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長安3——洗淨鉛華的大雁塔、風雨夜色中的鼓樓和回民街

作者: mbjh

導讀雁字成行,角聲悲送。無端又作長安夢。青衫小帽這回來,安仁兩鬢秋霜重。孤館殘燈,小樓鐘動。馬踢踏破前村凍。平生牽系為浮名,名垂萬古知何用。------踏莎行 歐陽珣小時候聽到大雁塔小雁塔的名字,以為就是分別住著大雁和小雁的塔,什麼是小雁?大概是小燕子吧。所以在問清楚大雁塔據陝西歷史博物館不過一站路之後,我立即向心目中大雁住的地方走去。細雨中道 ...

雁字成行,角聲悲送。無端又作長安夢。青衫小帽這回來,安仁兩鬢秋霜重。孤館殘燈,小樓鐘動。馬踢踏破前村凍。平生牽系為浮名,名垂萬古知何用。------踏莎行 歐陽珣小時候聽到大雁塔小雁塔的名字,以為就是分別住著大雁和小雁的塔,什麼是小雁?大概是小燕子吧。所以在問清楚大雁塔據陝西歷史博物館不過一站路之後,我立即向心目中大雁住的地方走去。細雨中道路泥濘,賣報小攤攤主的小狗躲在傘下打著瞌睡,聽到有人經過就搖搖毛茸茸的小尾巴,眼睛還是閉著的。

西安正在開膛破肚的修地鐵(據說越過了文物層),被隔離成窄條的道路上除了一個匆匆走過的工作男,就是一排在雨中安靜的舒展枝葉的梧桐樹。西安人口中的一站路到底有多遠,想起一次在北京為找一條最近的路,按圖索驥走一站路走得天都黑下來…….好在沒有多久發現一家郵局,很快辦理了一張陝西旅游年票(好運啊,今天去的第一家郵局剛買完),忙忙叨叨的工作人員還不忘擔心我是否會貼相片。從郵局門口的地下通道往南,出來就是大雁塔北廣場啦!

據說這是亞洲最大音樂噴泉廣場,一到晚間燈火通明,繁華似錦,1000多個分布在唐代九宮格局上的噴泉會伴隨著古樸的音樂奔湧蓬勃,歌舞升平大有盛唐遺韻。但在兩種情況下噴泉是不開的,其中之一就是------下雨。唉。現在廣場上冷冷清清,只有幾個拍快照的在追著我跑,熱情洋溢地大聲推薦著西線東線的游程。

我們的主角這時候也該隆重登場了。其實從地下通道一出來,眼前立馬就豁然開朗,而我那住著大雁的塔就在廣場南端。剛印入眼簾的大雁塔有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樸實。最初,它是玄奘在西行海龜之後,為了供奉自己從西方極樂世界帶回來梵文經典和佛骨舍利,親自設計、督察、甚至親身擔土鋪磚建立起來的,完全按照當時印度的制式,不折不扣地是個舶來品,所以樣子跟咱常見的飛檐翹角、銅鈴高掛的寶塔大不相同。後來經多次修葺,終於建成今天咱目睹的七層的樣子,是謂“七級浮屠”。塔每層均為近正方體,上面各層依次按比例縮小,沒有誇張的架構,沒有華麗的紋飾,卻是說不出的莊嚴古樸、渾厚凝重。作為唐代禮佛高潮的一個像征,大雁塔目睹了“八荒來服,四海無波”的盛唐繁華;經歷了“百曹荒廢,曾無一椽”的安史戰亂;更遭遇了“僧房破落,佛像露坐”的會昌滅佛,早已洗淨鉛華,巍巍屹立千年,看盡了人世變遷。



(大慈恩寺裡的大雁塔)

大雁塔所處的大慈恩寺,曾經是唐長安城最恢宏的敕造佛廟,當時的規模可以同皇宮媲美,而今天的面積不過當時十分之一而已(又是一個十比一,感慨啊)。沿著大慈恩寺粉飾一新的圍牆自北向南前行,路上一組組唐代人物的銅像引人注目,其中就有著名的白居易雁塔題名。傳說唐代的新科進士及第後都要游宴曲江、杏園,然後一齊登臨大雁塔,題名塔壁以茲留念。雁塔題名一時之間成了極其風雅榮耀之事。當年白居易金榜題名後也曾志得意滿得意滿環顧眾人,揮筆寫下“慈恩寺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句子,可惜宋代的一場大火,燒毀所有唐代進士的墨跡,我也只能從眼前這些塑像上想像白公當初的年少輕狂了。



(大雁塔西苑銅像)

轉到大慈恩寺正面,揚著我的年票興衝衝地奔向售票處,卻被“不能使用年票”的一個白眼兜頭澆了一盆冷水。慢著,這只是一個比喻,為什麼我的腳丫真的感到一片冰涼?低頭一看,天啦,鞋子都濕掉了啦!這雙陪著我走南闖北所向披靡戰功赫赫的驍勇戰鞋居然晚節不保的漏水了~~~~~。喂喂,我以後幾天的征戰還全仰仗你的配合呀,你尚能飯否,尚能飯否?

