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同裡吃住行(下)

作者: 蜚語流言

導讀第一道菜是青豆肉絲,香氣撲鼻,雖然肉絲少的可憐,但好在鹹菜夠分量,也夠酸,這使我們食欲大開。接著是銀魚蓴菜羹,算是當地一道特色菜,蓴菜裹了層透明的澱粉,銀魚小巧玲瓏,沉浮在蓴菜間,使我想起了西湖花港觀魚時所見的魚戲蓮葉的畫面。最後是炒空心菜,尋常味道吧,三個普通的菜共計56元,可見同裡消費是不低的。 夜晚的同裡幽靜宜人,羅星洲上古剎的 ...

第一道菜是青豆肉絲,香氣撲鼻,雖然肉絲少的可憐,但好在鹹菜夠分量,也夠酸,這使我們食欲大開。接著是銀魚蓴菜羹,算是當地一道特色菜,蓴菜裹了層透明的澱粉,銀魚小巧玲瓏,沉浮在蓴菜間,使我想起了西湖花港觀魚時所見的魚戲蓮葉的畫面。最後是炒空心菜,尋常味道吧,三個普通的菜共計56元,可見同裡消費是不低的。

夜晚的同裡幽靜宜人,羅星洲上古剎的晚課鐘聲悠揚,河裡小舟咿呀,吳語酥甜給人一份水鄉的柔情。飯後我們便在古老深邃的弄堂走走,看看店鋪裡陳列的太湖珍珠,芡實糕,剪紙畫,又新鮮又好玩,回旅館時不忘捎只狀元蹄啃啃,老板娘切成好幾塊給我們,後來我和小A均發現豬蹄乃吾等竭犬齒之能仍力所不及的堅韌之物,心想大約只有生啖彘肩的樊噲在世,才能不至磕破嘴巴。

回到房間後驚遇蟑螂也在閑庭散步,小A奮起直追,終因視力不佳和體力不支而讓小強留下活口。兩個人只好先看電視,一邊靜候小強的再現江湖。每次到不同的地方看當地的電視台,我都會覺得十分新鮮,講述著一方水土,一方人情,有著莫大的樂趣。

早上賴床,起床,退房,吃飯,到退思園時已經十點了。這個園子的名字是被解職回鄉後的任蘭生取得,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意境深遠,涵蓋了所有士大夫的處世哲學和人生態度。在官為宦,兢兢業業,低眉順眼;閑居在江南小鎮,建大大的宅院,深深的門庭,種遍荷花,栽滿綠竹,日間在池塘邊賞荷花讀詩書,夜來上眠雲亭攬清風邀明月,別是一番滋味。退思園造的十分精巧典雅,牆上每隔幾步路便可見一部傳奇小說的碑畫,比如《鶯鶯傳》《紅拂夜奔》,雕工細膩,趣味昂然,同裡的能工巧匠是如何布置出這樣一個美麗綽約的園子?我們沿著迂曲回旋的長廊,漫步在錯落有致的亭台樓閣,仰吸清朝遺風,遣懷心中所思。

接著去珍珠塔,這裡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某落難書生投奔姑姑,在壽堂上遭勢力的姑姑的白眼挖苦,氣憤之下,拂袖而去,料不到在庭院曲折,幾乎迷了路,意外逢上知書達理的表妹,慧眼識英雄,暗贈珍珠塔,情愫暗生。後來書生高中狀元,自然是風光故裡,與佳人結一段良緣。雖然中國至今仍然有很多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相親和婚姻,然而,在中國的奇葩戲曲裡,多的都是私定終身後花園,牆頭馬上暗渡情。可見爭取愛情自由的主題是如何的長盛不衰。

莫說是當年書生,連我們倆在園子裡也迷路了,亭台院落,似曾相識,卻又無可奈何。

中午坐在河邊吃飯,這讓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一個春天,在西搪,也是在河邊吃飯的,整整六年多了。不遠處有橋,拱背隆起,同裡的橋很多,千姿百態,縱橫紛叉,構成一道特殊的風景線。橋與橋相望、相連,也是水鄉的交通樞紐。

下午去了耕樂堂,前宅後園,是同裡唯一的一座明代庭院。具體景色已經不記得了。


精選遊記: 同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