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笛鬧桃源、漓水繞桂城——桂林周邊三日游

作者: Choozen

導讀<連載主頁:http://***/streetguest#serial_4d5207fe05000mdc> 蘆笛鬧桃源、漓水繞桂城 ——桂林周邊三日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一句咱中國人都知道的話,但咱老祖宗還有一句話叫做“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山水是否真如傳聞般秀甲天下,嘿嘿,還是要待俺親自去驗伐驗伐。 一般以這個城市命名的酒店都還不錯,但這種不動腦子且最無創意的選擇肯定會被看家門狠批一番。 ...

<連載主頁:http://***/streetguest#serial_4d5207fe05000mdc>

蘆笛鬧桃源、漓水繞桂城

——桂林周邊三日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一句咱中國人都知道的話,但咱老祖宗還有一句話叫做“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山水是否真如傳聞般秀甲天下,嘿嘿,還是要待俺親自去驗伐驗伐。

一般以這個城市命名的酒店都還不錯,但這種不動腦子且最無創意的選擇肯定會被看家門狠批一番。不管了,最近比較懶,省得麻煩,偶還是直接下榻了桂林賓館。不想懶人自有天庇佑(嘿嘿,自己臭屁),前台接待偶的MM突然拿著偶的身份證叫道:“我跟你竟然是同一條街的!”接下來自然要“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一下了(中間略去五千字),反正最後是把人家的姓名、手機搞到手了。事先申明:偶純粹是怕萬一迷路或想要個旅游參考什麼的好有個聯絡。什麼?你想看那個MM的照片?那可是人家隱私,自己想像吧!

初到寶地,還是不要走遠了,采納MM的建議,先去近郊的蘆笛岩看看。剛才在機場還是大雨傾盆,現在居然陡然間極端到烈陽高照,桂林這天和《暴風驟雨》裡講的也就差不多了。攔下一步出租車,“師傅,去蘆笛岩多少錢?”司機眯了眯眼,打量了偶一番,然後說:“你是要去玩的吧!包車吧,一下午只要20塊!”“20塊!”搞沒搞錯啊!在這個油價飛漲、人情冷淡、世態炎涼、充滿著戾氣與銅臭的世界裡,一個平凡、普通、質樸、善良的出租車司機大哥居然跟偶說:“包車一下午只要20塊!”當時那個感動啊,真覺得咱桂林人都是活雷鋒!但很快,一股涼氣便從後背升起:不會是騙局吧!不會把偶拉到什麼垃圾場、亂葬崗先搶後埋吧!司機師傅見偶半晌沒支吾,說:“只要你坐我的車去景點玩,車費好商量!咱們車隊跟景區有協議,你用我的車牌號買票,我就能拿回扣,咱們都有賺!”“噢!原來如此。”不過這也真是一個好辦法,在一切價格不變的條件下,游客省了車錢,司機賺了回扣,景點也增加了客源,多贏多贏,桂林的旅游服務還真是發達啊!

廢話了這麼多,蘆笛岩景區也到了。蘆笛岩其實是一個天然的溶洞,之所以得名“蘆笛”,傳說是因為洞口周圍長有一種可以做蘆笛的蘆笛草,一下車便能看見大批小販在叫賣蘆笛。



蘆笛岩之所以有名,還因為它被稱為“國賓洞”,簡單掃了一眼名單,便發現了一大串有頭有腦的人物,果然不愧“國賓洞”的稱謂。



既然是名勝,人自然是比螞蟻還多。進洞之前先排長隊。真懷疑裡面到底有多神奇?特別是對於偶這麼個大小洞洞鑽過無數的人來說,失望的預感已經有些萌生了。

果然,整個溶洞僅深240米,雖有曲折上下,但也盡是些石筍、石幔、石鐘乳、石花、石琴、石鼓、石柱,更加奪人眼球的其實還是人工安置的各種彩燈,以及隨處可見的導游小姐和隨處可聞的解說喇叭。至於那些取名“獅嶺朝霞”、“紅羅寶帳”、“高峽飛瀑”、“盤龍寶塔”、“原始森林”、“簾外雲山”、“水晶宮”、“遠望山城”、“幽靜聽笛”等的30多處景觀,偶認為至少一半趨之牽強。下面羅列洞中景色一二,以供鑒賞。(嘿嘿,主要秀一下偶的攝影技術,愛扔磚頭的盡管衝您電腦屏幕扔吧,哈哈!)





