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這麼快會再度來到蘇州,它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引誘臥去看望它,車子開到蘇州北站時,感覺真是又特別又復雜。第一次來是載歌載笑,完全不識愁滋味,第二次是淚眼婆娑,在寒山寺裡,難掩的落寞,第三次是為了去無錫,脈脈回望,這次是第四次,匆匆路過而已,無愛亦無憎。
下午從蘇州北站坐到同裡(票價8元),沿途都可見古典的蘇州韻味。這讓我覺得既熟悉又陌生。這還是七年前我認識的蘇州嗎?
.九月的天氣本來十分炎熱,然而今天因為台風登陸溫州的緣故,蘇州城竟也陰涼的可愛,——感謝我的家鄉!
我是喜歡蘇州的,所以總愛拉開簾子痴痴的看看窗外,窗外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河面寬闊,貨船吃水深深,徐徐向前,就一如船上的船家沉重的經營著這一份水上的營生,過著漂浮卻又踏實的生活。水是他們的生命線。
當車快到站時,天,終於下起滂沱大雨,濕了蓮花,濕了江南,遠屋近橋,添一層煙雨詩情;高樹低雲,多幾分流水畫意。水永遠是江南的主題。
而雨是今天的主旋律。下了車,旅店的老板熱情的來接我們,深一腳淺一腳的走在濕潤的石板路上。可愛的小A一直想保持她的運動鞋的“不濕之身”,然而水鄉毫不客氣的首先就招待了她的鞋子,浸了一鞋子的同裡雨水,滿載濃濃的蘇州情。
到了旅館,絞干衣服上的雨水,小A迫不及待的用吹風機去烘鞋子,於是滿屋彌漫著酸酸臭臭的紹興臭豆腐味。外面雨勢又毫不見緩,打開門就聽見檐漏的雨水叮咚聲,奏一曲同裡水鄉情。
沒法子啦,肚子餓極。我們倆待不得雨停,便足及著旅店得拖鞋出門了。聽說附近河邊有一家“太湖園”不錯,一聽名字我便主觀的認為是一座大大的莊園,太湖是什麼樣的,江楓漁火,船燈攬照,太湖園應該是金碧輝煌中透著古色古香,我們便憧憬著尋過去。看到一家門面很小的客棧,燈火微瀾,客流稀少,口氣可不小。我們坐下不久,蚊子便蜂擁而上,我們點完菜後,便與蚊子展開了“殊死”搏鬥,它們總共咬了我們三個包,我們殲滅了三只,打了個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