路,但並不算危險,十幾分鐘後,站在月亮山的最高處俯瞰陽朔城的全景,辛苦一掃而空。很多時候,堅持只是為了最後一刻到達終點的平靜。
從月亮山下來,已近正午,一路以衝刺的速度沿縣城公路返回陽朔,沿途在反方向上看到許多自行車隊,看來大家都才出發,可要准備好經受烈日的考驗哦。
吃過午飯,距下午去銀子岩的約定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趕快抓緊時間午休,合眼前我對螞蟻說,今天真難得,第一次知道跟你出來玩還可以睡午覺。。
下午兩點坐上去銀子岩的車。之前已經見過鐘乳石的溶洞,這裡會有什麼特別嗎?然而走到岩洞的大廳,卻還是被震撼到了。除了白色似冰長泄如瀑的鐘乳岩,更令人叫絕的是大廳中央的鏡面倒影。水上方是形狀奇特,被燈光照射成五彩繽紛的岩石,水下更是一個絢麗的世界,從地面到洞頂的景致全部投射在沉靜的水中,斑斕,深邃,大概精彩的龍宮也不過如此吧。只可惜洞裡的光線太暗,無法把水上水下兩個岩洞全部清晰地展示出來。可見過這幅場景的游客對它都是不能忘懷的吧。
傍晚再次回到陽朔,用第二頓啤酒魚作為咱們的中秋晚宴。吃過飯踱到漓江邊,月亮已經懸在夜空,明淨清澈,圓滿安寧。在江邊的露天茶座要了兩盤沙冰,靜靜地坐著,看水看月亮。那天夜裡還真是看到了挺多內容:站滿鸕鶿的漁船,河對岸放的焰火,快飛到月亮上的孔明燈,還有遠處作為“印像劉三姐”背景被換成不同燈光顏色的山峰。
我想每次旅行真正留在記憶中的也許只有幾個場景而已,多年以後,當所有細節都被過濾,我應該還是會記得在陽朔的這兩個晚上:安靜的遇龍河,熱鬧的漓江,還有心底淡然卻悠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