有包車,自然不用愁去哪兒。本來盤算著市內的像鼻山、獨秀峰、伏波山、疊彩山什麼的是不是去幾個,問司機,司機忙搖頭:“你這樣又花錢、右看不到什麼東西。還不如去碼頭乘船在漓江市區段行上一圈,所有的就都看到了。”有道理,那就去唄。上船前司機問清楚了落船的地方,那是,偶還沒結帳呢。

游船價格45元,比起像鼻山25元、伏波山15元、疊彩山20元總加起來還便宜了不少。不知道是不是昨夜殺了生(幾只膽大妄為的母蚊子),當偶興致勃勃地爬上船頂時,毒辣辣的太陽像火一樣灑了下來。哎,為了諸位能看到偶親自拍下的照片,再苦再累,又算得了什麼!偶忍了!



船行漸入佳境,偶也引章據典一下:“早在隋唐時期,桂林城中諸山就留下了古人尋芳覽勝的足跡,吟詠贊美的詩篇。像鼻山、伏波山、疊彩山更是出現過車馬為之堵塞的游覽盛況,那滿山遍布的摩崖石刻造像就是最好的歷史見證。在宋代桂林環城游覽水系中,三座名山更是重要節點,古人或由此乘舟,或系舟登岸,或泊舟山岩水洞,掃葉烹茶,把酒臨風,覽山水之色,探岩洞之奇。時移世易,滄海桑田,許多盛極一時的名山沉寂了,但像鼻山、伏波山、疊彩山三座名山游覽之勝卻千年不衰。我們是否還記得,在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的後半葉,對桂林山水的集體記憶,或者說高度概括是什麼?回答是‘三山兩洞一條江’。與古人的文雅情趣相比,這樣的歸納或許過於直白,但它畢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代表了桂林山水的含義並主導著桂林的旅游,其中的‘三山’就是指像鼻山,伏波山,疊彩山。”



在下不才,突發詩感:漓水溪潺潺,青山翠幽間,浮水鴨未現,伊人已作揖。看著那些在漓江中蛙泳、仰泳、自由泳,狗刨、裸泳、盡情游的人們,偶真有跳船入水的衝動。

游船上還供應所謂的“漓江三寶”,無外乎就是些河蝦、河蟹、小河魚,而且是不是漓江裡產的還得打個大大的問號。至少偶發現,這些東東船主實際上就是用一個小煎鍋架著小爐灶在船尾弄伐弄伐便成了。另外當一艘船上的存貨不足時,便會和另一艘船表演一場水上接力。只見後船慢慢靠向前船,在快要碰著的時候,兩個船主快速地交接物品,然後兩船便又各自分開。



上岸後,看還有些時間,於是讓司機又帶著逛了逛特產。回到酒店的時候,正趕上兩位民族盛裝的姑娘,於是硬湊著卡了一張相,嘿嘿!

晚上宴會,偶被一竿子人硬逼著換上了民族服裝,說是幫著接客。看看,不錯吧!歌舞升平、異鄉風味,一起享受夜晚時光吧!



第二天才是重頭戲,偶們首先將乘坐外事游輪順漓江而下,飽覽漓江美色;到達陽朔後偶們將前往侗鄉苗寨——世外桃源;返回陽朔偶們可以逛西街、爬上西郎峰;而晚上,偶們將欣賞老謀子的得意之作——印像"劉三姐。

漓江,是桂林風光的精華,早已聞名遐邇,著稱於世。漓江位於華南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屬珠江水系。漓江發源於林豐木秀,空氣清新,生態環境極佳的桂北越城嶺貓兒山。漓江上游主流稱六峒河;南流至興安縣司門前附近,東納黃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稱溶江;由溶江鎮彙靈渠水,流經靈川、桂林、陽朔,至平樂,彙入西江,全長437公裡。從桂林到陽朔約83公裡的水程,稱漓江。漓江兩岸的山峰挺拔,形態萬千,人稱“百裡漓江、百裡畫廊”。“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洲綠、灘險、潭深、瀑飛”。古詩雲:“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此番意境絕非平凡之作。



據說本來漓江兩岸的植被並沒有現在這麼蔥郁。周總理來桂林時曾隨口建議道:“何不在江兩邊種上鳳尾竹。”熟料說者無心、聽者有心。如今的漓江兩岸翠竹蒼穹,著實平添了不少姿色。哎,偉人就是偉人,隨口一言也能造福一方。另外有一處景色是人民幣20元背面的取景,看客們找找看吧!



