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行走錄之五:難了雲崗石窟情

作者: 自由行路

導讀從恆山到渾源的路中,剛好遇到一班從渾源汽車站開出的往大同的班車,一路上夜色迷茫,沿途無甚風景可觀。到了大同,感覺這是個比太原還要現代化一些的城市,市容環境也還不錯,隨車的司機和大同的當地人都非常友善,指點我們在哪裡用餐,如何去我們預訂的酒店,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的心裡暖暖的,這也是我對大同這個城市產生好感的主要原因。我們在大同老 ...

從恆山到渾源的路中,剛好遇到一班從渾源汽車站開出的往大同的班車,一路上夜色迷茫,沿途無甚風景可觀。到了大同,感覺這是個比太原還要現代化一些的城市,市容環境也還不錯,隨車的司機和大同的當地人都非常友善,指點我們在哪裡用餐,如何去我們預訂的酒店,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的心裡暖暖的,這也是我對大同這個城市產生好感的主要原因。我們在大同老字號的飯店得月樓吃火鍋,這裡的價格很實在,服務生很替客人著想,而且看起來飯店管理得井井有條,衛生干淨,所以人氣很旺,冰涼的啤酒就著熱騰騰的火鍋,很愜意。

由於第二天只游最後一個景點—雲崗石窟,所以我們睡了個懶覺,9點多才出門,本來想打的去新開裡坐3路車去雲崗石窟,後來經不起師傅的鼓惑,還是坐了他的車過去,半個小時不到的路程就到了。

雲崗石窟位於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開掘,開掘於北魏年間,距今有1500多年的歷史。購了門票進去,我們從入門處的5、6號石窟看起,這兩窟的前室左右壁上均有兩幅壁畫,從其人物的相貌來看,吸收和借鑒了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而實際上整個雲崗石窟的雕刻工藝也是這一藝術與中國傳統藝術風格的結合。



5-6窟規模宏大,雕飾富麗,技法精煉,是較為精華和有代表性的部分,其中第5窟後室三世佛的中央佛像是全窟最高的像,高達17米,第6窟中央塔四面及窟壁雕有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等。

往石窟的左邊一路走去,第9-13窟的雕刻在彩雕和細節的表現上更加突出,可謂是雕飾華麗、色彩繽紛、變化多端,其中第12窟前室正面和東西壁各分別雕出三間仿木構建築的佛龕,窟頂雕有佛像、飛天、團蓮、力士等,其中的伎樂天,手持排蕭、琶邑、笛、鼓等不同樂器,真的是千變萬化,令人目不暇接。



每個窟都讓人流連往返,可能今生我只能有一次的機會去品味它,又怎能輕易放棄。看完了第13窟,我忽然想起,應該從第1窟看起,於是折轉身回頭往石窟右邊而去。第3窟是全窟中規模最大的石窟,後室雕刻的三尊造像,面貌圓潤、肌肉豐滿、花冠精細、衣紋流暢,我的心裡除了震撼還是震憾,無以言表。從導游口中,了解道原來石窟的挖掘其實並非從山下往山上挖,而是從半山腰往山下挖,這樣可以減少挖掘難度,也比較容易處理挖出的泥土,細細想來,確實是很有道理。


還有曾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石像上多見圓圓小洞的問題,也在導游口中迎刃而解,原來在為造像作彩塑時,直接上塑很容易脫落,因此需要先在造像上鑽洞,然後往裡填充泥漿再上塑,這樣才比較牢固。而到後來泥沙脫落,就形成了現在造像上的一個個空洞了。第十六至二十窟,是雲岡石窟最早開業鑿的五個洞窟,據稱是北魏時一名叫曇曜的禪師奉敕主持修建的,所以又稱為“曇曜五窟。”據說所造5尊大佛,像征北魏開國以來的5位君主,而20窟正是魏道武帝的造像,他原來也是身在窟中的,窟前帶大約在遼代以前已崩塌,所以變成了露天大佛。不過令人驚奇的是,這尊露天大佛保存的完整性卻比其他在窟中的還要好,是否後期有修繕則不得而知了。20窟的坐佛可以算得上是整個雲崗石窟的代表之作。

他盤腿而坐,雙手疊放於腹前,他神情安詳,面相端莊,雙耳垂肩,肩圓臂壯,氣魄渾厚,給人一種莊嚴偉岸的感覺。而另一方面他眉筆細長,眼睛專注有神,嘴角微微上翹似有笑意,身上的袈裟似是輕盈的隨意的搭著,卻又給人以和藹可親的感覺。總體而言,既給人以肅穆的距離感,又讓人想上前擁抱的親切感,在雙林寺看彩塑佛像時,我也有這種感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感覺到佛與我們的生活是這樣的接近。



佛像背景雕刻了許多尊小型的菩薩、羅漢尊者,或坐或站或蹲,姿勢神情各不相同,更加襯托出佛高大宏偉的形像。

佛的左手邊是阿難尊者,而右手的迦葉尊者則不知去向,據說是風化掉了,好像有點費解。阿難右手奉心,神情恭敬間笑意更甚, 兩師徒一起笑對芸芸眾生,共浴日月風雨,似看透凡間浮塵俗世,可笑人間六根未清之煩惱。

第二十一窟是一副對座的佛像,風化情況已十分嚴重,基本已無法看到其面目表情,但是站在窟前,可以從側面與20窟的佛祖更近距離接近。



聽導游說,目前石窟風化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也許再過幾代我們的子孫也無緣見到如此後無來者的絕世珍品了。

整個雲崗石窟,從東到西,一公裡左右的山坡上,竟然存有洞窟53個,大小佛蹲1100多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最大佛像高達17米,最小佛像僅有幾釐米高,有時在一根石柱或者一面石壁上,竟然雕刻了密密麻麻的無數佛像,雕工細膩、紋理清晰,令人眼花繚亂。饒是在今天,要完成這一工作也需要花費不少時日,而在古代,整個石窟的完成前前後後整整用了60多年的時間。

我在每一個窟上了都花了很多的時間去細心觀賞,遲遲不忍離去,瑰麗多姿的藝術寶庫和博大精深的古代雕刻文化與佛教文化現在就展現在我的面前,就又怎能不,珍惜再珍惜相見的機會。我不禁又從20窟開始倒回第1窟又看了一遍,我知道自己無法把這些雕像都深深的印在腦海裡帶走,也知道相機所能留下的也只是一幅幅普通的畫像,但是我對石窟的熱愛、對這石窟上無數生動的精靈的熱愛,卻永遠的留在心底最柔軟的角落。

所謂精華,是事物中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在快要離開山西這片熱土的時候,我找到了,對雲崗石窟的情,竟是山西此行的最完美收獲。

更多照片和游記請進入我的博客:http://ribbonlu.blog.***/blog/static/3154311200791552143412


精選遊記: 大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