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我一個大學同學的驢友經歷,發生在今年元旦前後的事。原本寫在5460上的,覺得寫的蠻不錯,就轉到這兒以饗諸位驢友。她工作一年半後辭去工作到西南部去休息了半年,能拋開工作和生活的煩惱去享受一段純自由的時光。這種心境是一般短期旅游者所不能體驗到的。----------------------------------------------------------------------
無工作一身輕,倒也不急著找,就當放自己一個長假,且出去游山玩水,以後再工作了,可能很少機會出來玩了呢。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於是目標鎖定-----廣西桂林。
從廣東出發時,只知桂林陽朔很美。背包行至陽朔,先吃了碗桂林米粉,然後東走西看,就走到了一條古色古香的石板街,兩邊都是舊式木樓建築,整條街都是店鋪與酒吧。一下子就喜歡上這條街了,於是就決定住在這兒。沒走多遠,在一家叫JOKO’S CAFE的店門口看到“有客房“的字樣,店裡,原色木制桌椅,牆上一面很大的壁畫,畫的是一群外國人,周圍牆上掛了很多油畫與木質臉譜,吧台前,一個女孩笑眯眯的與一個外國人講著英語。看我進來,有人迎了出來,一問,租一個月一間房只要300,於是我毫不猶豫的交了一個月房租,住了下來。
剛去陽朔時,一直陰天,比東莞冷得多,所以懶得出去,就一直在店裡坐,這樣幾天就和店裡的幾個服務員混熟了。知道了那個總是笑的小姑娘叫小李,與我同姓,不知怎麼,總覺得她和我很投緣。還有小汪,小範和小荷。還知道了牆上掛的一幅油畫,畫的就是老板娘。在陽朔這家酒吧裡,生平第一次烤到炭火。烤火時,突發奇想,到菜市買了二斤牛肉,邊烤火邊烤牛肉,於是店中融融暖意,陣陣肉香。住在頂樓辦英語、日語班的羅老師回來,直誇我們有創意,並要了一瓶啤酒,要小荷幫他烤牛肉,悠哉悠哉的吃喝起來。又過了幾天,我端杯水坐在店裡時,進來一個瘦瘦的,戴著眼鏡,頭發長長卷著的男孩,不像是客人,因為好像對這裡的一切都很熟悉。他問我是不是這裡新招的服務員。呵呵,有這麼大牌的服務員嗎?不管有沒客人,只管喝水聊天。不過話既接上頭,大家就仿佛是認識很久的朋友了。陽朔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很容易讓人放下戒備去認識陌生的朋友。拋卻塵世煩惱,放縱於酒吧音樂中,午後陽光下,夕陽老街裡,腳步自然會放慢下來,細細品味這份悠閑與寧靜,還有與世無爭。因此好像陽朔與麗江是最容易留住腳步匆匆的旅客。很多游客經過時,經不起這份誘惑,停留下來,幾月數年,成了這兒的隱士。中隱隱於市,他們中很多人在西街有一家店,但他們又不同一般的生意人,他們坐在一起談論的是麗江,香格裡拉,哈納斯與西藏,或是登山和攀 岩。或者消失一段時間,再回來,又帶回一段美麗傳說。後來店裡人介紹,這個男孩叫小黎,以前在這家店裡做過服務員的。最初小黎與我的對話,記得最清楚的就是他問我多大,我反問:“你說呢?”“跟我差不多吧。”他答。我看了看他,心裡嘿嘿一笑,這小男孩也敢說跟我差不多大。我說了我的出生年月,他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半天吐出一句:“我們有代溝了。”不是他戴的眼鏡,真想送他只熊貓眼,這麼把人捧起來再摔到地上,受傷很重的。況且要有代溝起碼了要十年差距吧,我大他不過幾歲而已。想不記住小黎都難,畢竟他犯的是女人的大忌。