悲痛的我一時提不起再掏錢買票的興趣,正准備同這個地方揮別,回頭卻看到了一尊高大巍峨的塑像,雨幕中沉寂挺拔,原來正是玄奘。這位一個人將中國佛教的西行求法和佛經翻譯兩項事業推向頂端的大師,絕對當得起後世這樣的頂禮膜拜。只是,唐僧西行近二十年才帶回佛教典籍,其間的艱苦卓絕絕非普通人能夠想像和理解,盡管文獻上對法師外貌描述都提到俊朗壯美這樣的字樣,但像塑像表現的這麼豐滿是不是還是受到《西游記》的影響啊?哪有那樣的浪漫刺激呵,真正扶助引導這位苦行僧的孫行者應該是他那百折不撓、舍生忘死的堅強意志和高尚信仰吧,欽佩。



(玄奘)

在法師感人事跡的鼓舞下,我系緊濕漉漉的鞋,歡快地奔赴我的下一個目的地:鼓樓。在附近公車站找610站牌的時候,看到一輛正在下客的出租,好啊好啊。聽說我要去鼓樓,師傅很不願意地嘟囔著說現在這個點太堵,誰曉得我怎麼鬼使神差地答應不去鼓樓的,好在他推薦的這家岐山臊子面味道是真的不錯(在西北工業大學南校門,離大雁塔好遠啊),光看顏色就叫人食指大動,多少撫慰了一下我受傷害的心靈。



(岐山臊子面)

吃飽喝足,腳也沒那麼冷了,我堅持不懈地向全國現存最大的鼓樓進發。繞鼓樓一圈才找到入口,我的年票終於第一次履行了職責。站在二樓看夜色,雨幕卻給我奇異感受。在探照燈的強光下,雨滴好似雪片,紛紛揚揚,密密麻麻。我試圖用相機記錄這一奇觀,很遺憾它遠沒有眼睛和心靈敏感。鼓樓有各種鼓的簡介展覽,可以和世界上最大的鼓合影,還有二十四節氣鼓,我專門為屬於我的那個拍了個特寫,二樓還正在舉辦陝西民俗展。在眺望了不遠處燈火輝煌的鐘樓和腳底硝煙彌漫的回民街後(烤串呢),我正准備離開,卻聽到了“咚咚,咚”的鼓聲。循聲走去,原來19:30的鼓樂表演即將開始。哈哈,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我興奮而寒冷地坐在一排正中,看著一群帥哥披掛上陣,為台下三五個聽眾像模像樣地演奏了三個節目:鴨子吵嘴、老虎磨牙、等核桃。在生動形像的表演和歡快熱鬧的鼓樂聲中,我很快樂。



(鼓樓陝西民俗展展品)

鼓樓下邊就是回民街。回民街不是一條街,它包括了北院門、西羊市、大小皮院、北廣濟街好幾條巷子,有“回坊風情街”牌坊的巷子就是北院門。雨下的這樣的大,我仍然聽見兩個人我身邊匆匆走過時,一個人激動地對另一人說,“我帶你去吃一家好吃的…….”我趕緊追了兩步,不想很快在周遭琳琅滿目的小吃和煙熏火燎的烤串中失去了目標。“平娃烤肉”、“樓北樓”、“紅紅酸菜炒米”……哇,賈永信的店堂好大呀!肆無忌憚地趟著水,腳板在鞋裡劃著船(唉,鞋早已經濕透了好重啊),我一家家數過去,啊哈,軍軍綠豆糕!小小的玻璃櫥窗裡整齊地碼放著深綠色的糕點,有花生的,核桃的,芝麻的,栗子的……隨便挑,7元錢一盒可裝12塊,據說花生的最好吃,所以特地多要了幾塊。給了錢掀開盒子,抓著一塊就往嘴裡塞,結果噎得自己直翻白眼。味道嘛,有點怪怪的,感覺像棒子面做的。很多中式點心都會放豬油,清真點心會不會放羊油牛油什麼的?

