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35L探路者背囊雖不是名牌,但對於為期一周左右的旅行,顯然已經足夠用了。大年二十九放假,當晚就跑到家樂福采購,回來後發現買了一堆,想想還是盡量都帶上,盡可能讓自己出門在外的前一二天過得舒服點。食品:
方便面4碗
切片面包 2包
魚泉榨菜 4包
雙彙王中王火腿10根x2包
牛肉干3包
DOVE巧克力47g x 4板
話梅1包
洽洽香瓜子1包
喜之郎果凍20個
蘋果2個
桔子2個
香蕉2個
礦泉水2瓶
其它用品:
一次性木筷:1包(50雙) 雖然有點不環保,但出門在外衛生很重要,不得已而為之。
一次性塑料杯: 20個用來刷牙,喝水,裝些吃的東西,很干淨。注意不要帶紙杯,容易變形壓壞。
紙巾:中僑壓花餐巾紙2包 (或抽取式袋裝紙巾1包,也可)
小包面巾紙4包
濕紙巾2包在沒水洗手、洗臉的時候,用處就大了!清 潔、消毒無所不能。
可折疊式小剪刀1把
不鏽鋼水杯1個
牙刷、牙膏、香皂 、毛巾各1
拖鞋1雙(火車上賓館裡想歇腳的時候,洗澡的時候,都是好伙伴,想想賓館裡的那些拖鞋吧,一次性的又薄又滑,非一次性的你敢穿嗎?我是沒這膽量)
護膚用品、洗發水、沐浴露可用小瓶分裝,超市中有賣,或使用自己用過的化妝品試用裝小瓶,當然,買袋裝也是不錯的選擇。
塑料保鮮袋20個輕便衛生,可隨時分裝食品,毛巾,未干的衣服,襪子等等。
可折疊的便攜式旅行包1個這樣在旅行中買東西就不用發愁了,可以通通裝進去,帶回家。
毛線帽、圍巾 各1山上風大,不要帶壓舌帽,小心被風吹跑,另外耳朵和脖子都會覺得很冷。
雨衣1件可提前在所在城市買好,這樣選擇會多些,選質量較好的輕便雨衣;在屯溪或山上買也可,我在屯溪買的,質量不好,菲薄菲薄的,1元/個,小心翼翼地捱到下山,就光榮就義了。
晴雨兩用傘1把我這次沒帶是失算了,除兩天是睛天外,其余日子都下雨,不得已在屯溪買了一把,花了20元。
塑料皮小活頁本1個;圓珠筆2支方便隨時做記錄。
CLASSA腰包1個;三層,可放手機、證件、錢包、膠卷等隨身用品。
一周的換洗衣服;內衣要麼多帶些,要麼帶一次性的,安徽一下雨天氣潮濕陰冷,衣服洗了不可能干的。
黃山攻略若干頁: 可謂足本了,博采眾家之長,很多沒來得及看的,留到火車上再慢慢研讀。
小鬧鐘1個;無法相信生物鐘的准確性,只能靠它叫醒我了。
手電筒1把;用處多多,無需詳述。
膠卷6個 : Kodak4004個
Kodak2002個
PanasonicCR2 電池1個(備用)
(之所以列在最後,因為對攝影不在行,雖然剛開始感興趣。裝備、技術都不能和色友相提並論,只好用我的傻瓜機留些到此一游的PP充數吧)。
……
2002年2月12日,大年初一,09:20分。
第一次春節出遠門,還真有點不適應。街上並不像我想的那般冷清,但一色的悠閑安逸,只有我行色匆匆。要是你在清晨時分,看見一個內穿高領毛衣,絨毛坎肩,外罩紅色絨裡綢面外套(沒有穿保暖內衣,後經驗證也的確沒有這個必要),頭戴毛線帽,背著墨綠色大背包,手提滿滿一袋食物,搖搖晃晃走在街上等952公共汽車的女生,那就是我。
車子很順,10點10分到達天津西站。第一次到西站,這座建築至少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吧,看上去又小又舊,等車的人也很多。和嘉嘉約好在候車室見面,我徑直到了候車室,一眼就看見嘉嘉站在那裡,目光游移著。和我相比,她的包要小很多,不過吃的東西則是更巨碩的一個大袋子。
K45在四號入口處,已經開始陸續剪票了。我們忙隨著人流湧入站台,前方一指示台赫然寫著:“硬座向左,臥鋪向右”。只見95%的人都向左分流了,人聲鼎沸,大包小包隨時待命,准備車一來就直接往上衝。看來他們都只買到了硬座,甚至站票。再向右看,我們站的這一方,最多也只有二十個人,有條不紊,氣定神閑。其間相隔最多不過50米,卻仿佛兩個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也是這樣嗎?看似相近投緣的兩個人之間,也許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仿佛兩顆永遠無法相交的恆星。清晨的車站空曠而寒冷,被扯遠了的思緒又回到現實中來,我下意識地裹緊外衣,向下拉一拉帽子。
二十分鐘以後,當火車伴著一聲長鳴駛出站台的時候,我已經坐在暫時屬於我的,那個小小的下鋪上了。想想自己這些天的為買票的奔波勞苦,為出行的不懈准備,這所有付出的努力就要得到回報了,一切的苦都已隨著那一聲長笛而煙消雲散,留下希望,留下向往。
一路上有吃有喝有撲克打,累了就躺下閉目養神,或是看看攻略,倒也逍遙自在,時間也過得飛快。
一夜無夢,睡得還算踏實。第二天凌晨5:00,我被列車員叫醒,將臥鋪牌換回車票,急匆匆地洗漱完畢,列車就到了屯溪。收拾行李拿東西的時候,發現經過了一天的突擊和掃蕩之後,手裡裝食品的大袋子還是不見癟下去。
大包小包拎下車,在站台借著不知是月光還是曙光的微亮看了看表,是時5:30分。居然還提前到站了。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