不過也有不識風雅之輩,偶的幾個同伴自始至終都蜷縮在客艙裡打80分,真不知道他們來漓江干嘛!不過四個小時的船程也還是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審美疲勞,盡管美色依舊,可到後程偶也實在有些受不了兩岸翠綠欲滴、藍天綠水的刺激了。幸好此刻開飯了,雖然是自助餐,不過所謂吃環境,這漓江盛宴也不失為一大美事了!那就讓咱們吃賞同趣吧!



下船的地方是陽朔的外事碼頭,緊挨著的就是陽朔有名的西街。據說這裡的居民個個洋文說的頂頂的,連手執鸕鶿的老農也在題板上寫著:“Photo with my birds 5 yuan”,真是強悍!



從陽朔縣城到下一個目的地“世外桃源”還需半小時車程。由於旅游的人實在太多,旅游巴士都不准進入陽朔城,游客需要先搭乘電瓶車前往停車場,當然如果你願意在烈日下暴曬二十分鐘也可以走著去。

顧名思義,“世外桃源”取意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其實他就是一個在原有古村寨基礎上人工修建的侗鄉苗寨景區。不過意境營造得還算不錯,互動性也還算可以,最真切的莫過於看見當地居民的小孩赤身裸體在我們的船邊暢游,真有點與世隔絕的感受。有詩雲:“陶令已隨風逝去,此地空留桃花源。美池桑竹舒倩影。阡陌交通好耕田。”如果再少一些人為的刻意、多一些自然的純樸,也許這裡真能再現世外桃源之妙。





值得一提的是,景區內有不少可以參與的游樂項目,而且全部都不需要額外花費。比如侗家歌舞,他們起先會拉著你正兒八經地載歌載舞,不過舞到最後,樂風一轉,舞蹈立刻便演變成為踩腳大戰,據說踩得越多越顯主人的歡迎。幸虧偶穿了雙厚大的旅游鞋,MM們的涼鞋、拖鞋這個時候可要吃大虧了。另外還有苗家搶繡球,說是搶,偶覺得還是看人家MM看上誰了,要不怎麼會被偶輕而易舉地奪得一個。總之只要你夠放得開,還是頗有不少好玩的東東。至於原生態的歌唱、織繡、雕刻、書畫以及池魚河鴨,整個景區的內容還是比較豐富的。



回到陽朔城,在晚飯前有兩個地方可去,也值得去。第一個不用說,自然是聞名遐邇的西街。顧名思義,西街是一條充滿西方色彩的洋人街。按照當地宣傳的語句:它是代表陽朔的一張個性的臉,因為它的存在,讓整個陽朔充滿了無限的溫暖,每一個去過陽朔西街的人們都能感受到回家的感覺。走在西街上,石板路、桂北民居、酒吧、餐館、旅店、民間藝術家、旅游紀念品、攀岩吧、不同膚色的旅游者……倒還真有點那樣的味道。苦於烈日當頭,偶只逛了一小會兒,就匆匆扎進肯德基買起冷飲來。



另一個地方是位於陽朔公園內的西郎山。說是山,其實更像一個大盆景。因為西郎山就像人工安置的一樣突兀地挺拔於陽朔縣城中。爬它主要是一覽陽朔全景,尤其是落日時分,遠山、漓江、小城,在紅昏的夕照下,別有一番風味。可惜偶人品不好,烈陽久燒不落,眼看著就要烤熟了,只得作罷下山,等不到夕陽了。

終於等到日頭西落,向往已久的《印像"劉三姐》就要開演了。大型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印像"劉三姐》是中國"漓江山水劇場之核心工程,由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出任總導演,歷經5年零5個月、1 .654平方公裡水域、12座著名山峰、67位中外著名藝術家參與創作、109次修改演出方案、600多名演職人員參加演出而最終完成。它集漓江山水、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及中國精英藝術家創作之大成,是全國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實景演出”。



無論外界傳言如何,不親身體驗一下,你就沒有發言權。其他我什麼也不想說,總之一個字:值!



由於不在陽朔下榻,看完演出偶們便匆匆趕回桂林。真是勞累和快樂的一天啊!

第三天主要是購物外加品嘗當地小吃。到桂林可以買些跟羅漢果、三花酒、鐵木相關的東西,其實說老實話,現在這年頭,東西哪兒買不到,要想帶點什麼禮物回去,還真是難!



至於在城裡開得鋪天蓋地的桂林米粉,偶當然也特意去嘗了嘗。還不錯,九個小碗鋪開,看上去就滿有意思的。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