人漸漸稀少起來。路邊一個凹進去的街沿上,一個老人支了一只大火爐,蒸著一鍋熱氣騰騰的粉蒸肉,邊上還擺了幾個白膜,用豆包布蓋著。老人點一盞昏黃的小燈,同邊上一個買膜的婦女在細細碎碎地說著什麼,我就站在雨中來回地看,猶豫著是不是也來一個, 慢慢的雨水、燈光連同裊裊蒸汽氤氳地我開始恍惚起來。最後還是折返回開始看到的小店來了碗糊辣湯,我冷啊,湯裡放點辣子,看起來不咋的,吃起來很暖和,牛肉丸子也很香,據說西安人都拿它當早餐呀,我這不分晝夜的家伙。

打包了兩個還是熱乎乎的柿餅,是回家的時候啦。這麼晚應該早沒公車了吧,路口這麼多在雨中翹首期盼的人看來等出租也不是一時半會了,在焦急地加入他們的行列十分鐘後,我看到了一個空著的蹦蹦。“十塊!”聽我報了地名他斬釘截鐵地說,剛才賣糊辣湯的老板娘告訴我打車都只需要起步價6塊啊,“8塊好不好?”誰知道他一踩油門,扭頭就走,還拋下一句:“你就等著打出租吧!”嘿!所以當第二輛蹦蹦問我要5塊的時候,我立刻毫不猶豫地爬了上去,一邊還忙不迭地同師傅套套近乎。還沒坐穩,蹦蹦就一個轉身,往我身後的小巷子奔去。啊,不是走大路啊,眼見著熱鬧的人群離我越來越遠,我心裡突然“咯噔”一下。月黑風高夜,大雨傾盆時,我一個異鄉的孤身女子,手無寸鐵,舉目無親,還不認識路,種種可能發生的狀況電閃雷鳴般在我腦海裡劈啪亂響。在拐進一條更寂靜的小巷後,不安加劇的我忍不住揚聲問到,“師傅,你咋盡往小巷子裡鑽?”。他沒有回答。沒有回答?!我的血“風”的一聲衝上腦門,迅速打量了一下周圍情況,巷子裡面基本沒什麼行人,大部分的店面也關門了,只有一兩家正在昏暗的燈光下打烊。自己身上連把小刀都沒有,嗯,也許雨傘能排點用場。想到這裡,我趕緊往車的出口一側擠了擠,打算等待合適時機跳車。就在我東張西望蠢蠢欲動的時候,蹦蹦一個急拐,一個站在路燈下打扮入時的年輕姑娘躍入我的眼簾。只見師傅扭頭對那美眉大吼一聲:“女子!#¥%#……”,說時遲,那時快,那姑娘飛身一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竄了上來,一屁股正好坐在我剛才騰出的地方!糟糕,莫非那師傅還有同伙!我登時手足冰涼,這時只聽得他倆繼續用我聽不懂的陝西方言“·¥%#·—%—”一番,好像是在交待去哪裡,我趕緊試探著說,“要先送我哦”,師傅這才在前面用普通話說,“先送你!”早說想多拉一個嘛,嚇我個半死。連忙同那美眉套套磁,發覺她對我戒心很重,嗯,看來確實不是一伙的。

蹦蹦繼續走街串巷,師傅逮著機會就用陝西方言對著路上的行人“#·%%—”吼一嗓子,不曉得他是不是在唱秦腔。這時候我突然看到路邊有輛出租在下客,就笑眯眯地對那個美眉說,“你看,這裡也有出租……”話音未落,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發生了。那姑娘馬上狂叫停車停車,然後毫不猶豫地從還在行駛的蹦蹦上跳了下去!啊?!我本來略微放松的神經頓時“嘣嘣嘣”根根拉爆!無暇多想,趕緊連滾帶爬地從另一側竄了下去,扔出5塊錢就向出租飛奔。驚魂未定地坐進出租才發現那姑娘還在同那師傅吵架。嗯?啥意思?趕緊探出頭去,好像是師傅嫌姑娘給2塊給少了,兩人對吼了一陣,師傅突然轉過頭來對我說:“你要去的地方就在前面,過來!”啊?你就饒了我吧,英雄!等姑娘終於坐上出租,我趕緊問她為什麼跳車,她氣憤填膺的說,“他路上盡找單個的女的拉!”原來那師傅在路上的秦腔是這個意思,原來不是我一個人在害怕呀……

幾天後因為要造訪化覺巷“大隱隱於市”的清真大寺,我再次同回民街親密接觸。坊口高懸著“開齋”二字,難道這裡在他們齋戒期間會休市嗎。整個市場同我第一次見到的完全判若兩地,熙熙攘攘的人流、此起彼伏的吆喝同那晚的幽深靜謐簡直是恍若隔世。大皮院同北廣濟街上間間小店飄到街面上的味道那個香啊,而且基本是本地人在捧場,買鏡糕的還排著長長的隊,可惜那天已經沒有時間吃午飯了,遺憾吶遺憾。

這次還是坐了蹦蹦回去,加上西瓜這個大胖子,師傅開口要了4塊。回去路上我一直在想,師傅說的到底是兩個人4塊,還是兩個人10塊……

----未經本人許可,請勿轉載------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