認識小黎就不可能不認識小尹,因為他們幾乎是形影不離的。他們叫小尹時,我一直聽成小穎,心下暗自好笑,這麼大塊頭,居然叫這麼女性化的名字。關於小尹有這樣一個笑話,小尹以前也在這兒幫忙,有一次一個外國人來吃飯,小尹一身黑色勁裝,戴著墨鏡,來到桌前,手一伸,用中文說:找你的零錢。那外國人瞪著眼睛看著他,然後把口袋裡的零錢全部抓出來,團成一團,放在小尹手上,活似小尹在收保護費。所以更覺得好玩。小尹是這樣的人,如果他覺得跟你沒話可說,就算天天相對,他也可以捧本<雍正皇帝>,對你視而不見,但如果覺得和你投緣,則滔滔不絕地講他經歷的奇聞趣事給你聽。小尹很熱心且在西街一起喝過酒的朋友中,小尹的酒量最大。西街往事,唯喝酒不寂寞。
西街游客大多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小黎說這家店裡住過很多好玩的人,榮幸得很,我也被小黎列入其中。我住的這段時間,就曾遇到一個,什麼名字我不知道,只知道他姓杜,我們都叫他小杜。小杜是被我和小李“釣“來的。那是有一次我和小李去桂林,回陽朔的時候很晚了,大概23點。我們坐的差不多是最後一班車了。上車沒多久,背著好大包的小杜也上來了。車行至半路,小杜對司機說到了西街叫他。小李一聽,眼睛一亮,開始故意大聲跟我講西街怎麼怎麼樣。我一聽,自然明白這小姑娘的意思,於是忍住笑,與她一唱一和。前面小杜聽到西街這個字眼,馬上兩只耳朵豎起來。這樣,下了車,不停道謝的小杜乖乖地被我們騙到店裡。哈,還好不是黑店,否則小杜豈不是被賣了還幫著數錢?不過這家伙真的很厲害,我用了好久才和這兒的人混熟,他用了不到三天,認識的人比我還多。他說喜歡攀岩,於是我們就跑到不遠的攀岩酒吧,那裡,結識了“西街十大傑青“中的好幾個。店主老鐵,還有一個叫不出名字,我們一進去他就在室內攀岩的,扎西,還有,小黎,小尹也名列其中。扎西自稱傑青中排名第一,其他人也各不相讓,盡量爭著往前排。看到這兒,不禁想起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其中四大才子出場的場面較現在也遜色許多。小杜來晚了,十名是進不去了,於是自稱是第十一傑青,下屆的候選人。那天晚上,大家喝酒到很晚,街上已沒幾個人了,兩邊店鋪差不多都打烊了。我們又跑到大排檔吃魚頭火鍋。在陽朔的日子,通常是黑白顛倒的。晚上,凌晨1點前不會睡覺,早上,11點前不會起床。
年末的西街總是很熱鬧,這裡可以放鞭炮。小杜買了好大一盤,自稱是B52。31日晚上,小杜拆開來,放到街上,鋪了好長一段街。路人紛紛快跑,躲到兩旁,炮聲火光中,是一張張映紅的笑臉。前一天,我和小李去買了新衣服,說新年了,要有新衣服穿。西街有這點好處,無論你打扮成什麼樣子,別人都不會用怪異的眼光看你,因為來這兒的每天世界各地的人都有,人們早已見怪不怪了。於是我買了兩件花棉襖。年末,穿了那件最花的,下來時,朋友都說像新娘,哈。大家互問新年好時,想到了遠方的朋友,於是借用小李的毛筆,寫了“新年快樂“四個大字,拿在手上,讓小李幫我拍了下來,打算日後寄給朋友,我快樂時希望他們也快樂。時間定格2001年12月31日23點3刻。
有了游伴,自然要出去玩。跟上小杜,我們一起去游漓江。第一站是興坪的蓮花岩,聽說蓮花岩溶洞中的蓮盆數量世界第二,僅次於南斯拉夫的。進入洞中,當地政府只在其中拉了白熾燈泡,很簡陋,但自然的奇觀彌補了燈光的缺憾。曲曲折折的路,若沒人帶領,我們不知道要多少次鑽進死胡同碰壁了。洞中有積潭,有各式的溶洞奇觀,走了很久,終於到了蓮盆處。洞很低,進不去,只能彎腰看。由於水滴的墜落,水波一圈一圈的漾開,並被石灰岩永久記錄下來,於是就形成了觀音菩薩座下的蓮盆的樣子。蓮盤裡還有散落的黑色蓮子,一盤一盤,近處遠處。正驚嘆時,還未及看遠處,眼前一片黑暗,原來不知何處的保險絲燒斷了。於是滿池的蓮花仿佛曇花,一現便從眼前消失,只能帶著遺憾走出溶洞。興坪碼頭到蓮花岩有一段路要坐機動車,路況很差,坐車時說話聲音都是顫的。於是大家開玩笑,想減肥就坐這車,全身都在運動。到了興坪碼頭,下一站是漁村,要坐船過去,剛好順便游一下漓江。興坪到楊堤一段,是漓江游的精華。可惜興坪到漁村只是反方向短短的一段,楊堤的九馬畫山看不到。都說漁村之旅是總統之旅,因為小小漁村來過兩位總統,一位孫中山,一位克林頓。船行漓江中,兩岸青山峭壁聳立,岸上鳳尾竹隨風搖曳,宛若翠鳳起舞,而這一切,除了我們,也被靜若鏡面的漓江水看個滿眼。行程中不知漓江水有多深,因為出了碼頭,一直可以看到水底水草招搖,再看仔細,偶而還有魚兒游過。對岸有幾排竹筏,幾條魚船,筏上船尾立著幾只鸕鶿。這裡還有人用最原始的方法捕魚。我喜歡對面的這一切。記得以前看桂林山水宣傳畫,常可看到這個畫面:漓江、鳳尾竹,竹筏、鸕鶿、漁夫。他們是環保的擁護者,是漓江美的代言人,盡管他們和別人或許都不以為然。行至漁村,棄船登岸,看到岸邊就有人在賣柚子皮做的煙壺,遠看黃澄澄的,很有味道,且十分便宜。小杜買了兩個,說回去送父親的。掛在包上,遠看卻像兩只手雷了。漁村是個很小的村子,幾間古屋看完了就出村了。那古屋應該是清朝的,全木制,門窗雕花頗精美。院子裡通常會堆立一些柴,很有淳樸鄉下之風。屋子的布局沒看懂,因為還住著人的,所以也不好意思亂闖。但村裡人對游客已司空見慣,有人進院東看西看,也只是繼續做手上的事,任你看個夠。於是或洗菜洗衣,或做針線活的漁村人也成了漁村風景的一個組成部分。後聽小黎介紹,興坪有條老街,也有年代了。古時興坪很富的,於是有錢的地主就在漁村購置了“度假別墅“,因此漁村雖小,但房子都很精美,且小有規模。後來店裡新年前又來了一個四川女孩子,她說她去漁村時聽說,因克林頓去過漁村,所以當地有了一道名菜,原料是雞,菜名則為“萊溫斯雞“。系傳聞,未考證。游完漁村,天色漸晚,就回去陽朔了。不得不提的是,小杜會攝影,且帶了一部蠻好的相機。於是我有了個人攝影師,游興更高了。小杜也的確幫我拍了幾張很不錯的相片。引發了我以後若要去西藏,一定要買部好相機,學會攝影的念頭。
但沒過幾天,本來打算長住的小杜走了,走了個活躍分子,好像一下子冷清了很多,而我的一個月租期也快到了。住久了,整天無所事事,很無聊的,就想出去走走。剛開始想去中越邊境的芒街,但後來聽說要辦邊境證,嫌麻煩就作罷了。陽朔的房間還有兩天就到期了,想想去不成芒街,越發覺得無聊。無聊至極便有了一個想法:去一趟朝思暮想的彩雲之南。
(此文後她真的到雲南的大理和麗江去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